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解剖麻雀”法在作文讲评中的应用

 GXF360 2017-07-09
谈“解剖麻雀”法在作文讲评中的应用

谈“解剖麻雀”法在作文讲评中的应用

薛和平

“解剖麻雀”本来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是指通过深入研究具体典型,从中找出事物的规律的一种方法。这里借用一下,以具体的习作评讲作为楔子,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小处入手,实实在在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强化讲评的针对性。根据学生习作的实际,从平时测试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考场作文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阅读分析,评定得失,现场修改,使升格落在细处。凡是学生能做的就给学生自己去做,凡是学生可能会做的就让学生尝试着去做,让学生从具体的习作中习得写作技巧和修改技巧,进而提高作文讲评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批评与欣赏同学的作文中回顾与反思自己的作文,从而增强自己的的表达意识。

下面,我选取部分作文讲评课的片段实录,来具体阐述我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

片段一

老师:请看蒋素艳的《心系纯粹之梦》的开头“人的一生都在拼搏奋斗,追求自己的梦,它是一个纯粹的梦,引领自己走向成功,哪怕它只有星空中那一丝微弱的光,它就不会被淹没、被放弃。”

学生:作为记叙文的开头,总觉得缺点“味”。

老师:缺什么“味”呢?

学生:我也说不清楚。

老师:按照你的理解,试着替蒋素艳修改一下,好吗?

学生:“紫藤花开了,放着淡淡的香,就像星空中那一丝微弱的光。”然后把标题改为“紫藤花开”。

老师:蒋素艳同学,你理解荣欣的用意了吗?

蒋素艳:我理解了,她是在营造一种氛围,而且照应了标题。

点评:记叙文以情动人,特别是考场作文,有限的“阅读时间”如何有效地抓住“读者”,值得我们深思。氛围营造得好,不仅能有效引导读者进入情境,而且便于作者叙事抒情,自然而和谐。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请看罗翔的开头“东门口的老画匠是爷爷的朋友,很特殊,有点怪,一身灰色,简直“灰头土脸”。”这样的开头也简洁自然。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开头,考场作文快速“破题”已成共识。这样做既能节省写作时间,又能节省“阅读”时间。

片段二

老师:请大家浏览汪星存同学的《深爱无痕》,然后谈谈感想。

学生:这篇文章写父子之情,选材真实,有些细节比较感人。

学生: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细节得细看才能发现。

老师:对!细节是记叙文的灵魂,细节怎样才能像珍珠一样串成线呢?

学生:我觉得记叙文要注重结构的安排,要显出层次感。

老师:你的观点很好,能具体一点吗?

学生:我读过一篇优秀作文《人与路》,在结构上借鉴了《乡愁》,主体部分分为三块,条理很清楚:“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后来啊,路是一张张的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这种叙事时空虽然大,但因为撷取了三个典型的片段,既层次清晰又深沉地表达了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让一个个的细节在不同的层次里像珍珠一样耀眼。

老师:非常好!请汪星存同学根据同学们的建议,调整结构,梳理“细节”,更好地表现中心。

点评:看来我们得做个有心人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大家熟悉汪峰的《春天里》吗?歌词在结构上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还记得那些寂寞的春天”、“你是此刻烂漫的春天”。

片段三

老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程雪梅的《时光,慢些吧!》

学生:这篇文章表达“但愿时光能够慢些,不要再让父亲变老了”。选取了三个片段:小时候、初中和高中。

老师:程雪梅同学能够学以致用!

学生:本文主要用了对比的方法,小时候的爸爸“英俊”“挺直的腰杆”和初中时的“几根白发”“略有弯曲的腰杆”、高中时的“皱纹”“吃力”“压弯了的腰杆”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对父亲的感激和怜惜之情。

老师:情感真实,确实感人。感人是因为结构的巧妙吗?

学生:是因为细节,三个时段都有细节来表现。

老师:具体一些。

学生:小时候骑在爸爸脖子上“开飞机”抽象,没有画面感。可以细分出一连串的动作来,比如“抓”“摇”“冲”“升”“降”等,然后再配上感觉。

老师:好,可以用动作来点染细节。

学生:初中时爸爸发生变化了,这个变化是通过肖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皱纹悄悄地爬上了他的脸庞,青丝间夹杂着几根白发”。

老师:肖像与细节有关系吗?

学生:这是肖像细节。

学生:“我站在楼上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走路也没有以前那样带劲,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有弯曲”,此处细节还要加工。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后文高中时也重点写了“背影”,我觉得这是一条线,应该好好雕琢,就像祝福》里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

老师:好!细节呈现要系列化。

学生:高中时“站在工地的一角,……腰深弯下,顿时背上凸起了一做‘小山’,吃力地……”这个比喻很形象。

老师:比喻与细节有关系吗?

