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93 姓氏略考-程姓-姓氏渊源

 寂寞的季节314 2017-07-09

0193 程[,读音作chéng(ㄔㄥˊ)]←相关的满文、蒙文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圆点满文印刷体字库》、《蒙文标准字库》。

 

.姓氏用字: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五帝时期重黎的后裔伯符(一作乔伯)在西周前期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重黎是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的人物。他的后裔伯符(一作乔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国。古程国的地望在汉晋时期的洛阳上程聚,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洛阳和偃师交界处。程国的居民以国名为氏,于是就产生了程氏。

传说,上古时候。民间祭祀很乱,社会很不稳定。颛顼高阳氏为了使百姓从杂乱的祭祀活动中解脱出来,安心生产,就委派他的孙子重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灵;重的弟弟黎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后来重和黎的子孙就世袭了这一官职。商王朝时封重黎的孙子于程(今河南洛阳,一说在今陕西咸阳),建立程国,称为程伯,其子孙以国名程为姓。北宋时欧阳修等人修撰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程氏出自风姓。南宋学者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也说:程氏,伯爵,风姓。由此可知,程氏源出于风姓。

除程氏出自风姓外,任氏、宿氏、须句氏、颛臾氏也都源于风姓。风姓为太昊伏羲氏的后裔。太吴伏羲氏属于东夷部族,活动范围在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一带。河南淮阳有太吴陵,是太昊的都城所在地。风姓的首领称风后,生活在传说中的炎黄时代,他和中华人文始祖今黄帝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西晋学者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记载,一天晚上,黄帝梦见一阵大风刮起,把地面上的尘土污垢吹得一干二净。第二天早晨醒来,寻思昨夜的梦境,说道:风能发号施令,是执政的象征。字去掉旁,就是一个字。难道天下有一个姓风名后的贤人吗?于是他依据自己对梦境的占解,派人四处寻找风后其人,终于在东海边上找到了他。黄帝把风后请来,拜他为宰相,帮助自己料理政治事务。

风后能文能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通晓兵法,著有兵书十三篇,后人称《风后兵法》。他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有一次,黄帝和蚩尤在涿鹿之野进行战争。蚩尤施展法术,使大雾迷漫,三天不散。黄帝的将士迷失了方向,无法战斗。风后接受黄帝的命令,制造了一辆指南车,使将士分辨出东西南北,终于俘获蚩尤,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到了黄帝的孙子帝颛顼时期,又有重和黎。是程氏的远祖。在典籍《国语·楚语》中记载观射父对楚昭王说: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世序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其在周,程伯林父其后也。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说: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林甫其后也。这两段话的意思是:颛顼继少昊之后登上帝位,任命重为南正,管天;黎为北正,管地。尧舜时代,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担任分管天地的官职,一直沿续到夏、商二代。周朝的程伯休父,就是重黎的后裔。

观射父和司马迁都说,程氏是重黎的后裔。关于重黎的身世,古人有两种说法。一说重和黎都是颛顼的曾孙。颛顼有个儿子名叫称,称有个儿子名叫老童。老童有两个儿子,就是重和黎;另一说黎是颛顼的曾孙,重是少昊的儿子。

重黎都是传说中很有神通的人物。颛项继少昊之后担任帝王,当时人神杂糅,祭祀混乱,灾祸频仍。颛顼让重举上天,令黎抑下地,使天和地远隔,人与神分离,称为绝地天通。在令人看来,重和黎当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神力。对此事可以这样理解:颛顼将祭祀上天群神和管理土地民人这两种职责分开,让重负责祭祀天神祖先,让黎负责管理土地和民人。

在古史传说中,重是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少昊的儿子。少昊又称金天氏,和太昊同属于东夷部族。他以乌为图腾,设置的官职都以鸟命名。他的都城在穷桑,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少昊一共有四个儿子,依次叫做重、该、修、熙。重曾担任过木正,他又被称作句芒。史籍《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说: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把他描绘成鸟身人面、身骑双龙的神人。又有人说,重是颛顼的曾孙,曾担任火正,人们尊他为火神,称做祝融。祝融的遗墟在今河南新郑。因为他活动的地域在中原地区南部,因而他的宫职是南正

古人一致认为,黎是颛顼的曾孙。颛顼之墟在帝丘,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黎曾担任过北正,一说是火正。黎部族主要在中原地区的北部活动。商周时期在今山西长治西南有一个黎国,可能是黎的后裔建立的国家。黎国是商王的一个重要与国,是商王朝的藩屏。因此周文王姬昌为实现灭商的大业,首先出兵攻打黎国,这就是西伯勘黎的故事。当时还有一个黎丘,又称黎侯城,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个黎国一作犁国,又称泥中。位于今河南浚县,汉朝又称黎阳。由此可见,黎部族的活动范围是以今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为中心,西到今山西省东南部,东达今山东省西部地区。

