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诺,颜宁,六神磊磊,三川玲… 要干什么?

 戴眼镜的阿拉蕾 2017-07-13

题图:一土团队和戏剧大师叶逊谦探讨儿童戏剧教育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831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预警:今天文章信息很多,屏住呼吸看,惊喜在最后,手慢无

120
160 家庭申请
100 教师申请
100 志愿者申请
800 封邮件
50万 一土相关文章阅读量
35 个中国城市的朋友希望看到一土在本地落地
10 个国外城市的朋友希望一土在自己的城市落地


一土的 120 天

我们从 π day - 3.14号那天决定创办一土学校,到现在120多天,学校的进展可以说是神速。由于得到北京八十中学,美国中美文化教育中心(CCEC)的支持和合作, 我们的第一个校区落在北京朝阳公园旁边,现在招生结束,教师6月底入职,全力准备9月1日开学。(嗯还是透露一下,后来由于几个家庭的特殊情况今年无法入学,所以我们还有几个名额,欢迎“走后门”,在奴隶社会发送“招生“有信息)

最近我们请 AltSchool的教师Paul France以个人身份在北京交流三周,参与一土教师培训的同时,也和清华附小、北京中学、八十中学、朝阳区教委以及北京教育学院有深入的交流。今后我们也会通过 CCEC 和朝阳区教委,北京教育学院有深入的合作。(不熟悉北京教育学院的,它成立于1953年,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直管的成人高等师范学校,是从事首都基础教育干部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学院主要承担北京市中小学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及成人高等师范教育任务。) 

我这样一个教育的外行,真实感受到了我们体制内领导者创新的眼界、动力和魄力

我们硅谷校区筹办也已经开始,计划2017年开学。 这周六我们在Palo Alto有一个见面会,报名请看下面这篇文章,这也是我们全家搬北京之前最后一次奴隶社会硅谷聚会了。希望能看到很多朋友。

一诺 | 硅谷聚聚,聊聊教育? ETUSchool Summer Mixer

我们学校的教师职业发展体系、IT体系、学校管理体系都在快速地推进,一切都令人兴奋,但唯一的问题是,一土今年只开一个学校,只能招 30 个孩子。

一年招30个孩子,太慢了

从线下到线上

从创办一土学校的第一天,就有很多人反复问我们一个问题:一土学校是不是又是一个给高端人群做的贵族学校?毕竟一年学费 15 万呢。

我说:不是,我们的目标是让很多很多人能够尽快地受益

从硅谷起步的 AltSchool 已经做了三年多,融资 1.33 亿美金,所有校区加起来在校学生不过 400 人,每年各种费用加起来家长也要支付三万美金,即使如此学校仍然没有盈利,如果照搬他们的模式,让优质的教育惠及更多人这个目标看起来也是遥遥无期。

所以如果想让更多人受益,要换一种玩法。

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参与者都不断学习。

深入思考教育,就会发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一起来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正常的环境。所以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必然包括一个老师和家长可以不断学习成长的地方

学校之所以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就是因为社会把这个系统工程完全推给了学校。其实如果没有系统的支持和改变,学校和老师能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

另外还有两个客观原因在推动这个变化。

一是我们早已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

工业时代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白领,来构成这个社会机器上的螺丝钉,因此我们的学校体系设计,直到今天,核心也还是按照流水线的模式在打造社会“需要”的人才。但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大量的流水线工作都会消亡,逐步被软件和机器人取代,简单的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已经到了每个人的指尖,我们即将面对的世界不再需要流水线模式打造出来的人才,我们更需要有更综合能力的人才。

试想,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以前,我们的孩子如何能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中扮演着不同,但同样重要的角色,如果理念和知识没有更新,我们如何教育孩子们?

信息时代早已到来,未来会来得比大多数人想象的快,我们自己准备好了吗?

二是知识增长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可以学习的速度。

几千年以来,人类的知识一直在缓慢增长,但总量一直有限,因此历史上也出现过毕达哥拉斯,达芬奇这样的全才。长久以来,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毕业以后很多年还都在使用。但是近几十年以来,知识和信息的积累速度越来越快,进入了一个指数增长的阶段,这直接导致几个后果:

  • 每个人都只能涉猎整个知识海洋中比例越来越低的部分。

  • 知识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可能一出校门就过时了,甚至于在学校学习的就是过时的知识。

  • 学什么知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如何掌握可以高效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才重要。

  • 学习哪部分知识,如何才能学得更高效成了未来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综合上面三点,一土希望做的是超越了学校范围的,可以把家长、老师、乃至社会都包括进来的一个主动学习,互相学习的系统,我们把它叫做:

一土终身学习者社区

我们不久以后还会启动一土教育者社区,针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

一土终身学习者社区

目标:

我们希望你是一个对教育和个人成长感兴趣的终身学习者。我们希望通过社区化学习的方式,共同成长,重新梳理价值体系,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实现形式:

是一个学习者的社区,有内容,有分享,有线上线下的活动,但最最核心,是有你们, 一些在教育方面理念一致,志同道合,认同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的机会当做礼物的人。

从内容上来讲,我们会有至少每两周一次的视频直播讲座,邀请各方面领域的资深人士和大家分享。嘉宾会从这几个圈子里开始: 

  1. 我们自己的朋友圈,

  2. “一土学校“朋友圈,我们在教育界的朋友,或者创校过程中遇到的专家,

  3. “奴隶社会“的朋友圈。 

在起始阶段之后,我们会放开邀请大家自己或者大家推荐的讲者来分享。我们会有一个质量保证体系(类似奴隶社会的审稿机制)保证分享的内容和质量。

这不是遍地都是的微课,也需要有趣好玩! 奴隶社会的”不端不装,有趣有梦”,在这里一样是准则,所以你准备好了吗…...

8月份,我会和六神磊磊做一次直播,聊他如何学的语文,哈哈。

8月份,还会和颜宁做一次直播,谈学霸是怎么学习的,呵呵。

我们学校开学以后,还会有一个 Master Series (大师系列),就是请大师来讲课,由于本人是清华生物系毕业的,给大家爆个料,会请清华生命学院院长王宏伟来给孩子们讲讲蚊子是怎么叮人的,顺便也提供线上直播,给家长也科普一下。 

除了上面这些“不正经“的,我们还会有

  • 小橡树幼儿园创办人,王甘博士

  • 著名的童书出版人三川玲

  • 小多传媒创始人杨鸣镝

  • 游戏力工作室创始人《游戏力》译者,李岩

  • Michael 钱儿频道共同创始人钱儿妈

  • 原新东方四大名师之一的于浩洋

  • 当然还有我们“自己人”一土学校校长,乐行创始人,郭小月

  • 故宫和博物馆达人,一土运营总管,黄乐

这个列表现已经有几十个人了。

社区内部会分享一些独家内容,例如 Paul France 来北京期间几次活动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在耶鲁中心教育创新论坛的视频和文字。所有视频直播讲座的回顾,社区内部的文章分享,资源分享。我们还会定期就各种话题开展讨论,并内部分享讨论内容。

社区内部也会分享一土学校开办过程中的各种实践,并定期举办线下活动。

华章的技术团队会持续开发面向教育的各种产品,社区成员有机会在第一时间使用。

是不是着急了,怎么进来呢? 

产品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