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天就要入伏了,再不知道这些就晚了!

 昵称44802292 2017-07-11
三伏天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因为每年的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一般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也就是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2017年的三伏天依然是40天,具体时间来说是7月12日入“初伏”,7月22日入“中伏”,8月11日入“末伏”,8月21日“出伏”。
 
 

夏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还决定着伏天的长度。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是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三伏的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所谓的“伏天”,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虽然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但也是最养生。比如一些和寒气有关的疾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的许多疾病,例如慢支、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脂肪肝、肩周炎、肿瘤、风湿类风湿等等,大多数都与寒气有关,更应该在三伏天养生。

 
 三伏天教你怎么去寒气


一、热水泡脚


  泡脚是一年四季都适合泡的,而在三伏天时用热水泡脚,效果更佳,可以将寒气驱出。注意的是:泡脚时间不可过长,十到十五分钟即可,水温在40度左右,并且不建议泡到大汗淋漓,后背有热感即可。

 
 二、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比如;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人群可以考虑。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2.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3.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4.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


  5.三伏贴的作用很多,不过先要了解自己是否适合。 


三、三伏灸


  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所谓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三伏灸人群适应症:


  1、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各种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2、过敏性鼻炎,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反复感冒;


  3、虚寒头痛、慢性虚寒、胃肠炎、溃疡病、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


  4、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及颈肩腰腿痛等症状;


  5、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妇科问题。


四、吃生姜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

  

  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鲜姜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不适宜食者: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五、拔火罐


  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拔火罐的禁忌


  1、饱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操作。


  2、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


  3、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


  4、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


  5、女性的月经期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


  6、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


  7、高热、抽搐、痉挛等。


  8、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


  9、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


  10、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如果感到高兴,你就关注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