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略·感受·训练——《望月》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评析

 GXF360 2017-07-09
 领略·感受·训练——《望月》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评析

领略·感受·训练
——《望月》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顾丽萍 点评:王 琪

教学目标

1.领略诗词意境,借助“月”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思。

2.体会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感受童趣化语言的真实可贵。

3.通过伙伴式学习积累带月的诗句,展开想象和写话训练,引导学生用童心来反映世界,并初步感悟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作者眼中月”,创设情境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的脚步悄悄来到江轮早板上去——

生(齐):望月

师:瞧,静谧的夜晚,月亮出来了——

生(齐):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师:听了我们五(2)班的朗读,老师仿佛浸润在如水的月光中了。通过上节课的伙伴式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是作者——

生:眼中月。

师:(板书作者)月下江景美得就像一幅——

生齐:就像一幅画卷。

【点评:图片、音乐、文字、情感……这个复习导入的过程,既是干净的,又是丰富的。教师借助多种元素,让文字流动了起来,流入学生心间。这种氛围的渲染,带给学生的就是一种清幽的意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朗读也得到了更递一层的锻炼。】

二、研读“古人眼中月”,体悟诗情

师:(板书 画卷)正是这么一幅如画的美景,触动了舅甥俩背诗的雅兴。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甥舅俩背的诗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诗句)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诗句中作者有写孤独寂寞的。

师:你的发现已经是深层次了,谁来从表面上看一看,发现这些诗句有什么?

生:都有写月亮

师:在这六句诗句中,都镶嵌着一轮明月。人们常说,一首诗就代表诗人一种心境,诗人借着月光轻柔地诉说着一种怎样的情思呢?(板书:诗人 情思)下面就请同学选择其中的一句放声读一读,仔细品一品,看看你读到了诗人一片怎样的情思?开始吧。

【点评:善于发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以求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效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归类,尝试提炼,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目光聚焦到一点上,顺势进入深层次的学习,品味,这是将文本读厚的一种有效途径。】

师:自己选择一句读读品品。

生:自由朗读,自由品读。

师:品读完了就可以高高地举起手了。

生: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感觉到作者就是有一种浓浓的思乡情。

师:你品味得不错,读得也不错,你读出了这是一轮思乡之月。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诗。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这位女同学感受到了诗人的一种思念之情。(板:思念)

师:快速找找看,在这六句诗句中,还有哪几句也是表达了诗人一种思念之情呢?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也是思念家乡的诗句。

师:圆圆的月亮勾起了诗人苏轼想念弟弟的情感,这也是一种思念之情。谁来把这种情思,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思念之情的诗句还有吗?你来说。

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是呀,这是李白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在沿途当中看到的月亮,望月望出的也是一份——

生:思念之情呀!

师:谁来读好。

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在六句诗句中你还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从里面感受到了作者孤独凄清的情怀。

师:天上月,水中影,勾起了诗人满心的孤独凄凉呀,(板书:孤独)谁来读出这份淡淡的愁绪。

生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生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你还品读了哪些情思?你来。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它也是表达了诗人孤独忧愁之情。

师:当时书生张继科举落榜了,他望着那轮昏惨惨的月亮,他望出的是那一份孤独和凄凉。谁来读读。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你品出了哪些情思?

生:我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品出了诗人小时候的天真无邪。

师:是的,你看,把月亮呼作了白-玉-盘,这是多么天真可爱呀!谁来天真可爱地读一读。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语速有点快)

师:谁来读得更天真更可爱些?你来吧。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李白和张继、孟浩然、苏轼,他们眼中的月亮一样吗?

生齐:不一样。

师:李白他在不同时期,他眼中的月亮一样的吗?

