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季时节老年人要防“肠中风”

 GXF360 2017-07-08


□张乾

年近耄耋之年的陈老师,约几位老友聚餐,大鱼大肉吃了不少。当晚,睡梦中的陈老师被阵阵腹痛惊醒,开始以为“食滞”消化不良所致,起身吃了些藿香正气丸。可重新睡下没多久,陈老师感觉腹痛不仅没有减缓,还越发严重。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早晨,陈老师肚子越来越痛,感觉肚子里有双手在狠狠地扯肠子,上厕所时还拉出黏稠带血大便。陈老师赶紧到医院就诊,急诊科医生听描述认为,陈老师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急性肠胃炎。然而,陈老师回家按医嘱吃药后,腹痛症状依旧没有缓解又有几次血便。当天傍晚,陈老师再次到医院就医,值班医生建议到消化内科治疗,最后经肠镜检查发现,陈老师得的是急性缺血性结肠炎,俗称“肠中风”,需住院治疗。

“脑中风听多了,可肠子也会中风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到底怎么回事?”陈老师不解。

其实,很多患者像陈老师一样,第一次听到“肠中风”时很疑惑。事实上,“肠中风”只是一种民间说法,这种疾病是缺血性肠病的一种,临床上常见主要有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或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因为,这类缺血性肠病和脑中风有着相似发病机理,脑中风是负责供应大脑血液的动脉血管被堵住,而肠中风则是负责供应肠道血液的肠系膜动脉被堵塞,尤其腹腔内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这两根血管是供给肠道血液的重要命脉,如这两根血管因硬化严重被血栓阻塞,导致肠道血液流灌不足,就会使某段肠道因缺血而溃烂、坏死、出血,临床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

“肠中风”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而且普遍都有动脉硬化,并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血流不畅、局部肠壁供血急剧减少甚至堵塞。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肠壁全层梗死甚至穿孔,危及生命。近年,“肠中风”发病率有明显增多趋势,尤其炎热夏天和燥热相伴的夏秋之际,这时人体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液易形成血栓。原本就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者,如病情控制不好也易发病。

值得注意的是,“肠中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像陈老师这种突然间出现剧烈腹痛、腹泻、便血就属于急性发作。还有的“肠中风”在不知不觉间发生,这种慢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腹痛不是突然而来,而是时不时发生一次,但感觉又不是很明显,到症状加重时到医院检查,部分人可能已经出现肠道狭窄、纤维化等,发展下去就有可能演变成肠坏死和肠梗阻。还要提醒的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基础病老年人,如果出现持续加重的腹痛、腹泻,尤其便血,而按照一般肠胃炎治疗没有效果,就应考虑“肠中风”,应及早到医院就诊。“肠中风”早期治疗效果很好,大部分患者只需通过药物或介入治疗就能痊愈,但如果已经发展到肠道坏死、梗阻,那就要动手术及时切除坏死肠段了。

中秋之际,起居饮食要防“肠中风”。

首先,要针对动脉硬化用药,改善全身血管功能,应用保护血管、抗动脉硬化药物同时,还应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病。

其次,“肠中风”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夏秋之际,气候仍然炎热,人体出汗多,水分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当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易引起缺血或血管堵塞。因此,老年人应注意防暑降温,活动时间不宜太长,以减少心脏负荷,防止身体各器官缺血,老年人还要合理安排作息,不宜过早起床,中午适当休息,还要保持情绪稳定。

饮食要尽量清淡,少吃动物脂肪和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忌烟限酒,控制体重;注意补水,不要等渴了才喝水,要多喝凉开水,也可喝些淡盐水;少喝含咖啡因饮料,可常喝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菊花茶、荷叶茶等饮品,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