重黎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现在相当遥远,因而他们的身世和官职,史书记载说法不一。关于重的身世.一说他是少昊的儿子,属于东夷部族;一说他是颛顼的曾孙,属于华夏部族。对于这个问题,今人已难以分辨清楚。但是古书都说,程氏出自风姓。从这一事实出发,可以认为重和少昊的关系更为密切,应该属于东夷部族。因为风姓就属于东夷部族。重黎所属部族记载的混乱,正反映了当时东夷部族和华夏部族逐渐融合,后人已难以准确区分的实际情况。

重黎在颛顼时分别开始担任掌管天地的官职,他们的后裔世代承袭了这一官职。到了尧、舜、禹时,又有伯益,是帝舜的辅臣。他曾经掌管火,用火焚烧山泽,驱逐禽兽。他能调驯鸟兽,又发明了掘井的技术,能凿地求水。他还和大禹一起治理洪水。大禹临死时,将帝位传给伯益。大禹的儿子启联合友党进攻伯益,将伯益杀死.自己做了国王,建立了夏王朝。但是伯益的后裔在夏、商时代仍承袭掌管天地的职位,经久而无失。

程氏的得姓,是在西周时期。传说,周宣王姬靜(姬靖)之时,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入朝为大司马,后因领兵攻灭徐方(今山东滕县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陕西咸阳,一说在今河南洛阳),他的子孙有一部分人以地为姓,称程氏,与司马氏基本同时产生。

到了西周后期,周厉王姬胡好利,以荣夷公为卿士,拼命对百姓进行搜刮。他的奢贪暴虐,激起了国人的不满。他又派卫巫监视国人,一旦发现有非议时政的人就加以杀害。在这种专制高压之下,国人在路上见面不敢互相打招呼,只好用眼睛示意。后来国人忍无可忍,终于拿起武器围攻这位贪暴的国君。周厉王逃到彘邑(今山西霍县),不久死去。他的儿子姬静继承王位,史称周宣王。周宣王在位时,周公和召公辅政,整饰政务,诸侯来朝,史称宣王中兴。周宣王在国力有所恢复之后,曾亲自领兵征伐东南方的淮夷,程国的国君程伯休父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大雅·常武》篇记载了这场战争,写道: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诗句的意思是,周宣王亲自领兵征伐时叛时服的淮夷,派遣大臣尹吉甫为使者任命程伯休父为大司马。让他在左右摆布阵势,监戒军队。程伯休父随周宣王出征,在对淮夷的战争中建立了显著的功勋。后来程伯休父到达都城镐京,在朝廷中担任大司马,封地改在咸阳附近的程邑。

程伯休父担任大司马以后,他子孙中的一部分又以他的职宫今司马为氏,于是形成了司马氏。因此,程伯休父是程氏和司马氏共同的得氏始祖。程伯休父徙封的程邑,汉朝时期为安陵县,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程邑,又称毕程毕郢,是上古时代毕程氏的遗墟。商末周文王姬昌曾在这里居住过。后来密人降周,也迁居于此。因而它不可能是当时程国的都城。

宋朝学者陈彭年等编纂的韵书《文韵》中有目以国为姓,说:周宣王时程伯休父入为大司马。封于程。后遂为氏,与司马氏同。《帝王世纪》曰文王居程,徒都丰,故此加为上程。

程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商、周之际的伯符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资料记载,伯符是程氏的始祖。

程氏因程国而得名,先有了程国,程国的居民后来就称程氏。至于程氏在何时何地得氏则诸说纷纭。就程氏得氏的时间而言,有西周初年、成康之际和宣王时期三种不同说法;就程氏得氏的地点而言,也有广平(今河北鸡泽)、洛阳上程聚和安陵(今陕西咸阳)三种说法。

程氏的得氏始祖伯符,又称乔伯。他是重黎的后裔,生活在商、周之际。在文献《河南程氏正宗世谱》中有一首《迁徙歌》,写道:古有重黎氏,程族由发初。历夫周兴际,伯符广平居。这首歌概括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广平的事。

商王朝末年,纣王无道,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而关中地区在周文王姬昌的管理下,政治清明,蒸蒸日上。姬昌得到了许多方国的拥戴,号称西伯。他在位时,已经奠定了灭商的基础。周文王逝世后,儿子姬发即位,史称周武王。他继承父亲未竟的灭商大业,领兵东伐,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卫辉一带)彻底击败了商纣王的军队,纣王自焚而死,商王朝宣告灭亡。

