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

 GXF360 2017-07-09

章 艳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但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将语文文本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写作,达到阅读与写作同步训练,真正做到“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笔者一直致力于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 让教材文本成为学生作文的“活水”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阅历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素材太少。其实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 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文本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

1. 积累并运用教材文本中经典语言,美化作文语言

教材中多是经典名篇,其中自然不乏名言警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感悟、背诵、积累,最重要引导他们学会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正所谓“善假于物”。

比如说讲授《雨霖铃》时,引导学生回忆背诵离别诗的经典名句,并且以离别为主题,引用诗歌口头组织一段文字,学生组织的句子如下:离别是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伤感,离别是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深情,离别是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鼓励,离别是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离别是王维“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宽慰……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将课文中相关名句、典故作为引子来“起兴”,以引起要说的话题或相关的主题;或穿插于行文中,增添文章色彩意蕴;或收束全文,使主题升华,更富诗意。例如: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风情,各有千秋。

除了这种直接引用课本中的知识外,还可以将课文中的名句、典故等用入作文。例如: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远思念。……诗,让我体验屈夫子不能从俗的喟叹;让我领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壮心不已的豪情;让我沉浸康桥边静谧的月夜;让我品味雨巷中丁香花的忧伤……

这些合理运用教材文本的佳作范例,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写作和深入阅读文本的热情。

2. 多角度运用文本教材中的材料,丰富作文素材库

在讲读课中,笔者非常重视启发学生对教材文本中提供的材料多角度灵活应用。在讲授《报任安书》时,引导学生根据司马迁的事例提炼出不同的作文话题,比如:“挫折”“转折”“隐忍”“生命的价值”“尊严”等等,再加之以相关高考范文段落的欣赏,对学生有很好的指导激励作用。其实,在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作文素材,《石钟山记》我们可以提炼出“调查研究”“科学态度”等话题;《项链》我们可以提炼出“价值观”“失败”“挫折”“勇气”等话题;《药》可以提炼出“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等话题。笔者认为还可以在授课中或者课下,布置学生整合归纳相似性课文,提炼话题与立意。比如:《长亭送别》讲读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长亭送别》是一篇表现崔莺莺蔑视功名利禄,追求真爱的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你能否从学过的文章中再找出关于爱情的几篇?谈谈对爱情的感受。学生在作业中提到很多我们熟悉的课文,他们联想到《致橡树》《孔雀东南飞》《边城》等,这既是对以往所学的回顾,更是写作的一种积累。

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 借鉴经典文本,提高写作技巧

在讲读教学中,笔者认为不能仅仅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文本的写作特色,否则,学生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写作没有关系的“阳春白雪”,因此,就要求把讲解课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1. 学习积累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是学生训练的重头,教材中的古文中有很多可为学生写作借鉴的精品。在讲授这些文章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外,可以从议论文三要素的角度来启发学生的作文。比如,论点要鲜明、位置要显要。《劝学》中开篇点明宗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师说》中开篇即点明“古之学者必有师”。再者,论证要有力。《师说》中精彩的三组对比论证;《劝学》里通篇的比喻论证;《训俭示康》旁征博引许多典型事例等,这些都让学生在论证方法上有所借鉴。此外,文章立意、结构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可以从教材文本中找到启示。

2. 把分析经典文本与作文讲评结合起来

把分析经典文本与作文讲评结合起来,把经典文本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比如《项脊轩志》这一篇明代的叙事类散文,无疑是我们写作同类作文的绝佳范例。讲读文本时,笔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打动人的原因,引导他们对比自己写作的亲情类文章,得出写作启示。学生能够分析出来课文中写作成功原因在于:

其一,生动的细节描写,情景感人。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典型细节,表达自我感受,随笔点染而深情可喜。祖母爱怜孙儿苦读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来的细节,意蕴深厚,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都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文章以“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的细节结尾,可谓言简意丰而情深。此时,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其他课文里经典的细节,学生体会到往往经典小说、散文等留给我们的都是一些经典细节,比如: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眼神”等等。学生由此反思自己的作文,往往总是非要在自己生病中、遭遇挫折时等等特殊的事件下才能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忽视了抓住生活中的感人细节来表现亲情。

其二,一个主线链接全文,看似写“项脊轩”,实则缅怀亲人,构思独特巧妙。文章时间上跨度较大,生活内容多为琐碎家事。但由于文章紧扣项脊轩这一主线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经历作为情感主线贯通全篇,因此,那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得以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文章结构严谨、文脉通畅。学生面对琐碎材料不好驾驭时就可以效仿,找出串联材料的线索,问题就迎刃而解。

三、 文本教学中相机安排练笔,讲练结合

1. 对文本中的留白进行补写、续写、扩写

教材中大都是经过锤炼的经典文本,这些文本当中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语句,教师可抓住这一点,巧妙地在写作训练与文本教学之间架设桥梁,让作品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老师要引领学生深层感悟文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空白处,给学生一扇探索文章内心世界的“窗口”。比如,讲授《最后的常春藤叶》时,可以让学生补写老画家贝尔曼雨夜画藤叶的情节;讲授《项链》时,可以让学生续写小说的结尾,着重刻画女主人公知道“项链”是假的之后的心理、神态;诗歌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将凝练的诗歌扩写成散文等,这样的写作训练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发散学生思维,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

2. 对文本中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仿写

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笔者在文本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仿写训练,仿写的范畴除了效仿文本的佳句,还效仿文本的结构,甚至在作文中直接袭取文本的主旨。笔者教授《荷塘月色》时,引导学生模仿文本中经典语句比喻连用特色,进行仿写训练:要求学生造一个准确运用双比喻(一个本体用两个喻体)的句子。学生例文:走进我们的教室,弥望的是张张桌面上竖起一排排书,恰如新村里房院前的一排排围墙,又如学校花园里的一条条绿化带(双比喻运用恰当)。这些例子表明,学生遣词造句和运用修辞提高表达效果的能力,得到了实际的锻炼和真正的提高。

教材文本中名篇佳作都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优秀范例,可称得上是一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文本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能更好地体会文本的写作特色,更能充分从教材中获取财富,最大程度地提高语言运用水平,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踏实可行。

(作者单位:南京市雨花区梅山高级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