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重日常积累,丰富习作素材——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GXF360 2017-07-09
注重日常积累,丰富习作素材——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注重日常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王建良

《新课标》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积累,丰富习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习作的首要条件。

一、 开展活动,捕捉素材

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亲身参加了某次活动,留下的印象就特别深刻,因此可根据习作要求,有的放矢搞一些超前性活动,让学生人人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捕捉习作素材,从而促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比如我设计了别开生面的画鼻子活动。一进教师,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姑娘,但是没画鼻子。转身看同学们,只见他们有的满脸奇怪,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面含微笑。当我宣布完活动的要求和形式后,同学们都争着上黑板画鼻子。开始画鼻子了,有的画到了眼睛上方,有的画到了嘴巴下边,有的甚至画到了脸部外边……台下的同学笑得有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有的捂着肚子弯下了腰……那些画错位置的同学则瞪眼跺脚,又着急又后悔。这时候,我非常留心观察同学们的神态、动作,还用一些风趣的话语,激励同学们开动脑筋,师生间有说有笑,无拘无束。活动后,我要求每个同学回忆活动情景,融进自己的感情和联想,写一篇作文《有趣的画鼻子活动》。

又如五月份节日比较集中,有劳动节、母亲节、全国助残日、世界微笑日等,这个月的活动主题,我把它定为“关爱”。学生寻找相关的资料,探究节日的由来,吟诵美好的诗歌,赞美关爱的幸福。他们去敬老院送温暖,带去欢声笑语;制作精美的贺卡,给母亲送上节日的祝福;寻找身边的学困生,伸出援助之手……这些活动离我们很近,触手可及,于是每个学生在习作时都觉得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习作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我给奶奶跳支舞》《我为妈妈梳头发》《她笑了》……

春天来了,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到处充满勃勃生机。是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的大好时期。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感受家乡的美丽。“春天的故事”“找春天”“家乡的春天”……每一次活动,我都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由于写的全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再也不觉得无话可说了。

二、 留心生活,挖掘素材

小学阶段,学生写的最多的习作是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可是往往很难写出精彩的内容。原来他们平时对这些熟悉的人和事往往熟视无睹,这就需要我们教会学生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睁大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1. 留心周围的人挖掘素材。每个人的外貌千差万别,内心世界、个性特征、情感活动等更是复杂,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留心周围的人来挖掘素材。教学生写“一个……的人”,可以提前让学生观察自己选定的对象,根据观察提炼中心,确定写作重点。有一位学生在描写妈妈的外貌时,抓住了妈妈的眼睛,他写:“妈妈的眼睛很神奇,在我成功时,它像两盏警示灯,让我清醒;在我迷惘时,它像黑夜耀眼的导航灯,让我把前进的方向看清;在我犯错时,它又像一台监视器,能洞察一切……”只有留心观察,学生才有如此的细微描写。

2. 留心周围的事挖掘素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新鲜事。如奶奶学跳健身舞,家里新添汽车等。这些事情看似平常普通,但是如果留心观察,这些素材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可以写出精彩的语言。因此,对于这类习作素材,要求教师有敏锐的嗅觉,积极引导学生去感知、探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挖掘素材,写出不少精彩的习作,如《奶奶的幸福生活》《夕阳无限好》《我家的幸福生活》等。

3. 留心周围的景挖掘素材。一个春雨蒙蒙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今天在下雨。”“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因为雨中的景色美。”“美在哪?”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说:“那我们到走廊里去看看雨吧。”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走出教室,站在走廊里欣赏雨景,不时发出赞叹:“太美了,朦朦胧胧的,像一幅雨帘。”“看,那儿——”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大家顺着手指望去,啊!小公园中,那细雨滋润着的条条柳枝变软了,吐出米粒大的嫩芽,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摆动,像一群身穿纱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鸟儿们扇着翅膀,在柳枝上放开歌喉,欢快地唱起了春天的赞歌。嫩绿的小草也不甘示弱,抖抖身子钻出地面,给大地披上一身毛茸茸的绿装。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景物有了新的视觉。

三、 广泛阅读,丰富素材

阅读是习作内容的重要源泉,习作和阅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广泛的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精心编排的,每一篇都文质兼美,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描写生动、语句优美的句、段反复阅读、理解、朗读、背诵,引导他们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方法。鼓励学生背诵积累好词佳句、优美片断,烂熟于胸,成为自己的语言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在一学期中仅仅读一本教科书是完全不够的,还要大量阅读课外书。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给学生以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广泛阅读。

1. 阅读与相关单元学习主题有关联的文章

学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要求学生读读《西游记》。与课本中相关内容可以读经典名著、名人传记、散文小说、诗歌词章等。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2. 各年级布置不同阅读要求和内容,步步推进

从一年级学会汉语拼音后,教师可以开始给学生介绍一些带拼音的儿童读物,在以后的各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学的需求、年级目标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给学生列出一周、一个月、一学期、一年所要求阅读的课外读物的书目,并在阅读的数量、时间、质量、目标上提出明确的要求。

3. 充分利用学校不同资源。

“学校图书室”全天候开放阅读,建设和利用“走廊图书角”、“班级图书角”,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很方便地阅读到他们所喜欢的课外书。这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这样,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增加他们阅读量,丰富素材。久而久之,学生语感养成了,素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在广泛阅读中,要求学生随时摘抄好词佳句,写下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摘抄的方法有很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摘抄优美词句段,写读后感等。大量的阅读,学生积累了很多素材。一学年来,我班每个学生光摘抄本就用了好几本。在阅读中,他们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积累,习作中的语言也显得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习作素材唾手可得,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加之老师的用心指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有了丰富的素材,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