学生:这也是细节描写。

点评: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观察,抓住最典型的;然后从动作、肖像、神态、服饰、心理等角度加以细化。细节描写最重要的手段是精心锤炼相关的动词,其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外貌变化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运用恰当修辞手法来细腻地凸显细节,传达情感,还可以用环境细节来烘托主人公。

片段四

老师:请同学们再研究一下《老画匠》中的小二丫!

学生:老画匠是主人公,但我觉得小二丫也是个重要人物,应该重点刻画。

老师: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小二丫就像《侯银匠》里的侯菊,担负着表现人物性格和文章主旨的重要任务。

学生:老画匠是如何认识小二丫的?小二丫为什么引起老画匠的注意呢?老画匠为什么爱画菊花呢?爱画菊花这个伏笔没有充分利用。我想,老画匠的妻女应该跟菊花有关,小二丫也应该跟菊花有关。比如他的女儿叫菊花,或者像他的女儿菊花。

老师:罗翔听懂了吗?请修改

罗翔:“印象中,老画匠很少和别人说话,只有在别人问价钱时,才会应几句,因而他的画摊总是街上最冷清的摊子。奇怪的是,他对住在东门口的小菊儿却很特殊。

小菊儿上中班了,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辫,整天蹦蹦跳跳的,十分讨人喜欢。记得老画匠第一次看见小菊儿时,他那昏黄的眼睛颤了颤,慢慢地变红了,湿润了,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像,真是太像了……

打那以后,小菊儿成了画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要到画摊玩一会,甚至我竟看到一向不苟言笑的老画匠笑了。

点评:重要人物“小菊儿”出场了,“两个羊角辫,蹦蹦跳跳”,用墨虽不多,但天性无邪,令人喜爱!老画匠“昏黄”的眼睛“变红”了,“笑”了,描写细腻。“像,真是太像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空间。记叙文主要人物固然重要,但如能塑造好次要人物,对表现主要人物会有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比如,从侧面对主要人物进行衬托或反衬、自然推动情节展开等等。

片段五

老师:请同学们再看看《老画匠》的结尾部分。

学生:最后一节“只是这份色彩太沉重了,沉重到让我们来不及感谢,而斯人已去!”点题虽有震撼力,但连用三个“色彩”有硬点之嫌。再说,老画匠的“色彩”是什么?作者没有说清楚。

老师:是啊,这篇文章中的“色彩”到底是如何表现的呢?

学生:爱画菊花,这是对美的追求,说明他心灵美。

学生:他画的菊花图“治好”了小二丫的病。

老师:有点意犹未尽!

学生:再增加一个情节从侧面烘托。比如,我们村有个老人,有祖传治“蛇胆疮”的秘方,给人治病不要钱。

老师:请罗翔结合同学们的意见修改。

罗翔:“邻居们都说,好人啊!原来,老画匠有祖传治蛇胆疮的秘方,他给人治蛇胆疮从不收钱。难怪屋里挂满了锦旗,那红底黄字使昏暗的小屋光亮起来!”

老师:邻居的口碑和屋里的锦旗相得益彰,从侧面突出老画匠做好事不张扬的品格。作文要以生活为基础,但绝不是生活的直录,要有适当的艺术处理。

罗翔:老画匠走完了他灰色的一生,但他的无私却给人们留下了念想,一如他给小菊儿的绚丽的菊花。只是这色彩太沉重了,沉重到让我们来不及感谢,而斯人已去!

老师:修改后首尾照应,抒情点题,直击“色彩”。一个平凡的、不幸的、对人无所求的人,却给别人留下了“念想”,难能而可贵啊!记叙文不单要叙事,还得讲“理”,要给人以启思!

点评:我们不但能写好文章,还能改好文章。修改文章要依据主旨,尽可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体现个性和特点。

教学反思

解剖麻雀法源于观看老电影《地雷战》,电影中运用较多的、给我印象较深的就是“解剖麻雀”。

考场作文因其特殊的环境,最能体现学生的作文能力、水平和才情。如果乘热打铁,从具体的一篇篇习作入手,从一个个细微的地方改起,就能形成有效的“升格文”。 讲评时机,我一般选择在学生对作文的印象正深、新鲜感正浓的时候,即考试刚刚结束后。

样本的选择。如果选取优秀作文,升格的空间有限;选取较差的作文,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升格效果看,选取处在这二者之间的的作文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这样做,既有针对性,更有提升的价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选取学生习作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文作为样本,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来进行微观处理,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主张。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的投入度和参与度是前所未有的,思维的密度和质量大有提升,在讨论和借鉴中提高了反思能力和修改水平。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对考场作文的态度,使考有所用,考有所值。另外,课堂实践还证明,“小老师”的作用发挥得好,课堂效果就更好。

对老师而言,试着改变惯常的教学方式会给自己和学生带来新鲜感。从课堂角色看,老师是直接的参与者、平等的评价者。老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这种基于学生学习错误的研究,是贴在地面步行,不是在云端跳舞。这样的课堂应该是生成的课堂。

当然,因为处在初始尝试阶段,学生基本上还在老师“预设”的范围内活动。课堂发言也相对集中于部分同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涟水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