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

 柳星星 2017-07-12


7月11日,第七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博览会以“深化转型、创业发展”为主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在论坛上发布了《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1、整体收入持续增长

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5720.85亿元,比2015年增长29.9%。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17.5亿元,电子书达52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9亿元,博客类应用达45.3亿元。在线音乐达61亿元,网络动漫达155亿元,移动出版1399.5亿元,网络游戏达827.85亿元,在线教育达251亿元,互联网广告达2902.7亿元。网络广告收入占数字出版收入的50.7%,移动出版收入占24.46%,网络游戏展14.47%,网络广告在2006至2016年的11年间连续大幅度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虽然网络游戏在全年总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是构成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主力军。

传统书报刊数字化占比仍在下降:2016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78.5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5.44%,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为1.37%,相较于2015年的1.69%和2014的2.06%来说,继续处于下降阶段。这说明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业务收入增长低于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移动出版的增速,表面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仍需加快速度,加快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化应用。

新兴板块发展强劲:2016年移动出版收入为1399.5亿元,在线教育(K12)收入251亿元,网络动漫收入为155亿元,三者收入占数字出版收入的31.56%,比2015年增长了2.49%。移动出版成为数字出版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雄厚的发展潜力;在线教育作为数字教育出版的核心部分,经过多年布局与市场竞争,产业取得进一步发展;网络动漫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坚持,在IP运营日益收到重视的情况下,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

2、用户规模保持平稳

到2016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是16.73亿人(家/个),包含了重复注册和历年尘封的用户等;2015年网络游戏的用户是4.51亿,2016年增长到了5.66亿;2015年网络文学的注册用户是2.97亿,去年增长到3.33亿;2015年原创音乐的注册用户从5.01亿增长到5.03亿。日后,用户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数字出版产业有了新的发展

1、政策引导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

2016年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新闻出版广电科技“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十三五”规划等多个规划编制完成或已经发布。这些规划都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规划。

2016年总局发布关于“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和“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的两个通知,并于年底评出了一共62家“出版融合发展实验室”和“科技与标准实验室”。

2016年10月,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新闻出版业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整个实验室的建设。

2017年5月,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指导意见》。政策引导下,融合发展的步伐迈的更大,取得突出成效。

2、网络文学发展持续强劲

据《2016年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数字阅读内容总量增长率达到88%,其中原创占比从69%上升到79.7%。

网络文学主流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现实主义题材进一步增多。像《欢乐颂》《翻译官》等都是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家加入到各种社会组织当中来,多个省市作协和行业作协相继成立网络文学组织,标志网络文学作家和网络文学作品正在获得社会各界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2016年网络文学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IP运营已成为网络文学行业重要的运营模式。

3、数字教育出版取得显著突破

在线教育、翻转课堂、MOOCs、SPOCs、数字教材、电子书包、微客等教学教育的服务模式与产品不断的涌现,传统教育出版单位转型升级日渐深入。

在政策引导和项目带动下,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线培训等教育出版方面逐渐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加快数字资源建设步伐,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的探索新的数字教育新模式,实施有效的、有特色的数字教育出版实施方案。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在布局数字教育产业。一起作业网、学科网等新兴互联网教育公司正在快速成长与发展。

4、知识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确定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的通知》和《关于推荐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技术支持单位的通知》,遴选28家出版社作为知识服务试点单位,正式启动出版业的知识服务工作。

2016年,总局正式批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筹建知识资源服务中心。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建设已经开始。行业内以“知识服务”为标签的数字化产品或服务平台不断涌现,如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悦读·悦学”系统与“E知元”产品等。

专业出版利用自身优势,精选内容资源并进行结构化、知识化深加工,打造多种产品形式和服务形态。知识服务的发展也直接推进了大数据在出版领域逐步实现落地应用。

5、有声读物成为数字阅读新的增长点

据《2016年数字阅读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增长48.3%,达到29.1亿元。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我国成年人的听书率达到17%,人均挺熟消费6.81元。

国内已经先后出现200多个带有听书功能的移动平台,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有声读物平台知名龙头已然兴起,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2016年有声平台纷纷加强与出版机构的合作,加大在有声书领域的布局。有声读物为很多内容创业者及团队提供了机遇,垂直细分领域的内容成为有声读物发展的重点之一,有声读物有望成为知识服务的新模式。

6、社交媒体多元化发展

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强烈激发了人们基于社交的信息传播需求。近年来,从微博到微信,社交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泛存在于虚拟社区、即时通信、移动直播、微博微信、音视频等互联网应用的各个方面。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资讯来源,微博、微信等移动端社交媒体已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以及网络舆论重要源头。

新闻资讯客户端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社交属性的培养,并加大了对自媒体的培育与扶持力度,建立自己的社群关系,打造自身的媒体生态闭环。

社交媒体不再盲目追求一时的热度,更加注重内容的持续效应,移动直播、短视频、音频等领域的兴起,社交媒体不断迭代升级多元化发展。

7、行业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2016年2月,总局、工信部联合颁布《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络出版服务做出了新的规范。

