分享

预防医学源远流长

 GXF360 2017-07-07
预防医学源远流长

预防医学源远流长

□麻树文

我国古代预防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极具特色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现代预医养生的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一、“治未病”的理论内涵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谓“治未病”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又称无病先防,即在人体没有发生疾病之前,调动人体内主观能动性,以“求内而不求外”来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肌体自身抗病能力,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传变。

祖国医学在总结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经验中认识到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认为预防是主动的,而相比之下治疗则是被动的、消极的措施。因为疾病一旦形成,症状一旦出现,说明已伤害脏腑气血,身体受损,治愈率低。药物只能缓解病程,不能根本治愈。所以凡是高明的医生都应做到防病于未然。

我国历代医家创立了各种治“未病”养生法。如情志调理、饮食调理、起居调理、药物调理等,为预防疾病做出了贡献。

二、注重精神因素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精神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精神过度紧张,超越了生理调节所能承载的范围,就会损伤内脏,导致疾病。故《黄帝内经》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这种从精神上“致病”“防病”的思想在历代医学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注重自然界变化因素在疾病防御中的作用

《黄帝内经》“人以天地之元气生,四时之法成”强调了人与自然界阴阳四时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苛疾不超,是谓得道”。疾病的发生是肌体阴阳平衡被破坏造成偏盛偏衰的结果。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时,遵从自然、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保存阴阳平衡,促进“阴平阳秘”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按照阴阳变化的规律起居、饮食是养生防病的基础。

四、注重饮食起居,养身防病的思想

合理饮食是养身防病的基础。饮食的调配上要合理不偏食。《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为之,以补精益气”。起居有时即作息有常。遵循生活规律,居住环境舒适是养身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提倡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等“四气调神”之说。说明了人的寿命与起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起居安排应相符合人体阴阳消长规律,违背这一原则,则发病。

综观《黄帝内经》预防医学养生的思想,可以看出预防养生对人类生命的重要意义。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生命在延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预防养生方法,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