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鸟朝凤》:传统衰落深刺痛,唢呐声动放悲音

 扫地僧一一 2017-07-11

贮满温厚而朴实的真情之美,饱含浓郁又醇烈的乡土情怀,承载欣慰与悲怆的现实刺痛。作为吴天明大师的遗作,《百鸟朝凤》不但是他电影生涯的绝响,更是他留给中国电影最后的殷实遗产。片中两代唢呐匠对信念的承袭与坚守令人唏嘘喟叹。唢呐道情余音绕梁,如泣如诉如赞礼;人物命运悲欣交集,真心真意真性情。整个故事透视出吴天明对社会、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也再次证明他的电影情是情真意切地触碰人心,而非哗众取宠地博取眼球。


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文化,就越是世界的,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正在悄然的消失。《百鸟朝凤》显现就是对传统民俗在现实消亡的隐忧。影片背景设定在陕西关中的穷乡僻壤,讲述的是两代唢呐艺人精神和技艺传承的故事。游天鸣与焦三爷的师徒情深是贯穿全片的主线。无论是少年时的学艺之苦,还是成年后担当唢呐班头的生存之难,徒弟天鸣的成长轨迹,穿插着观察师父焦三爷行为做法的视角。质朴无华的画面之下,唢呐音乐营造的气氛之中,人物性格利用日常小事充分刻画。


围绕着对唢呐名曲《百鸟朝凤》的传承,故事在舒缓有序的节奏下娓娓道来。影片前三分之二部分展现的是天鸣刻苦学艺的磨难。他与蓝玉这两个孩子形成竞争关系。可师傅对他们的待遇截然不同。资质平平的天鸣受尽冷落,终日用芦苇秆来吸取河水来练功;天赋极高的蓝玉倍受抬爱,时常跟随师兄弟外出观摩表演。但天鸣勤加苦练的持之以恒最终让其胜出,被焦三钦定为《百鸟朝凤》的传人。剧情的后三分之一则是成年后的天鸣技艺学成,被师傅扶植当上唢呐班的领头人,可时代变迁之下,唢呐这个行当在乡党心中的影响竟一落千丈,师徒两人品尝着无法言说的痛苦。


其实,影片是借助唢呐匠地位由尊崇到轻视的转变,来折射传统乡村社会原有礼俗与秩序的解体,道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现实中的尴尬与困境。片中的唢呐匠本是乡村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的重金相邀的座上客,可在经济大潮与外来文化的双重冲击,成为被冷落嘲讽的对象。片中的唢呐王焦三是无疑可敬的老者。无儿无女的他对待徒弟学艺严厉无比,看似外表冷漠,实则内心炽热,做事严谨有度、倔强认死理,为守护祖传技艺过着寒微的生活,不为金钱所诱,只为德高望重之人吹奏《百鸟朝凤》的丧曲。他在接班人选取上择天鸣弃蓝玉,是因为看到天鸣有担当的责任感,能够把唢呐吹到了“骨头缝里”。人到晚年面对唢呐无人喝彩的局面,他依然坚守不渝,即便生命告终,也不放弃对梦想的坚守。老戏骨陶泽如把这个古板老艺人塑造得异常鲜活。


虽然片子里蕴含着单纯而温馨的人间真情,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都尽显真挚,但却掩盖不住故事乃现实主义悲剧的事实。不管是焦三阻止徒弟进城务工时抛洒行李的愤懑,还是弟子们与挑衅者大打出手后他拾落踩坏唢呐的落寞。很多画面会令观众抽泣。特别是他救场用尽全力吹响《百鸟朝凤》,那顺着唢呐碗口流出的殷虹血滴,足以叫观众心碎不已。影片的结尾一幕更是悲痛至极。瓦解分散的唢呐班再也无法重组,天鸣孤独一人流泪在恩师焦三的坟前吹响《百鸟朝凤》。在那悲壮激越、凄婉悲凉的唢呐声中,焦三面含不甘转身离去。由此你不得不陷入沉默的深思中,为传统文化的没落黯然神伤。

青春克职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