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师联盟》: 为啥曹操到死都不喜欢曹丕呢?

 gzdoujj 2017-07-08

搞文艺(art-up)原创

作者 | 谢小星星


<孤的儿子,都不如孤啊!>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演到20多集,曹操终于挂了,不然秀波叔的光芒真的要被抢完了。

 


前面这20多集基本没有展示各位英雄的军事才能,一直演的都是围绕曹丕曹植争夺世子位的权术斗争。

 

可是,看来看去,曹丕军功卓越、坚强隐忍,最终也终被立为太子并即位,但为啥曹操到死都不喜欢他呢?

 

甚至在第12集,曹操即将出征,曹丕涕泗横流得发表了一段孝子之语,最后得到的评语竟然是:“不如子建的诗文好。”

 


可见,在曹操心目中,仗打得再好都不如吟得一首好诗。

 

气得曹丕在狱中不顾浑身伤痛,让郭照替他写下著名的《典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为什么曹操这么看重诗文?


别忘了,曹操可是建安文学的创始人,标准的能文能武。

 

东汉王朝一恢复,曹操便制订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治国方针,积极领导发展文学事业。

 


不过,人家这个方针并不只是立个项拨个款就兴盛了。


曹操自己身体力行,哪怕出去打仗都手不释卷,而且到哪儿都要赋诗作词,做完诗还要求谱曲配乐。

 

比如北征乌桓凯旋的路上,曹操站在碣石山顶,远望海中的北戴河半岛,写出了那首耳熟能详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

 

还有《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历史上都将曹操描述为生性多疑的奸雄,但从他的诗中,看到更多的是慷慨激昂和雄心壮志,断然不是性格反复无常的人所能写出的。

 

曹操在诗歌上还有一个贡献,就是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比如《薤露行》描写了汉末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四方军阀为助、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事,被明代的文学家钟惺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在曹操的亲自过问下,他成立了魏国作协,培养出了“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也都追随他的风格,用乐府诗写时事,采用五言形式,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

 


而 “风骨”,也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引领“建安文学”写作小组的,除了主席曹操,还有俩副主席曹丕和曹植

 

不知道为什么,电视剧把曹丕演得像一介武夫半个文盲。实际历史上,曹丕的诗文水平一点都不亚于曹植。

 

曹植与曹丕


先说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可以说,曹丕是汉魏时期的重要文学批评家。


有意思的是,《典论·论文》第一句即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似是在回应后世对他与曹植的比较。

 

而且从这篇文论,我们大概能看到曹操重视诗文的原因。

 

曹丕写道:“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意思是,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想来,曹操养了那么多文人墨客,却没有让这些文人写歌颂自己丰功伟烈的诗文,甚至死后一切从简,没有给自己定性定调定位的碑文,大概正是因为自己的理想抱负已然体现在自己的诗文中了。

 


再说回曹丕,虽然曹丕文学评论写得好,但曹操更喜欢诗歌。

 

曹植的五言诗已经是无法超越了,毕竟人家不到七步就能做一首让人称绝的诗。


曹丕只好填补空白,开创了七言诗。


他的《燕歌行》就是文学史上第一首七言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植的诗歌天赋早已声名远扬,曹丕只能在宣传上想尽办法。

 

他的做法比较现代,除了组织“建安七子”搞文学沙龙之外,还喜欢到处结交笔友,组建了一个大型的笔友群。比如孙权,就被强行纳入曹丕的朋友圈。


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里有一篇《江表传》记载:“文帝遣使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文帝报使,致鼲子裘、明光铠、騑马,又以素书所作典论及诗赋与权。”

 

这最后一句讲的是,曹丕成为魏文帝后,借机把自己写诗和读书的心得寄给孙权。这还不止一次,曹丕写完《典论·自叙》这种类似自传的文章之后,也专程给孙权送去了签名版。

 


从曹丕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他的路数与父亲的豪迈、弟弟的潇洒不太一样,他比较执着于生死、聚散,有时候像个哲学家,有时候又像心灵鸡汤。

 

自古,对于到底是曹植写得好还是曹丕写得好,争论了几千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


但正如《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评价,“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不能因为曹丕赢了曹植当上皇帝,就贬低曹丕的文学水平,因同情曹植而抬高他的地位。

 


那么,曹植又是怎么想的呢?


他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曹植说,辞赋都是小事,只留下点文墨,不能建功立业,实在遗憾。


他真正在乎的,还是政治。


可是没办法,曹操再喜欢曹植的诗,也知道只会写诗没办法当领袖。



于是,曹丕曹植就这么互相仰望又鄙视着对方。


而曹操,也并非对儿子们不满,他更多的应该是遗憾,因为他的儿子中没有一个能成为文武双全的“曹操二世”。


不知道当时的他是否预见了不久的未来,曹家的帝国被司马家取而代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