周武王让商王纣的儿子禄父(武庚)留在殷商故土,继续管理殷商遗民。在其周围建立了卫、鄘和邶三国,分封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又下令释放被商纣王关押在监狱里的贤人和百姓,将商纣王聚敛的钱财、粮食散发给贫民和奴隶,然后班师西归。

周武王回到关中的镐京(今陕西西安)后,为了统治原商王朝的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推行分封制度,将自己的族人、灭商的功臣谋士和古代圣王的后代封在各地建立诸侯国家。伯符是古圣贤重黎的后裔,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献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三异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广平的程地,因而被封在广平,于是伯符带领本家族人等,在那里建立了国家并得到周王室认可。伯符的后裔子孙以国为氏,称程氏。

广平是伯符的始封地,后来发展成为程氏的首要郡望。广平原来不是程地,只因伯符在该地建立了程国,使它成为程氏的发源地之一,其后世子民因地为氏,称程氏。在文献《槐塘程氏世谱叙》中转引西汉大司徒程泰修撰的族谱说:臣上世祖伯符先封广平,后得封程国,遂氏焉。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荀氏家族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晋国荀氏支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新绛),其后裔以邑为姓,称程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周武王大封诸侯,将周文王第十子(一说第十七子)受封于郇邑(今山西临猗),史称郇侯、郇伯,后形成郇氏一族。郇邑地盛产食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史籍《左传·成公六年》重记载:“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周武王将弟弟封此为国,是有特殊意义的。

到两周之际,郇国被强邻晋国所吞灭,郇氏族人去“邑”简笔为荀氏。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出现了一些势力强大的姓族,分别把持朝政,荀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荀氏在西周时期,主要聚居于今山西省临椅县南部,后来在春秋初期迁到新绛县西部。其后的荀林父、荀宾、荀家、荀驩、荀会等人,都是晋国著名的卿大夫、军事家、政治家,是对晋国政局有一定影响的重量级历史人物。

据史籍《左传》的记载,春秋时期,晋国荀氏的支子食采于程邑,其后以邑为氏。这个“支子”,就是晋国大夫荀驩,他的食采就在程邑(今山西新绛)。他的子孙就以邑为氏,改姓程氏,是为山西程氏。

本书按:

近有学者认为,晋国的这个程邑,就是今陕西关中地区咸阳东北部的程邑。这完全是错误的!可能是与程伯休父徙封的程邑混淆了。

很显然,当时关中咸阳及其附近皆属于强秦的领地、国朝中心地区。尽管晋国在晋文公称霸中原时期强大一时,但就姬重耳与秦国的特殊关系而言,虽然晋国曾一度拥有“河西八城”,但其国界也实在是难以到伸抵咸阳附近。因此,作为荀采邑的程邑,只能在今山西省境内,不可能“飞地”到陕西咸阳地区去。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程佳氏,亦称成佳氏、承佳氏,满语为Ce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苏完(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程氏、成氏、承氏等。

.满族程尼氏,亦称成尼氏、承吉氏、瓜吉氏,满语为Cengni 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所冠汉姓多为程氏。

.满族沙拉氏,亦称萨加拉氏,满语为Sal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程氏、边氏、查氏、沙氏、山氏、白氏、谢氏等。

 

第五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蒙古族、回族、土家族、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维吾尔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程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程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程伯休父、伯符(乔伯)、荀驩。

 

 

 

.各支始祖:

程元谭、程 杭、程文休:三十世孙杭于唐末由歙县篁墩迁居休溪。清初,裔孙文休徙临溪徙居丹阳。伯逑自临溪迁镇江又迁丹阳,时贞自休宁率溪桃梅迁镇江再迁丹阳,同为丹阳程氏始迁之祖。

程 庭、程 工:元谭二十六工孙,由歙县上密村迁居休宁蟾溪。

程 杭:元谭三十世孙,世居歙县黄墩,唐末择居休宁临溪。

程 炳:五代后唐同光间自休宁闵口迁至富溪。

程 玖:宋朝自休宁会里迁长垄。

程元谭:江阴程氏之组。

程仲节:元谭后,世居歙县黄墩,唐末徙父镇守东密岩,父卒,归依舅氏于休宁古城。

程福德:元谭四十三世孙,明初由歙邑槐塘下府入赘江村氏。

程式耿:五十三世孙式耿,清初由江村历迁淮扬、武昌、江陵,为江村派始迁祖。

程 宴:清初由新安休宁县东乡浯田村迁居松江娄县泗泾镇。

程廷五:宋淳佑间由绩溪宦居鹿峰。

程可奖:元谭五十六世孙,明历间由婺源溪源迁居宜兴和桥。

程必庆:明朝由婺源溪源迁居宜兴和桥。

程 夏:明朝由婺源渔潭迁至尤溪。

程宗仕、程文智、程文信、程文贞、程文信:元末由婺源香田垅迁居香山。宗仕三孙:文智、文信、文贞,文信之后最为繁昌。

程作画符:仕周成王,食邑广平程国,以国得姓,始迁祖元谭,伯符四十五世孙,东晋初由东阿来守新安,居歙之黄墩。后世裔孙分迁东平、贵溪、宣城、休宁、婺源、绩溪等地。析为四十余派,衍为大族。

