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规矩镜和规矩纹(二)

 芝润斋 2017-07-12

驹井和爱提出,古代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因此将它们配以规矩。这种说法也甚为流行。他认为:规矩纹的T、L分别表示地和天的四方,V表示天的四维,因此TLV也称为规矩隅角文。但是为什么要用TL表示地和天,他没有加以说明。

博局镜

布林克将规矩纹与敦煌石窟、高句丽古坟特别是天王地神冢加以比较,认为方格是天花板的梁框,T表示交叉于藻井中心的十字形架的顶端残留的东西,V与L是斗栱,钮是中心柱,表示宇宙的轴,方格内的十二乳是小柱,内区八乳是四方的门。

林巳奈夫结合中国古代文献中“共工怒而触不周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的传说,认为正方形框表示大地,T象正东西南北四方之极,T符号的横线是横梁(极),竖线是支撑梁的柱,以此来支住天。又据《淮南子·天文训》,认为方框外的图形象征天,但天不是球形而是盖形。十二辰铭的子午、卯酉即正北、正南与正东、正西的连接线称为“绳”,其顶端配置L字形象征绳。V形是连接丑寅、辰巳、未申、戌亥的方角。除了上述种种说法之外,劳干还认为规矩图纹似中国古代亚字形宫室。正方形是中庭或大室,T形是围绕它的房屋。

著名汉学家鲁惟一在《TLV铜镜及其象征意义》一文中,一方面从图像上比较了式盘和TLV铜镜的相关因素,另一方面还指出TLV铜镜与式盘各自的不同用途特征,认为TLV铜镜暗示着宇宙图式中的最佳位置,铜镜的设计制作者希望通过有意地模仿式盘上的一些特征,从而使得式盘上出现的最有利的局面永远固定下来,以保证铜镜的所有者——不论生者还是死者——和宇宙保持一种正确的联系,拥有一个通向永生的最佳位置和最佳时机。

1987年,周铮先生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旧藏铜镜拓本”的铭文“刻具博局去不羊”,提出“'规矩镜’应改称'博局镜’”。之后,又有许多学者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如李学勤先生发表了《规矩镜、日晷、博局》、《大乐贵富蟠螭规矩纹镜》和《〈博局占〉与规矩纹》等文章,李零先生在《跋石板村“式图”镜》、《跋中山王墓出土的六博棋局》、《说汉阳陵“罗经石”遗址的建筑设计》和《说云纹瓦当——兼论战国秦汉铜镜上的四瓣花》等文章中,对规矩镜的名称和规矩纹的含意,都发表了意见,两位著名学者在规矩镜的定名上各抒己见,但在规矩纹具有某种数术的意义、象征古人的宇宙模式观念方面,观点非常相近。

博局镜

从目前考古发掘资料看,河北平山中山王陪葬墓(战国中期偏晚)出土的一组石雕板上就有了规矩纹(此组石雕板是否为六博,学术界意见还不一致)。但是发掘出土的西汉时期的一些六博博局图也确与铜镜规矩纹相同。可见规矩纹不只是于铜镜,而且也是于六博盘。既然两者纹饰相同,在目前将铜镜上的规矩纹称为博局镜(或六博镜)也是可取的。应该说六博与铜镜上同时出现的规矩纹,恰好说明这种纹饰自有其意义,代表着当时流行的某种观念,所以才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多地表现出来。

1993年,江苏省东海县尹湾汉墓群发掘出土一面直径275mm的规矩镜,其铭文中有“刻治六博中兼方”,这是目前已发表的考古出土的唯一一面有“刻治六博”铭文的铜镜。2004年出版的《三槐堂藏镜》里,著录了两面有“刻镂博局去不羊”铭文的规矩镜。笔者还曾在河南省博物院陈列展中见到一面有“刻镂博局去不羊”铭文的规矩镜,但在展出的这面铜镜没有释读铭文的文字。在私人收藏铜镜之中,浙江省的收藏家还收藏有类似铭文的规矩镜(目前尚未发表)。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具有“刻镂博局”或“刻治六博”铭文的规矩镜,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也是非常罕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