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山人文|明清时期盐山籍进士有多少?

 雲泉 2017-07-07

盐山人文|明清时期盐山籍进士有多少?

盐山人文|明清时期盐山籍进士有多少?

盐山人文|明清时期盐山籍进士有多少?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明清科举制度包括四部分,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又分三步,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清朝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清朝的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辰、戌、丑、未年的称为岁试;寅、申、巳、亥年,称为科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有了秀才资格才可参加“乡试”(即省试),中试者称为举人;再把全国的举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试”,中试者在宫殿举行“殿试”,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同进士出身。由以上科举的程序和步骤,可以看出,科举之路是何等的艰辛,绝不是“十年寒窗苦”就可以完成的,有人终其一生,也可能仅止步于秀才环节,进士的取得远比现在的博士要困难的多,物以稀为贵,只因为进士数量少,进士的头衔才愈加尊贵,“含金量”才更高一些,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教育水平、文化底蕴的重要指标。

乡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全国大约有六千名举人参加,取三百名左右的进士。纵观明清两代的进士数量,明朝26866人中进士,其中河北2289人,占全国总数的9.2%;清代录取进士26391人,其中河北进士2666人,占全国总数的10.2%。经查相关资料,明朝时全国有 1427个县,清朝时有1549个县,明清时期直隶省(现河北省)约150个县级行政区域,顺治二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645—1905)期间,直隶省共进行了112科乡试,录取举人27290名,平均每科243.66人,平均每个县3年才不到2个举人。就是录取比例较高的直隶省每3年之中,在6个县才有一名进士,其考中难度可想而知。明代,盐山⑴共录取举人59人,进士13人,最好成绩是王翱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殿试第二甲第一名,相当于除状元、榜眼、探花之后的全国第四名。清代共录取举人188人,进士35人,最好成绩为王庆元的取得的会元⑵,也就是全国举人进行会试的第一名。明代全国及河北每县平均进士人数分别为18、15人,盐山不到平均数。清代全国及河北每县平均进士人数分别为17、18人,盐山进士人数超过全国及河北平均数近一倍。

盐山人文|明清时期盐山籍进士有多少?

在全国诸省之中,河北仅次于江浙两科举大省,在南强北弱的明清两代科举格局中,河北科举数量为淮河以北之冠。明朝盐山进士共13人,从时间分布看,洪武到正统期间,只有王翱一人考中,在宣德前,南北没有分榜,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在南方,所以不利于北方士子的科场角逐。景泰到崇祯时期,为科举受益时期,盐山考中12人,分别是曾会、王竖、王铉、张镛、张绶、王显道、冯惠、曹梅、郑继芳、姜应龙、孙玮、王文栋,这也是南北分卷的结果,也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提高河北的进士及第率有利于稳定京城局势,巩固大明王朝的统治。清代盐山进士共35人,顺治、康熙、雍正三朝70余年共11人,顺治年间6人,褚士升、韩重辉、常自牧、赵奋霄、刘振基、邵浺;康熙年间3人,朱爚南、赵炯、赵尔孙;雍正年间2人,赵温和赵履亨。清朝开科取士之初,由于在整体上北方地域距离统治中心更近,受其辐射以及影响更为强烈,而且政治环境更为稳定,故而得益较大,第二阶段为乾隆到道光年间的140余年,这一阶段呈下降趋势,盐山进士人数13人,乾隆年间1人,赵东秀;嘉庆年间5人,尹元龙、孙敏浦、杨恒占、孙鹏九、孙述庭;道光年间7人,王庆元、刘庆凯、孙葆元、李学殖、赵培之、赵文瀛、孙鸣珂。这一时期,清廷统治稳定,河北不再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地区,统治者以更广远的视角从全国范围内较为公平的选拔人才,出于笼络南方知识分子之目的、朝廷考虑科举名额的地域分配以及南方本已具有的文化优势,科举的天平向南方倾斜。虽然如此,盐山在这一阶段进士的数量仍然远远高于其他县,作为盐山名门望族的赵毛陶孙家和狼洼赵家进士数量分别为4人和3人,这一时期,也正是盐山八大家族的稳定上升时期。第三个阶段是咸丰到科举废除的50余年,这一阶虽然时间短,但进士人数没有减少,共有11人。咸丰年间1人,李桂林;同治年间4人,傅维弼、崔澄寰、孙承烈、李念兹;光绪年间6人,潘江、高第甲、姜子珍、唐烜、刘若曾、崔炳炎。主要原因是全县浓厚的重视教育的氛围以及耕读之家自身的奋发努力,加之当地名门望族榜样力量的巨大影响,这一阶段盐山名门望族进士不再集中出现,呈现出多姓氏齐头并进的趋势。

盐山建县两千余年,历史悠久、文化绚烂,史上名人辈出。盐山的教育事业源远流长,县学历史悠久,明清两代都有教谕和训导主持全县的县学教育,清代建有香鱼书院,学风厚重,经久不衰。良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气,提升了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进而对科举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盐山一县之内,明清两代,人才代出不穷、举业长盛不衰,这些前辈先贤的杰出成绩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注:

(1)根据进士登科录上的当时的籍贯,与现在行政区域相比有变化。

(2)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