程时谦:宋时由开化龙山迁居歙县长源托山。

程贵六、程有讳:宋咸淳间自休宁五需迁来歙县岩镇通济桥东。裔孙有讳相字良济者,以德行闻乡里,明嘉靖年郡守郑某巡地方,手书百忍遗风以扁其门,故称百忍程氏。

程廷圣:程廷圣五代后同时由歙县河西迁居郡西槐塘。

程宏祖、程瞻祖、程辛祖:宋淳间由新安槐塘正府迁绩溪仁里,分为三派。宏祖为世禄堂祖。

程敏远:元谭四十九世孙,由绩溪市东迁楼基。

程 诚:明洪武四年迁居绩溪县南乡十都黄茂坦蒲川。

程师和:宋初避难由绩溪程里迁岭北之锦谷。

程孟伟:元谭五十一世孙,自绩溪程里迁居十四都璜上。

程应鳞:明初由绩溪市东迁居六婆坞之洪川。

程 扬:明朝由微州休宁县迁居苏州府城。

程文义:明初由豫章迁怀邑,卜居大洼。

程元潭:从晋元帝渡江大兴三年假节新安太守緌缉流民头通畎教民孝悌斈俊造于朝民大悦永昌元年当代还百姓让留率不得去诏褒嘉之俄顷率帝闻为之震悼赐其子孙第宅於部之篁墩赐葬郡西。二十三都十里牌其浚子孙遂家于篁墩以是为新安一世之始祖。宋追封忠祐公。春秋八十一。元配:东海徐进女,墓在郡城西十里 绣郷二十三都墓前有双石人,遂名其地曰双石。

程元潭:从晋元帝渡江大兴三年假节新安太守緌缉流民头通畎教民孝悌斈俊造于朝民大悦永昌元年当代还百姓让留率不得去诏褒嘉之俄顷率帝闻为之震悼赐其子孙第宅於部之篁墩赐葬郡西。二十三都十里牌其浚子孙遂家于篁墩以是为新安一世之始祖。宋追封忠祐公。春秋八十一。元配:东海徐进女,墓在郡城西十里 绣郷二十三都墓前有双石人,遂名其地曰双石。

程仲五:再四公次子,先世居饶州鄱阳湖瓦屑壩,元未红巾之乱府君由鄱阳黎庶補安庆户籍携家渡江至太湖司空,见河东山水环萃,乃奠厥居焉,为我程氏之始祖也。妣沈氏。生子四:长恩六;次恩七;三恩八;四恩九。公妣生卒失记,合葬泉水龙瓜形同塋巳山亥向有碑。一世祖:程恩六,妣王氏,生子一:宗清。公妣生卒失记,合葬河东万爵宅后虎形。

程 伯:太守府君讳元谭为人清洁敏达晋怀县时历广平太守值胡羯之乱失官弃家徙步归瑯玡王为镇东军谋从之渡江,元帝即立遗周玘为会稽都尉,显荣为豫章都尉,分兵定东土大兴三年新定东阳信安六郡底平府君以襄州刺史假节行新安太守绥辑流民通畎浍教民孝悌举俊造于朝饮民爱之如父母永昌元年代还百姓遮道请留,卒不得云诏褒嘉之俄逝世于郡,元帝为之惊惜,赐田宅于郡之篁墩是为新安程氏始祖墓在郡城西十里褒绣乡二十三都四保墓前绣有双石人历朱元无恙,土人国之名其地曰双石,宋以府君裔孙忠壮灵洗庙祀有灵用越国汪王追爵上世及子孙例封公为忠佑公封忠壮子为忠护侯子超处长民。

程 塋:公字望达,行生一,显公子,智识广大居必择仁与父生营浙省往过湻西慈溪见青山秀丽绿水旋绕虎石西峙九峰东环有垅亩之可井有川流之可钓可聚族于斯遂卜居于此,而为慈溪之始祖,配周氏,合葬金钓捲廉形日一千二百二十号,生子一吾起

资料有待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