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词境”与“词心”

 虹72 2017-07-13


   赵尊岳《填词丛话》卷一云:“词笔易学,词心难求。词心非徒属诸词事也。文人慧解,发于中而肆于外,秉笔为黄绢幼妇,其所涵盖养之者,要在平日去俗远而读书勤。”又卷二云:“词境与词心相为表里,亦或相反以相成,小则纳于芥子,大则广之须弥。以心驱境,无所不可,只在有笔可以达出耳。”

   填词不易,贵在一个“真”字。“真”字词之骨。性情真则语出也真,笔行所至,以心声而为之者,常得真境。填词要天资、要学力。平日之阅历,目前之处境,常与之息息相关。多读书,能医词之“俗”,何谓“俗”呢?所谓俗者,非必有庸恶陋劣之笔,同流合污、胸无是非、逐时随世、或者是刻意傍习古人者,谓之俗。

   词与诗相通,文如其人,性情中人,对待事物必有其独特之见,不可人云亦云。几千年来,古人名篇名句几经说尽,我辈欲词见成就,必有前无古人之语,然而,这关乎个人的涵养与天份,非一朝一夕之功。处当前之境界,怅触当前之情景,信手拈来,常有极妙之词句,这种“真”来于外而内心感应之。以真为词之骨者,是又更进一层的说法,即不借外来之情景引以为兴,而语意真诚者,乃内心之自然之境。境非独指景物,喜怒哀乐,也是人心中境界。故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情景杂揉之作,所见者景,所动者情。由所见而所思,由所思致所见,愈生感叹之致。以实质述景而清空言情之作,乃初入门道之作;以清空写景而实质言情者,为中乘之作。合清空、质实之笔,低回感叹之情,愚于字里行间者,是为上乘之作。如果能更上一层,写景而不嫌其质实、言情而不致蹈虚者,所谓无上上乘之作。意不晦、语不琢,是作词之条件。句若浑然天成,不假色泽,自然渊雅者,已离名作不远。

   蕙风云:“至不求深而自深,信手拈来,令人神味俱厚。”也就是说,以意不晦、语不琢为基,逐步向“和雅”、“深秀”一路走,其炼字琢句、虚实轻重、布置停匀等作为词之表,其立意真执、情味深厚作为词之内涵,均得有所讲究,能融两者为之者,词作必佳!刘永济《诵帚词筏》云:“有性灵而不流于纤巧,有学力而不入于质实,以学历辅性灵,以性灵运学力,天人俱至,自造神奇之境。”       

   词境亦谓之词心,情真境真,境界自出也…

来自【诗笺】潘文良 铃歌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