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锺书《围城》选段批读

 GXF360 2017-07-11
? 钱锺书《围城》选段批读

钱锺书《围城》选段批读

@策划|新作文 执行|文 南

作者其人

钱锺书,(1910—1998),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学识渊博,著有《管锥编》,莽莽一百三十万字,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让人高山仰止,难以企及。著有古代诗文论艺专著《谈艺录》,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作品简介

《围城》是钱锺书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评价甚高。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写得最有趣、最细腻的小说,或许是最伟大的小说”。

《围城》是爱情小说,也是讽刺小说。可是,这两点皆不足以概括《围城》,钱锺书先生站在一个贯通中西的大学者的高度,将人世的爱情、婚姻、交际、世态,人性的虚伪、狡诈、虚荣既深刻地写了出来,又充满了幽默、讽刺。

钱锺书先生的文风独到,自成一家。他的幽默,是在其他人的作品中从没见过的,非常机智,又非常巧妙,让人品咂良久,仍别有滋味。比喻是高超的描写手法,幽默是高超的比喻手法,讽刺是高超的幽默手法。钱锺书先生功力炉火纯青,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行文酣畅淋漓,读罢直让人大呼痛快,击节称叹。

引 子

整部《围城》分为五段:方鸿渐归国路上及初回国情形;与苏文纨及唐晓芙感情纠葛;长途旅行,赴任三闾大学;三闾大学的生活及知识分子群像;回上海及与孙柔嘉的婚姻生活。选段是方鸿渐、赵辛楣一行人长途跋涉到达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本来打电报聘鸿渐为教授,却又想反悔,鸿渐自己也有意问问校长自己去哪个系,便去拜会校长。两人关于此事的对话,内涵丰富,戏剧张力十足。

出场人物

方鸿渐:留学生,却未取得学位,办了一张假博士学位,羞于示人。不学无术,又极虚荣,心智简单,本性并不坏。

赵辛楣:方鸿渐的好友,高松年的学生,正是他介绍方鸿渐来三闾大学。留美学生,学政治出身,做过官,为人仗义疏财。

高松年:三闾大学校长,老谋深算,虽是科学家出身,却官僚气息浓重。

李梅亭:高松年的老友,品行不端,好小利,受邀来做中文系主任,不料高松年却给了别人,愤怒至极。高松年请赵辛楣调解。

节 选

明天上午,辛楣先上校长室去,说把鸿渐的事讲讲明白,叫鸿渐等着,听了回话再去见高松年。鸿渐等了一个多钟点,不耐烦了,想自己真是神经过敏,高松年直接打电报来的,一个这样机关的首领好意思说话不作准么?辛楣早尽了介绍人的责任,现在自己就去正式拜会高松年,这最干脆。

(方鸿渐初回国做事,虽然已是二十七八的人,可却像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不谙世事。不知道社会人情世故的复杂,更不知道官僚阳奉阴违的本领。这里描写了鸿渐的心理,通过这样简短的一个心理描写,便展现出了他心思单纯,同时沉不住气、鲁莽的性格,也为后来高松年的反悔做了铺垫。“这样机关的首领”,七个字,将后来高松年的反悔讽刺得意味十足。)

高松年看方鸿渐和颜悦色,不相信世界上会有这样脾气好或城府深的人,忙问:“碰见赵先生没有?”(高松年早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搞不好就与鸿渐撕破了脸,可是鸿渐和颜悦色,衬托出高松年的老于世故。“脾气好或城府深”七个字,两种可能,却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为钱先生的深刻洞察力叫绝——相同的外表,底下却隐藏着两种极端的人。)

“还没有。我该来参见校长,这是应当的规矩。”方鸿渐自信说话得体。(凸显方鸿渐的稚嫩。)

高松年想,糟了!糟了!辛楣一定给李梅亭缠住不能脱身,自己跟这姓方的免不了一番唇舌:“方先生,我是要跟你谈谈——有许多话我已经对赵先生说了——”鸿渐听口风不对,可是脸上的笑容一时不及收敛,怪不自在地停留着,高松年看得恨不能把手指为他撮去(显出了高松年的心虚,自己对鸿渐有亏欠,不忍看他的笑容。)——“方先生,你收到我的信没有?”一般人撒谎,嘴跟眼睛不能合作,嘴尽管雄赳赳地胡说,眼睛懦怯不敢平视对方。高松年老于世故,并且研究生物学的时候,学到西洋人相传的智慧,那就是:假使你的眼光能与狮子或老虎的眼光相接,彼此怒目对视,那野兽给你催眠了不敢扑你。当然野兽未必肯在享用你以前,跟你飞眼送秋波,可是方鸿渐也不是野兽,至多只能算是家畜。(用一般人与高松年作比,深刻地展现了高松年的老奸巨猾,老于世故,他才是城府够深的人,说起谎来比说真话还要镇定。最后一句既讽刺了西洋那句谚语,也调侃了鸿渐的软弱。)

