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春点戏中的“豪宴”

 风临酒把2 2017-07-09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点戏的时候出现了不少批语,省亲是贾家的大喜事,然而居然点这样的四出戏,应该说是很不应该的,气氛极为不协调,自然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的,指明了四出戏都是后回故事的伏笔:

第一出《豪宴》;〖梦双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梦双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梦双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夹批: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豪宴》是明末传奇剧《一捧雪》中的一出。《一捧雪》是明末清初李玉代表作“一人永占”之一,今有郑氏藏明崇祯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据以影印,还有清乾隆年间内府抄本,二者题目有别。《今乐考证》、《新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全剧三十出,写明嘉靖年间权相严嵩之子严世蕃为夺取玉杯“一捧雪”而陷害莫怀古一家事。

《一捧雪》剧演明代太仆寺莫怀古因玉杯“一捧雪”,被小人汤勤告密,遭奸臣严世蕃迫害,以致家破人亡的故事。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奸臣严世藩得知富人莫怀古家有一件稀世珍宝——一只玉杯,因其洁白无瑕,被称为“一捧雪”,便想据为己有。严世藩上书皇帝,诬告莫怀古谋反。皇帝昏庸,下令将莫怀古就地处死,斩下首级送往京城。消息传到莫家,莫怀古星夜逃跑。曾经受过主人救命之恩的莫家奴仆莫诚,担心主人在外面继续遭到追杀,就冒名莫怀古,主动到官府投案自首,莫诚的头颅被斩下送往京城,严世藩见了,以为莫怀古已死,便放下心来。莫怀古昔日的好友汤勤为攀附权贵,向严世藩告密,说头颅是假的。

严世藩急忙将莫怀古的侍妾雪艳抓来,再三审问,雪艳为保丈夫性命,一口咬定头颅是真的。汤勤早已垂涎雪艳的美貌,便暗中要挟雪艳,如果肯嫁自己,他就让严世藩相信头颅是真的。雪艳恨透了这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她抱着必死的信念,压住心头的怒火,假意答应汤勤的要求。果然,严世藩听从了汤勤的鬼话,释放了雪艳。汤勤心满意足地把雪艳娶进洞房,雪艳将汤勤灌醉,掏出一把早已藏在怀中的匕首,猛力刺向汤勤。当她确信仇人已死之后,也自杀身亡。多年以后,严世藩垮台,流亡在外的莫怀古才返回家乡。

《豪宴》是《一捧雪》的第五出,其场面豪华热闹,历来常作为开锣戏演出。剧演莫怀古初到京城,拜偈严世蕃,向严介绍古玩,推荐善识古董的汤勤。严世蕃为莫怀古接风洗尘而设宴,莫怀古以汤勤精于裱褙字画和鉴别古董而荐于严府,宴会上演《中山狼》杂剧侑酒,以“戏中戏”手法,影射日后汤勤忘恩负义的卑劣品行,后来遭受迫害埋下祸根。把持朝纲、终被抄斩的严氏父子,在本剧中并非主角,“负义反噬”的汤勤,“噬”的是莫怀古而非严世蕃;剧中真正的中心莫家,则是“团圆会合,千载名标”。可见,无论从哪一角度讲,都得不出“伏贾家之败”的印象。

贾家的原型明朝皇帝家,甚至可以理解为大明,明亡于农民起义,那《一捧雪》中的《豪宴》为什么要象征贾家之败呢?也许在曹雪芹的早本中贾家之败的构思仅仅是类似于《一捧雪》中的情节,是有小人陷害,可这体现不出明亡的大悲剧呀?只能看出贾家家败的原因。

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在《一捧雪》中有雪艳刺死汤勤的故事,是典型的“刺杀旦”,所谓“刺杀旦”,是指戏中的女性人物或为了复仇(如《一捧雪·刺汤》中雪艳刺杀汤勤、《渔家乐·刺梁》中邬飞霞刺杀梁冀);或为了保护自身的贞洁而反抗强大的侵害者(如《铁冠图·刺虎》中费贞娥刺杀“一只虎”李固)。剧中的绝大多数女性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在刺杀过程中,演员着重表现的是剧中人在刺杀对象时的惶恐、惊惧、战栗等情感,因此表演的难度也较大。

《铁冠图·刺虎》中费贞娥的故事非常精彩,费贞娥是一名宫女,崇祯皇帝长公主长平公主的侍女,聪明美貌,亦有男子豪气。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皇帝自尽,城内一片狼藉,费贞娥决心效法春秋战国时的义士(刺客)豫让和要离为君国报仇。她于混乱之中,换上了公主的衣服,被乱兵抓住,见她身份不凡,美貌如花,妄图获得提拔的军官就将她献给闯王李自成,李自成的手下“一只虎”贪其美貌,娶其为妻。待“一只虎”醉后,真娥拔剑将其杀死,随即自杀。费贞娥自刎前,还教训了那些甘心伺候闯王及其部下的其他宫女。在网上流传的“后二十八里”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是霁月刺杀了贾环的亲戚钱槐实际上是仿照费贞娥的故事。雪艳刺杀汤勤会不会是在影射费贞娥刺杀“一只虎”呢?很有可能《一捧雪》中有这样的暗示,也许这才是“豪宴”伏贾家之败的根本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