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讲记(94)

 清醒4321 2017-07-09

  历史上凡是真正有见识、有智慧的人,对这类的所谓“祥符”之说、“妖孽”之说,都不以为然,起码不会受其蛊惑。
  
  春秋的时候,齐景公有一次出去狩猎,原想打几只野鹿山鸡之类的,放松放松,消遣消遣。谁知到了山上,草丛里突然跳出一只老虎,“啊呜”地一声吼,吓得他屁滚尿流,头也不敢回就逃到了河边上。回头一看,还好,老虎没有追上来,阿弥陀佛!谁知他刚刚松了一口气,河边沼泽里又钻出一条车轮粗的蟒蛇来,血盆大口一张,仿佛连人带马都要吞下去。这时候,他又转身逃跑,终于逃回城里,进了王宫,把大门紧闭,吓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周围的人见到这个情形,都纷纷议论,糟啦!我们的国君上山遇虎,下泽遇蛇,那是国家的不祥之兆啊!危险啊,是不是预示着邻国要来攻打我们啦?是不是预示着王宫里有妖孽出来乱政啦?总之,一时间人心惶惶,齐景公更是张惶无措。
  
  这时候,齐国的贤者晏子就进宫见齐王。他说,据我所知,国之不祥有三,哪三呢?就是“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任”,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都有贤良的人才,但是,如果居上位的人不知道,没有眼力从人群中把贤人发现出来,成天还感叹国家无人、天下无人,那就是第一不祥之事。其次,如果国君知道了谁是贤人,但是,你是贤人又怎么样?现在有句话,叫“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对不起!你行不行得我说了算,再有本事我也不用你,你再是贤能之人也给我靠边站,到一边凉快去!晏子说了,国君如果有这种心态,就是国家第二个不祥之兆。第三个不祥之兆,就是你也知道谁有德行本事,你也把有德行本事的人放到了重要岗位上,但是,你“用而不任”,就是不能完全信任他,总是要搞点平衡术,要派些亲信在左右监视他、限制他,让他不能放手做自己该做的事,那么对国家而言,这种情形也是不祥的征兆。晏子接着说,“虎穴见虎,蛇穴见蛇,何不祥之有?”至于前面发生的事,是你自己没事乱跑,自己跑到老虎、蟒蛇的地盘里了,到了虎蛇的窝巢里,当然要见虎见蛇嘛,哪里有什么不祥呢?一点事儿都没有。
  
  这就是贤者对于“祯祥”的理性态度。对于“妖孽”,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下面再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周武王取得天下之后,有一天,他要亲自出马,去审问两个俘虏。他问道:“若国有妖乎?”听说你们国家出了妖孽,所以你们的大王才乱了朝政,导致商朝灭亡,是不是这样的啊?我们看过《封神榜》,都知道商纣王的妃子苏妲己是妖怪,是九尾狐狸变的。估计那个时代就有这样的传言,并非小说家纯粹杜撰。其中一个就回答:“吾国有妖,昼见星而雨血”。当然有妖孽啦!我们国家的天相都大乱了,经常白天看见星星闪烁,下的雨都是红颜色的,就像老天爷在下鲜血一样!这时,另一个俘虏就插话说:“此则妖也,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甚大者,子不听其父,弟不听其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什么是真正的大妖孽啊?这些天文现象不算什么啦!什么地震啦、火山啦、洪水干旱之类的自然灾害,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真正的大妖孽,是在商纣王的统治之下,社会人伦全都乱套了!儿子不听父母的、年少的不听年长的、中央的命令根本执行不下去,这才是导致亡国的大妖孽啊!周武王一听这话,哎呀!说得太好了,“避席而再拜之”,立马从审问席上下来,再三给这个俘虏行礼!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这几年中国地震啦、洪灾旱灾啦、泥石流啦,总之天灾频频,很多人还瞎担心什么2012之类。其实,这些没什么了不起的,多难兴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屡见不鲜。关键的,是看这个社会秩序乱不乱?是看这个国家的人性伦理乱不乱?这个要是乱了,才是真正的大灾大难!回顾共和国建立后的这一个甲子,最危险是在文革十年,过来人就很清楚,那时候真是有一点“子不听其父,弟不听其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
  
  所以,国家兴旺,贤人在朝;国家衰败,贤人在野。这是千古不变之定理。当年有人问南怀瑾的师父袁焕仙老太爷,说您老人家是当世之大贤,且看一看时局如何?当时是国共内战如火如荼的时期,袁老太爷就说,时局有什么看头?看我老头子就可以了!我袁老头子都被凉在一边,成天喝茶下棋混日子,这时局还能怎样?!贤人在野没事干,国家肯定是一副衰败相。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其实,中国古人的所谓祯祥、妖孽之说,只不过是一种说法。严格来说,主要是儒生们用来吓唬那些帝王的,让他们在至高无上的位子上,不敢完全无法无天,能够有所收敛。真正的道理,是事在人为,人心才是最重要的。社会人心普遍祥和、安宁,就是国之将兴的祯祥;社会人心普遍阴暗、险恶,这就是国之将亡的妖孽。总之,跟一般的自然现象扯不上太大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