他给高松年三百瓦特的眼光射得不安,觉得这封信不收到是自己的过失,(语句幽默,“三百瓦特”,形象地写出了高松年的“目光如炬”;后面一句写出了方鸿渐的不自信,高松年甫一出手,他便乱了阵脚,也写出了高松年目光的厉害。)这次来得太冒昧了,果然高松年写信收回成命,同时有一种不出所料的满意,(方鸿渐是一个不学无术因而极无自信的人,刚到三闾大学便料想“也许高松年会不认自己这个蹩脚教授”,高松年还没说是什么信,他便料定是解聘自己的信。这里的“满意”,便是印证自己猜想的满意,可是,即便猜对了,也只是证明了自己的无能。)

惶遽地说:“没有呀!我真没收到呀!重要不重要?高先生什么时候发的?”倒像自己撒谎,收到了信在抵赖。(证明了高松年的功力深厚,鸿渐真被他吓住了。说谎者言之凿凿,说实话的人却显得像是说谎抵赖,戏剧性十足,将当时的情景刻画得活灵活现。)

“咦!怎么没收到?”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他没演话剧,是话剧的不幸而是演员们的大幸——(一个“跳”字,活脱脱写出了高松年的演技高超。整句话将高松年的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讽刺意味十足。)“这信很重要。唉!现在抗战时间的邮政简直该死。可是你先生已经来了,好得很,这些话可以面谈了。”(虽然在撒谎,可是却结构巧妙,前后转折,使得语气愈发逼真。)

鸿渐稍微放心,迎合道:“内陆去上海的信,常出乱子。这次长沙的战事恐怕也有影响,一大批信会遗失,高先生给我的信若是寄出得早——”(一个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典型形象。)

高松年做了个一切撇开的手势,宽宏地饶赦那封自己没写、方鸿渐没收到的信(一个手势,加强了谎言的真实度,有很强的戏剧表现力;“自己没写、方鸿渐没收到”,完美的定语,缺了这句修饰,不知道要逊色多少,说出了真相,讽刺了主语。):“信就不用提了,我深怕方先生看了那封信,会不肯屈就,现在你来了,你就别想跑,呵呵!(这句话一出,简直是杀手锏,既彻底抹掉了自己反悔的事实,又表现了自己的爱才,对鸿渐的看重,同时,轻快的语气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是这么一回事,你听我说,我跟先生你虽然素昧平生,可是我听辛楣讲起你的学问人品种种,我真高兴,立刻就拍电报请先生来帮忙,电报上说——”高松年顿一顿,试探鸿渐是不是善办交涉的人,因为善办交涉的人决不会这时候替自己说许下的条件的。(老谋深算,展露无遗。同时,这里是钱锺书风格的一个典型,他总是在情节的进行中加入作者对情节或情节中行为的解释,使得读者能更明白情节的用意,这个解释通常哲学意味十足,是他对这个世界的透彻见解,展现了他的智慧。)

可是方鸿渐像鱼吞了饵,一钓就上,急接口说:“高先生电报上招我来当教授,可是没说明白什么系的教授,所以我想问一问?”(“鱼吞了饵”,比喻形象极了,简直可以看出鸿渐当时急着上钩的样子。)

