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廿四节气|大雪至,寒冬始

 指禅李的收藏 2019-12-07


大雪来了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也就是说,到了大雪节气时,降雪量将会加大,出现的范围也会比较广。
大雪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

1一候鹃鸥不鸣。

因为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2二候虎始交。

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3三候荔挺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它们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习俗

从古至今,中国人吃穿住行都讲究顺应时节变化。大雪隆冬的到来,自然不能忽视。

1大雪腌肉

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习俗之一就是腌肉。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腌制“咸货”。无论是家禽还是海鲜,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将新鲜的原料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2喝红薯粥

吃红薯粥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


3观赏封河

观赏封河“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大雪养生

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所以冬属阴,要以固护阴精为本,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大雪节气正是进补养生调养的大好时机。


1一、保暖护阳气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则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


2二、起居宜早眠早起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3三、养勿过偏

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4四、泡脚按摩

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5五、多吃水果和蔬菜

大雪节气,室内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减少,会造成维生素B缺乏而诱发口角炎。因此,冬季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大雪御寒,可以适当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少吃肉食、生冷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以保证器官正常的新陈代谢。


6六、保持精神良好

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7七、通风健脑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8八、喝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 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大雪按摩养生

身上的8个“暖气开关”,你知道吗?

1开关一:耳朵

冬季经常按摩双耳,不但能预防冻疮,还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可以采取拉耳垂、提耳尖、摩耳轮这三种常见的方法进行按摩,时间在2至5分钟为宜,但手法一定要轻柔。如果耳朵上受伤或刚从户外进入到室内不建议进行耳部按摩。

2开关二:大椎

大椎穴位于颈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就是穴位。大椎穴一般用来退烧,但是网上帖子中所说的用淋浴头对着颈后连续用热水冲洗,确实有一定的保健效果。但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20分钟),体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使用。

3开关三:肩井

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这个穴位对于疼痛比较敏感,一般不建议自己用此穴位进行按摩。

4开关四:神阙

寒冷季节容易着凉腹泻,而腹部的神阙穴确实能起到保健作用。神阙穴是长寿要穴,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放于神阙穴(即肚脐),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揉至发热,可使腹部温暖、面色红润,缓解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等症状。

5开关五:阳池

按摩阳池穴,取暖的作用并不大。

6开关六:劳宫

若想暖手,掌心里的劳宫穴比阳池穴更合适,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就是该穴。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做逆时针按摩,每个穴位按10分钟左右,每天2至3次,能够起到暖手助热、宁神养心、促进睡眠的作用。

7开关七:足三里

秋冬季节常按揉足三里,可补中益气,让下肢温暖。足三里的取穴方法是:当腿弯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了。经常按摩足三里不仅能起到暖和的效果,还能调理脾胃。

8开关八: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心,在足底前1/3凹陷处,是养生防病的要穴,尤其适合肾虚、怕冷、体乏、精神不振的老年人。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建议每天用双脚掌对搓,或用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坚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提高御寒能力。冬天怕冷的人,建议多按摩涌泉穴。

大雪艾灸养生,告别虚寒湿

冬至一阳养好,来年的健康就有了基础。可是如果冬至阳气没有补充足够,到了春天,生发之气到来,就会出现哪里阳气不足哪里病的现象。如过敏、容易感冒、手脚冰冷、全身没力、上火等。

根据“冬至一阳生”的原则而设的方法。冬至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就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阳气最弱就要增加,阴气最盛就要减少,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加倍注意保养肾阳,不要让肾阴过寒。自冬至之日开始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复苏充盛,人体可顺从自然界的阳生之气。

在冬至这个节气的前后,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进行艾灸,以温壮人体的阳气,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的一种方法。

冬季养生艾灸选择合适的穴位

1补中益气艾灸养生穴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2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3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4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5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6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7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大椎、身柱、肾俞、足三里。

8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