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的视角 不同的收获——三听《花瓣飘香》有感

 GXF360 2017-07-09
不同的视角 不同的收获——三听《花瓣飘香》有感

不同的视角 不同的收获
——三听《花瓣飘香》有感

陈丽华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古人写春的诗固然很美,而我眼中春天的校园却有着另一番景致。花坛里、草坪中,师生精心培育的月季花开了,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花色或浓或淡,艳丽动人,花儿张开迷人的笑脸,惹人喜爱。春夏之交,花开花落,煞是热闹。捡起一片红艳艳的花瓣,不禁想起三年级课本里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花瓣飘香》,这篇课文充满浓浓的亲情,主要写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情节直白,情真意切。细细读文,不禁被文章中浓浓的情感所吸引。文中的小姑娘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不仅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曾有幸聆听到三位优秀教师执教的《花瓣飘香》,回想课堂细节,他们教学中的精彩片断如片片花瓣散发着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教书二十余载,听到的好课也很多,但我认为:听课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带着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去听课,会有着不同启发和收获。

案例一 月季“导入” 五官齐放

上课伊始,身着粉红色上衣的女老师神秘地从身后“变”出一枝红艳艳的月季花,接着,老师让学生细细观察月季花:闻花香,看花色,说花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眼中的月季花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惹人喜欢。短短2分钟,学生的“五官”像被磁铁吸引住了,月季花好像有了神奇的“魔力”,不知不觉地拉开了精彩课堂的序幕!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花吗?

生:月季花!(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这是老师一大早特意从花店把她“请”来的,谁愿意和她交朋友?

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热情,月季花的魅力真大啊!(老师走到一位同学身边)我请一位同学把你认识的这位新朋友介绍给大家。

生1:这是一枝红艳艳的月季花,花瓣上还带着几滴晶莹透亮小露珠,像是给月季花带上了一颗善良的钻石,美丽极了!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漂亮的月季花。(老师又走到一位同学身边)你来闻一闻,闻到了什么?

生2:月季花像是刚洗过脸,擦过香,全身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师:(老师走到另一个同学身边)你来轻轻摸摸她。

生3:月季花刚开出两三片花瓣,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很舒服,她朝我微笑着,好像在说:“我们做朋友吧!”

……

【赏析】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一开始,鲜艳夺目的红月季花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教师巧借“月季花”这个“道具”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认识“新朋友”的方式展开对话,使他们的思维、兴趣不知不觉地集中到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一枝月季花”这个简简单单的教具,用的恰到好处,无痕地将文本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鲜活美丽的月季花成了实实在在的学习资源,花香、花色、花形直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眼睛、鼻子、手,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五官齐放”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思维灵活,想象丰富,语言生动,课堂在瞬间迸发出活力,课前导入成了精彩的亮点!

案例二 板书“出错” 一举两得

上课了,面带微笑却略显拘谨的男老师跟学生开门见山地揭示了学习的新课——《花瓣飘香》,然后就准备板书课题。老师不紧不慢地从粉笔盒里取出粉笔,转过身去,正准备板书,谁知?一不小心粉笔从手中掉了下去,这时,全班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老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有点紧张!”说完,弯下腰,捡起粉笔开始写字。写到花“瓣”的“瓣”时,不知不觉把中间“瓜”部写“胖”了,他转身问学生:“老师这个‘瓣’写得不好看,里面的‘瓜’应该写的——”“‘瘦’一点!”学生抢答道。男老师很随意地用手掌擦去了“瓜”部,一边写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你们说的对!老师把‘瓜’写的太胖了,我把它改瘦一点。你们看,这样就好看了吧!”大约两分钟,课题终于写好了!

离下课还有10分钟,教学完小女孩第一次摘花瓣的动作后,教师问学生:“还记得老师一开始是怎样写课题的吗?有哪些动作?怎么写的?”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学生一愣一愣的,这时,老师不慌不忙地做了“一拿二捡三写四擦五改”几个假动作,学生恍然大悟。此时老师让学生仿照课文第二小节,抓住动作说说老师写板书的经过,自然就前后呼应,相得益彰,水到渠成了!

【赏析】

从以上课始与课末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匠心独运。这位男教师利用“人类最大的毛病是挑毛病”这一心理,在一上课写板书时不露痕迹的出错示弱,让学生看了忍俊不禁,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并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而这位教师如同相声中“逗哏”,用尽各种手法“挑逗”学生,并让学生给老师纠错,这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更多的是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更令人拍案叫绝是:在课堂尾声,教师又再现课堂伊始“写板书”的细节,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仿写动作,实在高明至极。看似很平常的读写结合训练点,却彰显着教师的大智慧。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听了,所以我忘了,我看了,所以你提起我就记起来,我争论过,所以我印象深刻。如果说教师课前的“第一次出错”让学生印象深刻,那么教师在课堂尾声的“二次出错”就真正诠释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听完课,我不禁为教师的机智“出错”鼓掌喝彩!

案例三 花瓣“煽情” 推波助澜

初读课文,教师出示填空:这是一片_______的花瓣。请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看谁填的答案多。当学生回答“这是一片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花瓣”时,教师从一个口袋里掏出了一块红色的绒布,然后又神秘地从另一个口袋里摸出了一片红艳艳的花瓣,举起手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书上说的‘绒布’,那这是什么?”“月季花花瓣!”“对,一片花瓣,就是一个花的世界。我家院子里的月季花开了,老师舍不得摘下整朵花,就从花下捡了几片凋零的花瓣。”接下来老师让学生摸绒布、摸花瓣,体验花瓣的质感。

围绕“这是一片_______的花瓣”这个填空,教师引导学生细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时,体会到这个花瓣在小女孩心中的不一般时,有学生这样回答:“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心的花瓣。”此时,教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鼓掌,而是从口袋里取出一片花瓣,郑重其事地奖励给这位发言精彩的学生,激动地说:“送你一片有魔力的花瓣,让花香带着‘孝心’飘进你的心田。”还有学生这样说:“这是一片表达小女孩对妈妈关心爱护的花瓣。”教师又从口袋里取出一片花瓣,双手捧着,深情地说:“送你一片有爱心的花瓣,让花香带着爱飘进你的心田。” ……

【赏析】

课文中的小女孩不仅爱妈妈,也爱花。“摘花瓣”的举动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上课的教师。几片凋零的月季花瓣不是为了在课堂上“作秀”,而是在传递着教师的一片用心。但教师拿出“花瓣”,用饱蘸感情的语言告诉学生花瓣的来历时,就如同一名操琴师在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当学生对“这是一片_______的花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时,教师恭恭敬敬地奖励给学生的片片花瓣,是语文学习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将情感、体验、积淀、收获化为行动,留给学生的会是一份满满的爱。

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片小小的花瓣蕴藏着无限的能量,教师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借助“花瓣”“煽情”,为教学推波助澜,令人感到了“余情未了”“余音绕梁”的人文亮色!

三听《花瓣飘香》让我从“家常便饭”的学习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思考角度决定一切!无论什么样的语文课,唯有带着思考去听,我们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和启发。

(作者单位: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