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2P履约险水太深 估计你是被忽悠的

 墨雪夜疯狂 2017-07-11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今年5月4日,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P2P有了履约险 投资真的安全无忧吗?》,大意讲的是你投资的P2P平台即便声称有了履约险,也不一定能保证你投资安全。

  我为什么要泼这盆冷水?

  因为国内金融盲太多了,大家都很喜欢用贴标签的方式来投资P2P平台,比如有担保、国资系、上市系、有银行存管、有风险保证金、有履约险……

  今天还是要谈谈履约险,全称履约保证保险。

  履约险的4个细节

  之所以要再次谈谈这东西,是因为现在监管层对P2P平台一些明显带有诱导性质的增信手段命令禁止。

  比如我看到有些平台已经不敢声称自己有什么风险保证金,而是改头换面,但本质上还是风险保证金。

  但履约险这东西现在监管层还没叫停,目前据我所知国内有21家左右的平台有履约险,其实占到全国还在正常运营的P2P平台的比例是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还真有不少人会认为有履约险就一定能投资。

  客观讲,有履约险当然好,但有履约险也不一定能保证你的投资安全。其中需要注意的4个细节,我在《P2P有了履约险 投资真的安全无忧吗?》这篇文章里面已经讲到了。

  比如P2P平台承诺有履约险不代表所有产品都有履约险、要看清楚履约险的被保险人是谁、要看清楚保险责任是什么和要看清楚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

  履约险的免责条款

  上一篇的文章中,对于为什么要看清楚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这个细节我没有展开说,今天可以补充一下。

  客观讲,投资P2P之所以收益会比其他渠道高很多,是因为这个行业里面的底层资产风险也高,严格讲属于次贷。

  次贷虽然并不等于都是垃圾债,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防范其中的风险也是完全必要的,大家想想,精明如保险公司精打细算,会轻易让自己为那些次贷买单吗?

  显然不会,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是需要“精算”的,要不然养那些精算师干嘛?

  所以,我们才需要特别留意那些免责条款,这跟我们买任何其他保险产品的道理是一样的,窍门其实就在这些免责条款里面。

  虽然P2P履约险是保险公司向履约保证保险的受益人承诺,承诺看起来也规定得很好:

  如果在保险期间内甲方未能按照与被保险人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且拖欠任何一期欠款达到本保险单约定的期限以上的,对于甲方应偿还而未偿还的贷款本金及保险合同约定的相应利息,乙方将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方式对被保险人进行赔偿。

  这里面的甲方指的就是P2P网贷平台的借款人,也就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指的是P2P网贷投资人;而乙方指的就是保险公司。

  但是,这是定义而已呀,免责条款有没有看?估计大多数是不会看滴,只会一听到有履约险,那就赶紧投吧……

  好吧,免责条款估计不同的平台是有不同的规定的,毕竟不同的平台拥有的实力不一样,因此跟保险公司的议价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签下来的履约险内容也会不一样。

  我现在只是提醒大家去看看而已,比如有没有规定借款人如果通过欺诈、串通等恶意手段签订借款合同的话是不能赔的,也就是有没有规定骗贷不能赔。

  还有没有规定诸如“被保险人明知或应当知道借款人的偿付能力或还款意愿存在严重问题或障碍仍同意借款或怠于采取必要措施导致损失扩大的”情况也是不能赔的。

  这种情况就很难说得清楚了,保险公司可以说是P2P平台你自己风控太水了导致对借款人的资质把控出问题,会不会结果也不赔?

  一句话,各种坑需要你留意点。

  非标资产风险难以定价

  其实关于履约险,还有一个问题,估计是很多人最没想到的,但我认为也是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非标资产的风险定价这个问题。

  这就有点专业了,估计很多人连什么叫“非标资产”还不懂,全名叫“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非标”这个概念,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除债券之外的所有融资工具(产品),连我们平时所知道的私募性质的融资业务都算在内。

  如果按照官方的解释,“非标”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而目前P2P行业里面,很多平台的资产端的底层资产绝大多数就是非标资产。

  传统的融资业务比如银行信贷、债券这些都有内部或者第三方评级,但非标资产方面的风险评级和定价目前在市场上还是少之又少。

  这就意味着风险定价难以确定,保险公司如果真要“精算”,实在不容易啊。

  毕竟如果要真正签订履约险,保险公司需要对借款方或者我们叫融资方,进行评级,也必然涉及到融资方融资之后所要经营的项目进行评级。

  这有点类似于债券信用评级中的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然后才能对债务进行合理的风险补偿。

  但问题就出现在具体如何评级这件事上,到底以哪些维度作为非标资产的风险评级的有效因素,目前并没有看到公认的行之有效的评级体系。

  所以,从专业的角度看,我很难相信保险公司能够真正对P2P平台的非标资产进行合理的风险定价,从而最终给出合理的“履约险”。

  也正是如此,我才认为大家有必要好好看看各种履约险的免责条款,保险公司永远不是傻的。

  但风险定价这么难,为何还能够看到各种“履约险”,我就不得而知了,这里面的水太深。我只是提醒各位,这里面的门道不是一个普通的P2P投资人所能知道的。

  当然,也不排除保险公司从专业的角度认为一些P2P平台的资产端确实优质,“履约险”因此顺势推出。

  分析了那么多,概括成一句话就是:

  履约险不是你投资P2P的安全保证,投资P2P是综合多种因素权衡风险和收益的过程,核心还是看P2P平台的资产端和杠杆。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

作者:菜导

(责任编辑: 张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