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你那里更凉了没?|白露

 杏雨轩 2021-11-17
“露从今夜白”,今天,又到一年白露节气交节之时了。

2021年的白露,交节气于9月7日的17时52分46秒,届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度。白露是我们四之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健康方面,除了前文给过的四之气建议(<-可点复习)遭遇干燥的小伙伴们,润燥饮食也要开始用起来:莲子百合,秋梨蜂蜜,你还知道哪些?
恰逢我最近在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书,那我们就来聊聊白露节气与那时候文人的“缘分”吧!

01 三曹过白露


中国文学上“三曹”之首的曹操,曾留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的名句,虽不知他这句子是否也得于白露时节,却可看到,他已经为“朝露”这一意象注入了无尽的愁绪。

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一朝的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他是魏武帝曹操次子,也是曹操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三年后曹操逝世,曹丕继位;同年,他受禅登基,以魏代汉,建立魏国。著有《魏文帝集》二卷;还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有《杂诗二首·其一》写道: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仿徨。

仿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白露所在的秋季,本就是一个易生愁绪的季节。瑟瑟秋风吹过,更显得分外凄凉。主人公的心神不定和辗转难眠通过诗句呈现在我们眼前。他思绪深沉,徘徊许久,露水都把衣衫沾湿了。究竟为何如此呢?因为主人公身为他乡游子,在白露的夜晚泛起了思乡之情。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以“杂诗”做题名写诗,也是开始于建安时期。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文选(南朝梁,萧统编),有个被广为引用的李善(唐朝研究者)注释版,当中曾这样解释它:“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也就是说,建安时期的诗人们为了更及时、灵动地抒写心中所感,就为自己的作品取名“杂诗”,相当于无题诗,因而不拘泥成例,赋物言情比较自由。

曹丕的弟弟曹植(字子建,魏晋时期建安文学代表人物。生前曾为陈王,逝后谥号“思”,故又称陈思王。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评他“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才高八斗的曹子健,也有写于白露时节的《杂诗》: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同样也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寄寓了曹植自己有志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

可能有读过这诗的朋友会奇怪,它不是叫《情诗》吗?怎么又叫《杂诗》呢?这是因为,此篇在南朝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卷二(南朝陈,徐陵编)中被归为《杂诗五首》中的第三首。

还有西晋的左思(约250年-305年,字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一篇《三都赋》颇受称颂,曾造成“洛阳纸贵”。晋武帝时,因妹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左思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后因贾谧被诛,他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他也有名为《杂诗》的“白露诗”: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简单比较就不难看出,左思的行文受到了“建安风骨”的影响。

“建安风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绕不开的文学概念,它到底是说的什么,大家可还记得?记不清了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复习一下。

建安,是汉献帝年号;建安风骨,就是汉魏之际的文学风格。

这一时代的文人,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这个时期的作品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思想情感大多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学巨著,成就了文学史和诗歌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在此期间,诗歌、辞赋以及散文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诗歌,它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给后世留下了极深远的影响。
“三曹”,就是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这三个人的合称,他们可算建安文学中的领军人物。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曾评价:“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是对这三位文学风格的经典总结。

02 七子度清秋


当然,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除了“三曹”外,还有著名的“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其中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又被誉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仕曹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其中的第二首便写到了“白露”,其诗如下: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这一首的主题是,诗人客居荆州过久,在秋日里思乡念归。看着阴寒的白露打湿衣襟,气氛更为阴冷。诗人“独夜不能寐”,这就是失眠了啊!他半夜只好披上衣服起来,弹琴排解郁闷。从这些句子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政治苦闷,他的悲伤沉痛,以及寄居异地的寂寞忧伤,还有对家乡的深深怀恋。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建安风骨的影响依旧明显。比如以下这两首“白露诗”。

刘铄(431年-453年,字休玄,南朝宋宗室,宋文帝第四子。九岁封南平王,后任豫州刺史。一度被杀害宋文帝的刘邵任命为中军将军,宋孝武帝平乱后以毒除之,谥号为“穆”)的《》:

昊天晴且高,秋气发初凉。

白露下微津,明月流素光。

凝烟泛城阙,凄风入轩房。

朱华先零落,绿草就芸黄。

纤罗还笥箧,轻纨改衣裳。

萧统(501年-531年,字德施,小字维摩,即南朝梁的昭明太子。梁武帝长子,天监初年立为太子。信佛能文,遍览众经,曾在东宫藏书三万卷。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选录诗文,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著有《昭明太子集》)汇编的《古诗十九首》之一: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两首诗,虽然诗句中的情绪比三曹七子的那几首轻松了不少,但直抒胸臆、随性灵动的风格还是十分突出。

直至今日,那个文采辉煌的时期,这些冰山一角的“白露诗“,依然让我们读来神往,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李白笔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若有也对“建安风骨”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交流一下你的体会~

最后祝大家在这个美丽的白露节气中,都可读到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

白露安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