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科联盟】感受英国的医疗制度

 茂林之家 2017-07-13

英国公民的医疗费用基本是全免的。但是这个前提是你首先在全科医生那里注册,并且按照医生指导的规则去做相应的检查、治疗的。不像我们国内,很多人感觉自己头痛要求做头颅CT就能做的;而且转诊到专科医生处也必须通过全科医生。如果自行去做CT,一则无处可做,二则不免费,自行掏腰包那可是不一般的昂贵。所以说英国的医疗制度设计的严密而科学,当然也是经历了从1947年开始到今日反复的摸索、修改、完善的。框架里考虑到了每一个阶层的人的利益、权利,当然每个人也具有自己应尽的义务、责任、接受监督、制约。

在英国,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身份地位,都有一名自己注册的全科医生。在通常情况下,无论文化程度如何,只要受过教育,总是知道部分健康的知识,我在坐出租车时问过司机,他明确说在学校里教过如果保持健康。只可惜因为语言的问题,我没有办法询问的更加详细,问问他学校里教了些什么?还有怎么教育的?!

日常情况如果没有疾病,也可以定期到全科诊室与护士、医生讨论有关自己的健康问题或者解答疑问(当然是要提前预约的)。比如,在参观全科诊所时就遇到一位妈妈带着儿子来咨询游泳后儿子的耳朵有些不舒服,已经确定没有问题,现在来又全科医生看看,能不能去游泳了。另一位妈妈带着2岁的小孩来看,说孩子咳嗽,而自己两天后要去西班牙度假,孩子的咳嗽严重吗,能不能适应旅行?

他们来就诊,都是先打电话咨询,如果电话接听者回答了问题,而且病人满意,就不需要来诊所。如果不满意或者电话接听者认为需要看本人,病人就按预约来到诊所,先由护士接待。护士接诊后询问病史,并做一些简单的查体,甚至有些护士还有处方权,能够开部分药物。如果在护士这个层次接待后病人认为问题解决了,此次就诊就结束了。如果自己不满意或者护士认为需要转给医生,护士就会帮你预约某个本诊所的医生,可能是当天看,也可能是第二天或者第三天看某一位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看过,如果问题解决了,就诊就结束;如果没有解决,全科医生就开相应的检查单,转诊到专科医院做检查或直接转诊给专科医生。

他们的信息系统非常完善而严密,每一个接诊者对病人的情况都进行详细记录,而且不是纸质的病历,而是全部电脑里,在网上。在你被转诊后,你还没有到下一位医生面前,那位医生已经从网上看到了你的所有信息,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就诊经历,所用药物,此次就诊问题等。

比如那位2岁咳嗽孩子的妈妈是有护士接待的,护士认为孩子咳嗽是一般的感冒,而且已经服药了,在好转,可以回家继续用药就可以了。但是妈妈认为不行,希望看医生。护士就预约了一位全科医生,是下午3:30(来护士这里是上午10:30),并在病历上(网上)写到:妈妈说2天后需要旅行,希望医生判断一下孩子的情况是否适宜旅行。也就是在这位妈妈来到全科医生面前时,医生已经全面掌握了她的情况。

又比如,一位中年女性第一次被诊断“糖尿病”,那么她就首先被转至“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学校”,在那里学习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学习怎样控制饮食、运动等有关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学习一个月后回到全科医生这里,定期检测血糖,判断是否控制的好,是否需要用药;每次测量的血糖数值都在这位患者的名下,清楚的标记着。如果病人需要用胰岛素了,则又要去学校学习有关胰岛素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每一次行为、数据都有记录,有据可查,我想他们的临床研究就是这些详尽资料的总结,无须像我们一样做科研需要额外的工作量,不是工作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所以,在这个制度内,每一个环节都丝丝相扣,各负其责,恪尽职守,相互制约;严密的制度,保证了各方的利益、权利;同时也制约和监督这权利的运行。病人的过分要求,多会被拒绝的;全科医生如果懒惰,不愿多看病人或者被病人投诉、或者他所负责的辖区急诊病人增多,那么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就会约谈你,下一年度的政府服务性项目就不会给你,在你的诊所注册人数会减少,那么经济收入就会受影响。专科医院或医生也同样受到行业内或外部的监督。而且相比之下,医生收入和地位都很高,竞争也很严重,所以大家都很珍惜自己的荣誉和地位,按规则努力工作,不马虎从事。

作者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全科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来源:好大夫在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