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含着热泪观看《兵团记忆》

 阿福根 2017-07-11

2017年4月7日,上海艺海剧院由新疆石河子市艺术剧院歌舞话剧团演出的历史记忆话剧《兵团记忆》,恢弘的气势,独特的视角,史诗般的艺术手段,全景式的叙述方式,展现了几代兵团人矢志不渝履行使命,义无反顾为国担当的崇高责任感。讴歌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我含着热泪看完全剧,感慨万千------

左起:石河子市艺术剧院院长、执行导演李向阳,郑连真,石河子市艺术剧院书记、青年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肖帅。

编剧:肖帅

您站立在边塞的清晨

是否想起自己的青春

您穿过遮天蔽日的绿荫

可记起您汗水浇灌的树林

坎土曼豁口落满灰尘

时光掩不住呐喊的声音

那是开荒的号角

还依然鼓舞人心

今天您白发如银

黄军装不离身

老兵责任装在心

我的军垦妈妈,我的兵团父亲

您开垦了绿洲,您孕育了我们

您是个顶天立地的兵团人

执导:李向阳

最感谢的应是您们老兵团,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是你们创造了一个称为'兵团'的文化特性

因为唯一

所以真实

  演职员均来自石河子,其中百分之八十五为业余演员。剧情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时代气息,将众多的兵团人和兵团的精神亮点或浓缩或放大或叠加,巧妙地将兵团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开掘。

演员们把每一次演出当成一种使命,为之一遍又一遍地努力着。在舞台上,每一场演出都是一种再创作,这使演员越演越精湛,幕后工作者越做越娴熟,大家都为更好的展现兵团精神和军垦战士的形象。


演员:骆汉泉

演员:张涛


  演出结束后,杨永青、赵彦良、郑连真、郭利民、姜万富等曾在工作过的上海知青与主创进行座谈,给予《兵团记忆》高度评价。

原兵团文联主席赵彦良说:这个戏有全国推广的必要,让内陆观众重新认识兵团在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中的贡献,了解‘兵团从哪里来’、‘兵团为何而存在’、‘兵团的性质是什么’。'

  座谈会参加者:杨永青、郑连真、姜万富。

郑连真说:戏真实感人,我在兵团工作41年,兵团人国家利益至上的精神用话剧展现我是第一次看,多年不流泪了,今天我一直流着泪看完的。

姜万富发言: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党中央,共和国,全国人民和新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可歌可泣的兵团人,我们要弘杨兵团精神,老兵精神,三五九旅精神,把祖国新疆建设得更美好。

郭利民充满激情的即兴朗诵:观兵团记忆有感

为什么所有的观众眼中饱含热泪

为什么舞台上高潮叠起精彩纷呈

因为我们热爱新疆这片国土

因为我们对兵团爱得深沉

六十八年历史浓缩在一个半小时

奋斗牺牲奉献传承

那火红的年代激动人心的青春

永远铭刻在祖国屯垦戌边的丰碑上

战斗记忆

兵团记忆

共和国的国家记忆

抹不掉的红色史册闪光的记忆!

编剧和导演

座谈会后合影留念

  舞台不缺歌舞,缺反应兵团历史的戏剧。

《兵团记忆》由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戈壁开荒、品尝野菜、女兵进疆、战士婚姻、守护边疆领土、首长看望老战士、老战士游乌鲁木齐等故事组成,全剧共9个章节,时长1小时55分钟。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上牧羊牛。'这是一首在'兵团人'中广泛传唱的歌谣,在话剧《兵团记忆》中被反复吟诵,现场观众无不落泪张扬着'兵团人。

话剧《兵团记忆》以解放军某部连长赵相武率领全连战士穿越大漠、进驻边境剿匪为起始,由壮士徒步越大漠、军垦犁划破荒原、将军流泪勉勇士、老陕西魂归天山、女兵走进垦荒队、燃起爱的篝火、慷慨赴死守国土、矢志不渝屯垦戍边8个章节组成。浓缩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军垦战士用忠诚与热血艰苦创业的时代壮歌,歌颂了260多万兵团人寸土必争、守土有责、矢志坚守的家国大爱,彰显了他们在开发新疆、稳定新疆、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中发挥的作用。

在中国的西北边陲,有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特别部队,这就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60余年来,为了新疆的发展稳定和祖国的领土完整,兵团人在天山南北、在沙漠边缘、在环境恶劣的漫长边境地带守土保边和经营劳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

话剧《兵团记忆》2016年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交流项目资助。曾获的兵团首届绿风文艺奖、兵团五个一工程奖。目前已经演出100场,7日在上海的演出时第101场演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