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费编剧培训

 王浩然 2017-07-11


【课程推介1】
陈炳丰:刘立春编剧课程
一个毕业生对课程的感想

我在2011年的5月放下了马来西亚的生活与工作,参加了刘立春老师的编剧课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在刘老师的编剧创作系统里,走了一遍。当刘老师问我什么感觉的时候,我憋了很久,说:我学会怎么“养大我的孩子”了。每一个创意的点子就像是创作者的孩子,但是如何从创意的点子到一部完整,甚至伟大的作品,期间的过程才是创作者的成败关键。

在每一个国家都有很多的编剧课程,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但是大量的剧作理论和影视概念都是很多编剧课程的主要传授内容。这一现象下,反而使刘老师的编剧课程变得更加独特。在课程中传授的是具体编写剧本的实际步骤,学生们都是实实在在地在编写剧本中学习。课程强调的是在创作中发现与学习剧作原理,而不是熟读剧作理论后去创作,这两者之间的先后次序选择,会很大程度地改变和影响了学习的成果与素质。

很多年轻的创作者都有绝佳的创意点子,但是如何从一个简单的创意点子让它发展和创作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一直是年轻创作者的弱点。在刘立春老师的编剧系统下,有具体的编写剧本的步骤与阶段。在这一系统下,课程要求学生高度的依据阶段的主次进行发展。简单的说,这是一个对初学者创意思想的思维训练。如何让创意思维在对的方向上,如何高度把握作品的发展方向。这都是每一个成熟的编剧必须具备的能力。

另一个编剧课程的特点,我想就是“集体创作”了。学生在课程中,必须和团队保持一致的步伐。课程没有年龄限制和以经验为标准的选择下,团队中的成员背景不同,编剧能力的程度也不同。在集体创作的课程要求下,你的队员必须相互扶持,相互的统一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才能顺利的完成课程,这种情况下,传授知识的就不单单只是老师,而是团队的所有成员。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集体创作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之间的互动高度加强,加上系统化的编剧创作步骤,让集体创作的优势得以展现。

刘立春老师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去完整了这套编剧教学系统,在2009年才正式对外授课。课程非常的系统化;注重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非常的人性化。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下,教会学生的不是编剧的知识,而是编剧的技能。

陈炳丰
马来西亚华裔导演
奇想影视制作公司 创办人


【课程推介2】

殷榕:刘立春编剧课程推介


刘立春编剧课程,是由刘老师独自耗10余年心血创造的最简便的编剧课程,适用于当下和未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剧本创作模式。

为什么大家喜欢乔布斯的作品,因为他的东作品将很多复杂的东西结合起来变成了简单,刘立春课程即是如此,简单。

课程的新颖同样预示着按照课程写出来的剧本同样会给人新颖的感觉,这正是这个世纪和未来多个世纪需要的东西,也是影视行业新锐工作者可以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创新对于当下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一件新奇的东西在崛起之时必将遭到各种抵制谩骂和一些更为恶劣的词汇。所以可判断出此课程对于腐朽教学课程的强烈冲击,势必在一段时期之后会对整个影视行业吹起一股强大的风暴。

刘立春课程本身并不背离传统的编剧课程,很多内容在教授过程中可以看到和传统的共通性,不一样的是,课程更加注重结构,用完美的结构打造完美的剧本,纯粹不单一,主题鲜明,意义有力量。同时也强调动作和语言对传递主题思想的强弱程度,一个丝毫没有力量的动作如何能承载一个深刻主题,正是这课程解决了当下从业者的问题。

创作本身最忌讳的就是懒惰,当有一个点子想出来之后,应该先记录下来,接着继续想更好的,最终从这些点子里挑选最好的留下,这就是创作选择。当我们有很多很多点子之后,才会有判断依据,哪个是好的哪个不够好,一目了然,这就是刘老师课程中一大亮点,即条件可变取最佳。并且从课程的戏剧性前提开始,甚至直到制片文件都是要按照这样的方法来。

其次,在创作过程中,会在不同时候出现不同的问题,那么无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绝对不能跳过,而是查找问题的根源,出现问题返回上一步查找解决,或者上上上步。

创作之始,就是本着要面对无数问题来的,否则要编剧何用。剧本中,不管大问题还是小问题,在做成影片之后显现的硬伤都会把痕迹留在画面上,所以出现问题修改是一定的,尤其对于皮毛的小问题。电影是很细节的东西,观众也是依靠这些细节来判断,小皮毛到了银幕上被看到,甚至可能造成影片整体的垮台。剧本在写的时候,肯定会遇到改动的情况,有些工程量会比较大,即便是没有问题了,也要反复查看,精雕细琢。尤其对于场景,也许因为其中的一个词汇精彩了,都会让演员在一瞬间拿到奥斯卡。

