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症状为头晕眼花、头痛、健忘,心慌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形体消瘦等症状。病因多为素体虚弱,气阴两虚所致。 艾灸治疗低血压可以取穴:百会、脾俞、肾俞、神阙、关元、足三里、涌泉。此法具有温补脾肾、振奋阳气、提升血压之功,故用之多效。 中矢认为,低血压多由气虚阳虚,阴血亏少或气阴两虚所致。心脾气虚,心脉鼓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或心血不足,血脉不充,心脑失养;脾肾阳虚,脑髓空虚或气阴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而致头晕眼花,倦怠乏力等低血压症状。 低血压的主要症状是头晕目眩,头痛健忘,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腰腿酸软,食欲不振,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脉虚弱。血压 艾灸治则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艾灸取穴:百会、脾俞、肾俞、神阙、关元、足三里、涌泉。 艾灸治了方义:百会益气升阳,提升血压;肾俞、神阙、关元温阳培元,益气补肾;脾俞、足三里健脾补后天之本,充气血生化之源;涌泉补肾醒神,诸穴共伍,温补脾肾,振奋阳气,提升血压。 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了程。 预防低血压:经常在内关、素髎施灸,可预防低血压。 我们可以躺在床上由头开始,先在百会(头顶)和太阳 穴做10次左右地点压,开始时如有种疼痛感,不必太过担 心,因慢慢地你就会感觉舒服起来。然后在调整血液循环 的重镇--人迎(喉结两旁动脉搏动处)予以轻点,就能摆 脱一些头部不适的症状。 其次,在调整心脏机能的巨阙(心窝下1寸)点几下,再 以腹部的大巨(肚脐两旁2寸处,再下2寸即是)为中心做点 穴。在以上两处作点穴时绝不可心急,否则反易导致废劳感 的产生。若有时间可顺便活动一下手脚,做3~5分钟。 如此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清新愉快的早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