生齐:不一样。

师:那你读到这里,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他们几个诗人就是李白写的诗是关于儿时的天真无邪,然后张继写的诗是孤独的,孟……

师:其实我觉得你是很想表达,知道但是说不出来,顾老师帮你归纳一下,我听出来了,他的意思就是说,不同的人望出的月亮的情思是不同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望出的月亮也是不一样的。

师:你看,他多会发现,你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月亮一直是古代诗人倾诉的对象,情感的寄托,诗人们就是用这些凝练的诗句,诉说古人的“月亮情结”。你们看,它表达是一份深深的思念之情——

生(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有时它又是诗人满心的孤独与凄凉。

生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有时它又化作诗人的天真与可爱。

生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点评:在这个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逐一赏析品读关于月的诗句,既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又达到了相对集中不散乱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师生将探究体悟的中心指向诗人观月时的不同感受,不同情思,也就指向了中国文学中所特有的“月文化”。确实,没有什么意象能像“月”这样深受中国文人的青睐了。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文人用绮丽的想象和斑斓的文笔,把月亮描绘得千姿百态,展示了中国人的浪漫和想象力。“月”的背后也承载着中国历代文人各种典型的文化心理。此处的教学是一个引子,引领学生走进的是中国“月文化”的广阔天地。】

师:下面找邻座的小伙伴来背背这些诗句,行不行?先练练,一个做外甥,一个做舅舅,开始吧。

生:同桌伙伴之间练习。

师:练好了,顾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组来吧。顾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也有任务,倾听是一种美德,请你们认真地听,一会儿呀,老师就要请你们来做评委的哦。

生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2:明月有时有,把酒问青天。

生1:床着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生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生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怎么样?

生:(齐声)好

师:好,用什么来表示?

(生鼓掌)

师:不是说一句好就行了,谁评评他们好在哪里?

生:他们读起来,我听着仿佛月亮就已经出现在我的眼前了。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已经身临其境了。你是一个小评委。还有同学再来评评,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外甥的天真活泼给读出来了。

师:也就是你听到了诗不仅诗读得好,他们二人的角色通过朗读也读出来了。还有吗?

生:我从他们二个流利的朗读中听出了他们已经和诗人共同在观赏月亮了。

师:哦,他们已经是诗人的知音了

师:我们五(2)班同学不仅会背,还会评呢,背诗时要慢慢地吟,背出一片情思来,学着他们的样子,一起来背背,好不好?女生做小外甥,男生做舅舅。

女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男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女生:床着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男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女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男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点评:此处教学,教师的关注点比较全面,既重视了诗的意境,也强调了朗读中的角色意识。尤其是后者,容易被其他教师忽视。好的诵读能够让参与者在自我沉浸中得到愉悦的满足。“以情动人、声情并茂”是诵读的基本要领,而要达到“情声和谐”的至高境界,必须把握好角色感。】

师:(指一名学生)小外甥,顾老师问问你,你怎么背不下去了?

生:下面有一个省略小节的省略符号,把我们背的古诗都省去了

师:你真会发现。她关注了一个删节号,这个删节号表示一个自然段或许多自然段的省略。我们在三年级《争论的故事》中已经接触过了。那么,它在这里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了还有很多写月亮的古诗。

【点评:这是一个小细节。删节号,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不是很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记忆未必深刻,了解未必清楚,联系旧知,借助勾连,不断地夯实此类不常见的陈述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印入学生的脑海。】

师:是的!这就要考考咱们哪些古诗是带有月亮的。我们来进行伙伴式学习。

要求是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月亮的诗句,共同品味其中的情思,诵出诗的味道。

(生在伙伴学习组内合作交流)

师:顾老师在下面巡视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很多伙伴组先是交流课前自己搜集的月亮诗句,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根据诗人表达的情思进行了分类,最后四个同学之间进行背诵,我觉得这样的伙伴式学习是非常有方法的。哪一伙伴组展示一下,哪一组先来。哪组背出表示思念情思的带月诗。

生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生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你们看,这个伙伴组展示时,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他们都背出了一轮思念之月,其他组也背出表示思念的诗句吗?