刘立春课程步骤联系的紧密,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这套课程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所以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最大限度的掌握,如果缺其一,整个结构都会垮掉,也就是豆腐渣子了。课程之联系,不仅是说只是第一步和第二步是联系的,而是每一步和另外几步都是联系的,像人体主要器官一样缺一不可。

其中的写作模式是基于最常见最简单最基础的电影剧本架构来的,所以当掌握了基本,也就敢于去做复杂的影片了,谁在电影之外见过人没学会走路就跑在街上的?

课程本身的统一性也注定了故事看着再乱也不会脱离一个制控点,所以观众在看这样的电影时候就能感觉到心散神不散。并且课程传达的控制剧本,一个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严密控制剧情的发展和节奏,更重要的是控制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感受,该哭的地方哭该笑的地方笑,让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不仅仅是呆呆的看,而是跟着主人公去体验人生。AV可以做到让观众瞬间入戏,刘立春课程可以让观众在床上之外的环境里同样达到入戏的程度。所以对于电影本身而言,并不是性血腥暴力才能勾人眼球。

剧本为王的概念应该是整个业内都普遍认可的,剧本不过关,送到导演和演员手里都跟白纸没什么区别,何况不过关的剧本就是送到组里了,拍出来会怎么样呢?

现在是21世纪了,我们做的电影也是给21世纪的人看的,分析市场和市场定位很关键,尤其对于院线电影更是如此。刘立春课程的第一步实际就是在选材,如果题材是给古人看的或者是给未来看的,就算费力作出一个剧本,也只能入库存着了,这就是费力不讨好。

在课程结束之后,对纯粹的概念会根深蒂固的作为潜意识留在脑海里,当看到一些不过关的剧本时,会马上指出其中的错误并以修改。这个才是刘立春课程最神奇的地方。对于未来从事影视行业的人来说,无论出品人,制片人,监制,导演,演员等应该都能及时发现剧本问题,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工业化行业。

对于市场而言,不管一件事物是新还是旧,只要它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那它就是好的。同样面对当下的影视行业来讲,急需一套便捷的课程来学习编剧,对市场不仅可以做到高产,更是高质,两者坚固的的体系才是市场需要的和投资人喜爱的。新锐工作者难找投资是不能免去不谈的难处,但是对于创作之始作出正确的市场定位很关键,剧本只要有市场投资是可以找到的。年轻人搞电影要诚心,容不得浮躁懒惰。一个真诚的电影会被社会认可,同样这样的真诚也是源自于刘立春编剧课程本身,以及传授它的刘立春老师和叶超老师。


殷 榕 2011年12月20日

【课程推介3】

白明:向您推荐刘立春编剧工作室

刘老师的编剧课程,内容倒不多,只有六个主体部分,外加一个制片文件。但是,这套课程体系,这套方法,确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课程的三大特点就是控制、关系和纯粹!

六个主体部分包括:戏剧性前提,结尾动作,支撑条件,转化点,叙述以及场景编作。

以前,我写剧本,只会写很短的那种,当心中有了一些东东,想写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把它写出来,如何写成长片剧本。学完这个课程,就很清晰了,知道开始先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最后怎么写了。

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写剧本以外的东西,比如团队合作,看事情的新角度等等,收获很大!

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一直在给我们强调,不主观,不固守,要信任队友,要专注我们所做的事情。这听起来很简单,可是在我们做的过程中,却让我们很是“痛苦”,还好有刘老师对我们的引导、控制,要不然我们真不知道会浪费多少时间。期间,就是因为我们主观的认为,那样做也可以,总想省时间,走捷径,结果,不但队友吵起来,浪费了时间,还没解决问题,最后,在老师的一次次引导下,终于看清的问题出在哪,就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没有按照这套课程体系的要求去做而导致的。为什么说是在老师的一次次引导下呢,就是说,在老师给我们分析了一次后,我们自以为很清楚了,知道我们的错在哪里了,就完事了,其实我们并没有重视,所以,又犯了同样的错,而老师也在不断的引导和控制我们,让我们不要去想的太多,做好现在要做的任务就好。虽然我们付出了代价,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但毕竟也学到了一些额外的知识,同样是笔财富。

“不要把过程当结果”短短的七个字,真正理解却不是那么简单,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说不要主观,不要固守,把现在的一切都要看成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就不会去固守一些东西。

