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学生在亲历中习得,在习得中生长

 GXF360 2017-07-09
让学生在亲历中习得,在习得中生长

让学生在亲历中习得,在习得中生长

缪云芳

《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在这里,学和习是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学是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习是复习、练习、巩固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中庸》则把学习分成五个步骤:学、问、思、辨、行。可见真正的学习必须由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始终,必须以学生知识、技能、方法的习得为最终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能获得某些方面生长,否则学习的价值意义何在?所以,让学生在亲历中习得,在习得中生长,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教学的生命时空中真正发生。

一、真正的学习是在自由空间中的原生态生长

如果把每一个孩子比作一粒种子,真正的学习就应该在遵循种子自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特性,唤醒每一粒种子体内向上萌发的意愿,让它们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中原生态地生长。这样的萌发一定是种子们主动投入的,而又极具个性的,当这些种子以不同的姿态破土而出的那一瞬间,带给我们的一定是满满的惊喜。

例如教学三年级《绝句》一诗时,考虑到这首古诗内容简单易懂,孩子们很小就背得朗朗上口,课堂上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着花样来进行诵读和展示。学生们朗读得特别起劲,因为是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而且要求他们和别的小组读得不一样,所以学生们发挥了他们无穷的创意,有的用我教给他们的吟诵的方法;有的拍着手,敲着桌子有节奏地“快板读”;有的将诗句的最后三个字反复一遍,美其名曰:“回声读”;有的甚至自己编了一首歌曲,将诗句作为歌词来演唱,真是给了我很多意外的惊喜。一个简单的古诗朗读环节,却因为老师用“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怎么读就怎么读”给了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也激活了学生“萌发”的动力,所以才有了孩子们在自己原有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性展示。孩子们在这样有情有趣的朗读中,感受着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之美,也经历着属于每个生命个体的“原生态的生长”。当我们的教学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唤醒学生自我生长的意识,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二、真正的学习是在原有起点上的建构式生长

“本位语文”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以儿童为本,从儿童视角发现陌生的世界,再研究它的成因规律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还是《绝句》一课的教学,这首诗在语言表达上的一大特色就是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上下两句之间词语与词语的对仗特别明显。这种对仗的表达方法其实学生早有接触,例如前面课文中出现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再如我们背诵的韵文《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所以如果本课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发现诗句对仗的特点,那这种对学生而言没有任何生长和提高的学习就算不得真正的学习。于是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如下操作:① 让学生根据停顿,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发现对仗的特点。② 联系学过的课文和诗句,探究对仗的规律。③ 带着学生一起来玩一玩对对子的游戏。(从词语的对仗到句子的对仗)④ 活学活用,诗意表达。作业出示: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能用笔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天吗?试着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充满诗意哦!

这样的教学,能够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语言表达的奥妙和规律,并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练习和巩固表达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过程一定留下了学生学习的足迹,足以证明学习的真正发生。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只有学生真正地经历,并在经历中自我建构的学习才具有意义。

三、真正的学习是在精心辅助下的阶梯型生长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时候,学生对某种方法和技能的习得并非一蹴而就,就像知了从泥土里钻出来,再一点点爬上树,在漫长的等待中逐渐褪去身上的壳,最后自由地向天空飞去,学习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为孩子铺设一个个成长的阶梯,将一个教学的大目标分解、细化成一个个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切实可行的小目标,这样的学习起点低,步子小,学生更容易达到并获得成就感。

例如《绝句》一课,老师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诗句的内容想象得丰富而又生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先让学生尝试读成语想象画面,一开始学生的想象非常简单,有的只有一句话,但通过老师的引领,他们会把花草想象成人,会加入声音和动作,教师及时点评,提炼想象的方法: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展开想象,可以动用多种感官展开想象,可以让静止的画面变得动起来。这些方法的渗透为下面的读古诗想象画面作了很好的铺垫。在读古诗想象画面的板块中,老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想象练说,再指名让学生围绕一两句话来说,交流中不断丰富学生描绘的画面,再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写一写。学生在前面根据成语想象画面环节得到的经验和方法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想象的画面中不但有色彩,还有鸟的叫声;不但有柳树的姿态,还有柳树的动态。整个学习过程在老师精心辅助的阶梯上一步步提高,体现了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作者单位: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