生1:我们也找到了思念家乡的诗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生2: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生3: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生4:

师:你不会背呀,那你就背一句最简单的,举头——

生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一伙伴组组长下次要注意,会的要教教不会的,这样合作交流才有效。

师:刚刚两个小小组之间,背出的都是思念的情思诗句,那表示孤独凄凉的月亮诗呢?哪个小组背过了?

生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生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生3、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师:(指刚才那个伙伴组)小小组学习下,他们只找到了三句诗,但他们没有一个人不背,他们运用了二个同学齐背一句诗句,这样的伙伴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

师:还有其他组背的也是孤独的诗句吗?

生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生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生3:春风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生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师:刚才伙伴组背出的都是思念或者孤独情思的诗句,除了这两种情思,还有其他的吗?

生1我们组找到悠闲自得的诗句。

生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3:明月未出群山高,

生4:瑞光万丈生白毫。

师:你看,他们伙伴学习组展示的方式又是不同的。除了悠闲自在的还有其他情思的吗?

生1:我们组找到的是关于人生感慨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生3: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师:刚刚同学们背的诗句,诗人望月,望出的情思不仅有一份思念,一份孤独,可能还有一份天真,可能还有人生感慨。

【点评:在此处补充“月”的诗句,是所有老师的不二选择。但教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依据不同的情思归类补充,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教者上一环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学生不仅要有相应的诗句贮备,还需具备一定品析能力,把握“月”的各种情丝、各种感受。同时,教者提出伙伴式学习的要求,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强化分工,智慧合作,人人参与,进一步将新课标提出的“加强合作学习”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师:老师发现五(2)班同学平时古诗词的积累很丰富,这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把这优良传统保持下去。此刻,让我们再来品读作者眼中的月亮,一定会觉得它又多了一份诗意的美。

生(齐):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师:此时此刻啊,月光和古诗,自然和艺术,融在了一起,化作了一种心境、一种氛围——

生(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三、解读“小外甥眼中月”,彰显童趣

师:在这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小外甥也以他儿童的视角望月了。

(板书:小外甥)快速找找看,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像什么?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请你把这句话读好它。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这样的比喻听到过吗?(生摇头。)

师:小外甥的比喻让大作家赵丽宏也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

生:因为他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

师:作家从未听过,感到惊讶。还有原因吗?

生:他觉得小外甥的想象太丰富了,把它当作天的眼睛。

师:大胆,奇特,而且非常贴切,所以让作者非常惊讶,一起读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这是怎样的眼睛?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出示“月亮变化图”)我们来看,这是天上的月亮,它呀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看一次就会把眼睛紧紧地闭上,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无月或朔月;它非常调皮,偷偷睁开一条小缝,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弯新月;慢慢地慢慢地又再睁大一点,那就是上弦月;再睁大一点,那是凸月;圆圆地睁大就是平常所看到的满月。注意后面有个省略号,告诉我们睁大了还要慢慢地闭上,闭上,最后变成无月。

【点评:月缺月圆的自然知识,虽不是语文课堂的任务,但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还是很有必要的,小学语文作为其他一切学科教学的基石,必须有所担当,只要把握好一个合理的度即可。教者对这个环节的处理还是比较恰切的。】

师:多么奇特的想象,圆满盈亏,在一般人眼里只不过是自然现象,可在小外甥眼里,这是一个——

生(齐):童话故事

师:(板书:童话)谁来读一读这个童话故事?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小外甥讲的这个童话故事怎样?

生:小外甥讲的童话故事绘声绘色。

师:你知道“绘声绘色”是什么意思吗?

生:绘声绘色是指说得很有感情。

师:有感情,而且脸上还有表情,有声有色就叫

生齐:绘声绘色。

师:故事内容讲得怎样?

生:很精彩、生动。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也就是说小外甥在讲童话故事的时候用眼睛的一睁一闭这样一个小小情节告诉我们月亮是有变化的。(板书:有情节)

师:还有同学来说说写得具体形象在哪里?