“完善和统一背景资料和背景知识”,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头脑风暴”,以前,我也认为头脑风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学了刘老师的方法,就不会这么看了。刘老师告诉我们,面对问题,面对创作选择,一定要深入分析它,大家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为什么会争论,就是因为大家的背景知识、背景资料不统一,这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去争论谁对谁错,而是应该完善和统一背景资料、背景知识,大家都先去了解对方为什么会那么认为,为什么观点不一样。这才是正确和有效的做法,随着我们的背景资料、背景知识不断的完善,不断的统一,我们的想法就会基本趋于一致,这也就为我们的创作选择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刘老师的这套课程体系,是刘老师十几年来的努力的心血结晶,课程也在不断的实践中接受着考验,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的确,刘老师不是科班出身,也没什么背景,但是这又怎么样呢,你一旦真的了解和掌握了这个课程,你就会知道,刘老师在这上面耗费的心力是多么让人信服。

诚然,有许多的朋友,来到刘老师这里,看了看,就很不屑的走了,用一个马来西亚学生的话说,他们都太不纯粹了,想的太多了,根本不是真正想学习的人,太注重表面话的东西,而忽略了本质。他们根本沉不下心来。我想对那些朋友说,你们真的看错刘老师了,你们没有实际接触刘老师的课程,就做出判断,这是不明智的,是你们很大的损失。

以前我也上过编剧课,也看了不少编剧方面的书,但那真的只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看了,我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写,但是学了这个课程,就真的能够下手写了。当然,这不是说那些概念性的东西不重要,不好,而是当你会写之后,那些概念会帮助你提升作品的品质。还有就是,刘老师的这套课程,这套方法,当然也是诸多学编剧的方法中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不过,我认为,至少目前为止,它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让我们一般人都能够下笔写剧本,这是这套课程的妙处,也是刘老师所追求的!

感谢刘老师!在这里,我也真诚地告诉朋友你,如果你想当编剧,想学编剧,那么,刘老师这里绝对是一个值得你来学习的地方,你的收获将不仅仅只在编剧这一块。

刘立春编剧工作室第六期学员:白明 2011-07-07



【课程推介4】

杨志华:刘立春编剧课程推介

4月底,不甘碌碌无为的我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一边是怀揣美好憧憬的激动,另一边是对未来将会陷入苦难的恐惧。其实,当我做出辞职决定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去为梦想奋斗。作为一个门外汉,想要进门是多么困难,正是刘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刘老师化了10多年的时间,去反复钻研和完善的这个课程系统。他从一开始和其他人一起研究,到后来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仍然坚持了这么多年,我不禁佩服刘老师坚韧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当这些感动和敬仰涌上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刘老师的课程有着独特的特点,这些往往都是让我们拍案叫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刘老师的课程主要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在实践中自己体会理论知识,从而有效地运用,融会贯通。相比一些专以理论教学的课程,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明显增强,能真正把学会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非填鸭式的教学。这样也能更有效地让学生真正学会创作,而不是纸上谈兵。
团队合作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这个课程是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的,每一步都是通过团队讨论来解决问题。团队中的每一个组员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构成,这就是一个团队的优势所在,组员和组员之间的沟通就会增强,在背景知识达到统一的过程中,其实正是你学习的过程,因为此刻我们在吸纳别人的知识。要做出一部电影是需要各方面的人员的,所以团队合作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得到了今后在配合他人工作过程的一些经验。


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的任务
整个课程主要有六个大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针对性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可以使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人能简单地去一步步完成剧本,也可以使陷入和创作混乱的人重新理清思路,找到创作的方向。就“支撑阶段”来说,这步的任务是主人公能够进行中心行动所具备的充分条件。那么,这个阶段就不用考虑别的问题,只需要针对这个任务展开。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避免一些创作上的迷失,让每一个阶段都有针对性。等到大家学完整个课程以后,便可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逐步控制和逐步具体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定下一个点,下一个阶段始终要以前面的阶段为标准,不能偏离和颠覆,这样就做到了有效的控制,使作品根据凝聚力和纯粹性;每个阶段都确定一个点,越到后面的步骤确定得越多,这是一个逐步具体化的过程,随着创作的深入,作品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丰富。这样的创作过程能让作品更加富于凝聚力,不会显得松散凌乱。

其实,真正的体会是要学完以后才知道的。所以,怀抱梦想的朋友们,拿出你们的行动力,把握今天,不要把想法推到永远也不会到来的明天!主要有行动力,你的未来注定是会属于你的。
第六期学员 杨志华 2011-7-7




点击这里,了解刘老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7c62980100xc87.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