“我原意请先生来当政治系的教授,因为先生是辛楣介绍的,说先生是留德的博士。可是先生自己开来的履历上并没有学位——”鸿渐的脸红得像有一百零三度寒热的病人——“并且不是学政治的,辛楣全搞错了。先生跟辛楣的交情本来不很深罢?”(两句话中间插入一句描写,破折号的一种用法,能给句子增色不少。高松年知道鸿渐的底细,可是话说得很轻,但力道却十足。)鸿渐脸上表示的寒热又升了华氏表上一度,(脸涨得通红,却用一种新奇的方式表述。)不知怎么对答,高松年看在眼里,胆量更大(高松年镇定自如。)——“当然,我决不计较学位,我只讲真才实学。不过部里定的规矩呆板得很,照先生的学历,至多只能当专任讲师,教授待遇呈报上去一定要驳下来的。(将责任推到部里,自己卸得一干二净。)我想辛楣的保荐不会错,所以破格聘先生为副教授,月薪二百八十元,下学年再升。(一番话下来,自己不亏欠鸿渐,反成了极力栽培,简直天恩浩荡。)快信给先生就是解释这一回事。我以为先生收到信的。”(又把话圆了回来,话说得滴水不漏。)

鸿渐只好第二次声明没收到信,同时觉得降级为副教授已经天恩高厚了。(对鸿渐心理的描写,证明了高松年谎言的成功。)

“先生的聘书,我方才已经托辛楣带去了。先生教授什么课程,现在很成问题。我们暂时还没有哲学系,国文系教授已经够了,只有一班文法学院一年级学生共修的论理学,三个钟点,似乎太少一点,将来我再想办法吧。”(显示了一副处处为鸿渐着想的模样。)

鸿渐出校长室,灵魂像给蒸气碌碡滚过,一些气概也无,只觉得自己是高松年大发慈悲收留的一个弃物。满肚子又羞又恨,却没有个发泄的对象。(一番谈话,将鸿渐本来就无的信心愈发挤榨得干干净净。高松年完胜,鸿渐惨败。)回到房里,辛楣赶来,说李梅亭的事终算帮高松年解决了,要谈鸿渐的事。他知道鸿渐已经跟高松年谈过话,忙道:“你没有跟他翻脸罢?这都是我不好。我有个印象以为你是博士,当初介绍你到这儿来,只希望这事快成功——”“好让你去专有苏小姐。”——“不用提了,我把我的薪水,——好,好!我不,我不!”

(钱锺书先生又一典型手法,描写人物对话不用人物动作与神情描写,单纯的语言描写,且省略另一人的话语,单用一人的,便能形象展现两人之间的对话情况。)辛楣打拱赔笑地道歉,还称赞鸿渐有涵养,说自己在校长室讲话,李梅亭直闯进来,咆哮得不成体统。鸿渐问梅亭的事怎样了的。辛楣冷笑道:“高松年请我劝他,纠缠了半天,他说除非学校照他开的价钱买他带的西药——唉,我还要给高松年回音呢。我心上牵挂着你的事,所以先赶回来看你。”鸿渐本来气倒平了,知道高松年真依李梅亭讨的价钱替学校买他带的私货,又气闷起来,想到李梅亭就有补偿,只自己一个人吃亏。(本来已无一些气概,一有参照物,便又不平。人就是这样。)高松年下帖子当天晚上替新来的教授接风,鸿渐闹别扭要辞,经不起辛楣苦劝,并且傍晚高松年亲来回拜,总算有了面子,还是去了。(要面子又没能力挣起来面子,自己被高松年耍得团团转,可高松年只需给他点面子,他便觉得自己志得意满了。形象地展现了方鸿渐的浅薄、世故、鄙贱。)

总 评

选段只是小说极少的一部分,但就是这短短的一段,足以展现作者深厚的功力。这一段文字,形象地刻画了高松年的老谋深算和方鸿渐的不谙世事。其中的描写绝妙至极,蕴含了许多人类交际的智慧与欺诈的手段,展现了钱锺书先生深刻的洞察力与高超的人物刻画能力。只是短短一场交谈,无论是对话还是描写,都极恰当,将两人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至极,高下立判。

这其中的手法,性格刻画,心理描写,字里行间的讽刺,意蕴深厚。仔细品味,不难从中学到许多写作的良方。本段是一次谈话,谈话本身的意味十足,又加以许多的描写与叙述,二者互为依托,使得整场谈话密不透风,气氛时缓时紧,抓着人直往下读。到整段完结,回过头来,其中的幽默与包含的智慧,却不能不引人深思。

《围城》中三闾大学一段,写尽了知识分子的丑恶、虚伪,高松年只是其中之一,李梅亭、陆子潇、顾尔谦、汪处厚、韩学愈、刘东方……每一个人,都是一类人的代表。这一段文字,形象展现了校长高松年的形象,其余各位教授,还需要同学们再去书中拜会。看《围城》,你学会的,不只是写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