生:月亮像人一样会喜欢会闭上眼睛,睁开眼睛。

师:赋于月亮人的心情是喜欢,赋于人的动作是睁、闭,这样的方法叫——

生齐:拟人。

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板:拟人)让我们感受到了月亮的变化,读起来就像是在讲一个童话故事。我们一起来绘声绘色地读读这个童话故事。

【点评:什么叫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个教学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可以清晰感受到作者的描绘很形象,很生动。但是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去研究,去点拨。为什么月缺月圆能成为一个短小而又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有情节”“拟人化”,教者一下子就带领学生把握住了表达的要点,揭开了童话故事的奥妙。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仿写的时候有样可循,有法可依。】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他绘声绘色地说着——

生(齐):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师:不知不觉中,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慢慢聚拢起来,月光被云层封锁了。看到此情此景,小外甥打了个呵欠,说——

生(齐):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师: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

生: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师:凝望着那轮江中月,让我们也来插上幻想的翅膀,我们再次进行伙伴学习。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要求:伙伴学习组内合作,模仿课文共同创作关于月亮的童话故事,做到想象合理,有情节,拟人化。小小组之间一边说一边写,由一位同学执笔,注意共同完成。

生:伙伴组内交流,一人执笔。教师随机指导。

师:差不多吧,如果哪个伙伴组没写完的,待会儿同学交流时,其他同学补充。哪一组展示一下。

生:在我眼里,月亮像天的嘴巴,高兴的时候嘴巴张得大大的,生气的时候就抿着嘴巴不理人。

师:谁来评价下。

生:他们像书上一样,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月亮比作人的嘴巴。

师:用拟人的手法,赋于月亮心情变化,像嘴巴,天的嘴巴。高兴的时候——

生(齐):哈哈在笑。

师:那就是圆月,生气时候就抿成一条缝,可能是成了新月有可能是无月了,拟人化的手法,大胆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月亮的阴晴圆缺,读起来真有趣。

(表扬这一组)

师:还有哪组来?

生:在我眼里,月亮像小姑娘的脸蛋,小姑娘高兴的时候就会哈哈大笑,小姑娘害羞的时候,就捂住脸,让脸只露出一点点,小姑娘愤怒的脸蛋就皱成个半圆型,小姑娘生气的时候索性背过脸去,让我们看不到她,谁来评价下。

生:想象合理而且丰富,把月亮的变化写出来了。

师:你很会评价,这个伙伴组把月亮比作了小姑娘的脸蛋,高兴时,害羞时,生气时,就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而且还加入了一些小的情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月亮的圆满盈亏。

【点评:表达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获得提升,仅靠嘴上热闹无疑是纸上谈兵。读写结合是落实新课标要求“强化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学生合力创作,既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丰富内容,也是学生合作意识的进一步强化。而且教者将评价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这样一来,倾听能力、判断能力、评价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师:其实不光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一个童话故事,在我们五(2)班同学的眼里,月亮也是一个娓娓动听的童话故事呢!

四、质疑解疑,解散文特点

师:学到这儿老师有个疑问:我们来看,作者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情思,小外甥看到的是一个童话故事,不同的人物看到的不同的景致,但都出现在一篇文章中,顾老师觉得有点零散了? 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生:没有。

师:说说原因。生1:他们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时候看到的。生2:因为他们每个人看月的角度是不同的。师:看似零散却紧紧地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

生齐:望月。

师:这是散文的一大特点,叫形散神聚。(板书:形散神)举起手跟老师一起书写。

师: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让我们再来用心望一望这一轮明月。

生(齐):望月。

师:课后有两个作业。一,关于月亮的散文有很多,老师推荐给每位同学阅读的是初一课文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品味朱自清笔下的月亮;二,伙伴学习组内完成并修改小练笔,并把你眼中月亮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点评:文体特征是需要让学生关注的,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有了清晰的文体意识,教学的指向和内容的选择才能有针对性,不会千篇一律。同样,方法的实践过程,也是对文体的感受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把握能力,今后学生再遇到同一类的文本时,阅读的方法可以被迁移到新的阅读实践中,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南丰小学/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