2016年6月,总局出台了《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全面细化了游戏出版服务单位的内容审核、出版申报以及游戏出版号申领等有关制度。

2016年11月,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实行“黑白名单”制度。

今年6月总局公布《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明确对从事网络文学原创提供网络文学阅读平台的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进行社会效益评估和考核。

8、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标准化方面,数字出版标准化族群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包括数字期刊标准,数字出版内容卫星传输标准,中小学教材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标准以及数字版权保护工程标准,复合出版工程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在去年相继颁布实施。

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一是通过我们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对数字内容进行版权保护。去年12月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正式竣工,并且开始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单位应用。去年11月国家发布了电影产业促进法,对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去年总局也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服务管理的规定,这都是关于版权保护的有关技术和有关的法规。

另外,司法与行政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我们各级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再创新高,审判质效稳中向好。在著作权案件中网络文学案件数量达到24%,剑网行动成果显著。社会保护方面也取得新的发展,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与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字阅读工作委员会,他们共同发起了网络文学行业自律倡议书。主要的网络文学企业和原创小说网站也发起成立了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联盟。首都版权产业联盟也联合百度、360、阿里等发布了网络广告联盟版权自律的倡议。从政府到企业到行业组织都是加强了版权的保护力度。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趋势

1、融合发展内力比拼时代即将来临

出版业融合发展拥有了更为扎实的基础,无论从主管部门层面,还是出版单位层面,对于转型升级融合发展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更为全面的布局。

“十三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质效提升的关键期,也是树品牌、创模式、见成果、产效益的突破期。融合发展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将有望形成一批有效模式,涌现更多的新兴业态。业界融合将更紧密、更深入,培育出更多新增长点。

2、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出版流程

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进入新闻出版业,在出版发行、印刷物流、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以应用,将为新闻出版业的转型融合带来更多可能性。

人工智能将让出版流程实现智能化。一是语音录入稿件。二是机器协助校稿。三是机器写作。四是增强用户交互体验。此外,人工智能在印刷领域同样具有广告的发展前景,可有效淘汰落后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3、IP运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政策层面的持续利好和版权保护机制日益完善,为优质IP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IP运营生态渐趋成熟。

2017年,IP市场将从爆发期进入理性成长期。业界对于IP的选择与运作将更加慎重,将从内容质量、品牌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等维度上综合考量。市场对IP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IP的优胜劣汰。未来IP的竞争,不仅仅是内容的竞争,还是IP生命长度,即持续影响力的竞争。

4、数字教育出版生态圈逐步形成

2017年数字教育出版的格局将初步显现。在线教育在垂直领域的模式顺利发展,将带动细分教育领域的变现;行为数据、学情数据、评价数据大爆发,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直播在数字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将拓展在线应用场景和模式,搭建直播教学平台或开设直播课程、一对一直播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时效性,实现更好的教学交互。

出版业在教育领域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出版单位以优质教学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和平台数据为支撑,以数字产品为发力点,构筑完整的数字教育生态闭环。

出版单位以更加开放共融的心态,与技术公司、互联网企业、高等院校简历合作关系。互联网企业在数字教育领域的布局将从前两年的攻城略地战略市场份额专项对优秀教学资源的占有,以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为发展基石,不断提升教学效率,构建完善的教学生态体系。

5、学术期刊集群化向纵深发展

推动学术出版发展已被纳入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增强实力、推动转型、提升品牌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搭建学术期刊资源服务平台,各期刊在资源、平台、人才、运营等方面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成为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的信访室。

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从综合性全领域海量平台向同一垂直领域(如科技、财经等)专业平台转变。垂直领域第三方学术期刊平台将大量涌现。

6、知识付费渐趋兴起

互联网迎来了内容创业风潮,付费社区、音频问答、在线课程知识付费产品表现抢眼。

知识付费的兴起,一方面是内容创业者对于知识变现模式的探索,另一方面是用户对于互联网信息获取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人们对知识获取的需求从“大而全”正逐渐转向“细而精”。

专业化细分领域的知识付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获取权威答案、经验指导和经专家见解成为用户为知识付费的最重要动因。

7、网络直播行业将迎来变革期

网络直播成为新的社交方式和营销模式。网络直播引起了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2017年将是网络直播的行业监管年,也是网络直播平台的洗牌执念。随着人们对实用性、个性化的内容需求的日益旺盛,知识型直播成为网络直播发展的新方向。

网络直播有望成为实现知识变现的新手段。直播正在快速向各个垂直领域延伸,直播+游戏、直播+新闻、直播+体育、直播+教育、直播+电商等模式将不断发展并且日趋成熟。各类直播平台在2017年将会展现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格局也将日趋明朗,这将推动互联网巨头在网络直播领域的布局。2017年网络直播孵化为IP,也将成为网络直播经济变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