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伤科120首方剂趣味记忆

 华医文化 2017-07-1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了骨伤科120首方剂,骨伤科医生都应该掌握,而且三甲医院检查时要访谈这项内容。大家在临床工作很忙,很难有余暇专门背诵这些方子。我也同感,于是编了《骨伤科方剂120首趣味记忆,不知是否符合其他医生的记忆习惯,希望有助于哪怕一部分人的记忆,我也满足了。其中,有效方剂歌诀,可能有些低俗,但是方便记忆,请予理解和指正。此后,我将陆续发出,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120首方剂(2017版)

目录

一、解表剂

l  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1、解表清里

l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二、清热剂

1、清气分热

l  白虎汤(《伤寒论》)

l  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

2、清营凉血

l  清营汤(《温病条辨》)

l  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3、清脏腑热

l  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4、清虚热

l  清骨散(《证治准绳》)

5、清热利湿

l  五神汤(《洞天奥旨》)

6、清热解毒

l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l  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l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l  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l  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治疗梅毒

l  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l  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l  透脓散(《外科正宗》)

l  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

l  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

l  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三、理气止痛

l  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l  金铃子散(《圣惠方》)

l  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l  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l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l  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l  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

四、理血剂

1、止血剂

l  十灰散《十药神书》

l  四生丸(《妇人良方》)

2、攻下逐瘀剂

l  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l  鸡鸣散(清·《伤科补要》)

l  抵当汤(《伤寒论》)

l  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l  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3、活血化瘀

l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l  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l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l  黎洞丸(《医宗金鉴》)

l  七厘散(《良方集腋》)

l  八厘散(《医宗金鉴》)

l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l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l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理伤续断方

1、接骨方

l  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

l  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

l  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

l  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养筋方

l  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

l  补筋丸(《医宗金鉴》)

l  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

3、损伤中期,

l  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

l  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

l  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l  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

l  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

六、除痹剂

祛风、胜湿、散寒

l  蠲痹汤(《百一选方》)

l  三痹汤(《妇人良方》)

l  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l  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

l  乌头汤(《金匮要略》)

l  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

l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l  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l  海桐皮汤(《医宗金鉴》)

l  防风汤(《宣明论方》)

l  宣痹汤(《温病条辨》)

l  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

l  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l  薏苡仁汤(《类证治裁》)

l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七、温经散寒

l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l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l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八、补益剂

1、补气

l  独参汤(《景岳全书》)

l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l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补血

l  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l  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

l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补养气血

l  八珍汤(《正体类要》)

l  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l  归脾汤(《济生方》

l  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

l  圣愈汤(清·《伤科汇纂》)

l  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l  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

l  五痿汤(《医学心悟》)

4、补阴

l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l  左归丸(《景岳全书》)

l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l  虎潜丸(《丹溪心法》)

l  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

5、补阳

l  右归丸(《景岳全书》)

l  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

九、治燥剂

l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

十、消痰逐瘀散结剂

l  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l  犀黄丸(《外科全生集》)

十一、外用药

l  太乙膏(《外科正宗》)

l  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l  四黄膏(《证治准绳》)

l  陀僧膏(《伤科补要》)

l  金黄膏(《医宗金鉴》)

l  定痛膏(《疡医准绳》)

l  乌龙膏(《伤科补要》)

l  象皮膏(《伤科补要》)

l  万灵膏(《医宗金鉴》)

l  丁桂散(《外科传薪集》)

l  九一丹(《医宗金鉴》)

l  八宝丹(《疡医大全》)

l  白降丹(《医宗金鉴》)

l  玉露油膏(《药蔹启秘》)

l  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l  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

l  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

l  红灵丹(《中医外科学》)

l  金黄散(《医宗金鉴》)

l  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l  桂麝散(《药蔹启秘》)

l  千金散(《万病回春》

l  冲和散(《外科正宗》)

一、解表剂

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紧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歌诀】荆防败毒二活梗,柴前枳壳配川芎,

        茯苓薄荷甘草使,风寒夹湿有奇功。

【趣味记忆】荆防败毒钱财穷,可干二活福更薄 。

【翻译】荆防败毒钱财穷--- 芥、风、败毒散,胡、胡、川芎?

     可干二活福更薄--- 枳草、羌独活苓、桔

4、清虚热

97.清骨散(《证治准绳》)

银柴胡5克   胡黄连3克   秦艽3克   鳖甲3克

地骨皮3克   青蒿3克     知母3克   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每日叁次,每次9,冲服。

【功效】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骨蒸潮热证,表现为午後或夜间潮热,骨蒸心烦,形瘦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证属阴虚内热、虚劳骨蒸者,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解】银柴胡---善清虚劳骨蒸之热,而无苦舌之弊,为主。

胡黄连、知母、地骨皮---入阴,退骨热以治骨蒸劳热。

青蒿、秦艽---清伏热,共为辅。

鳖甲---咸寒,滋阴潜阳,并引入阴以清热,为佐。

少用甘草---为使,调和诸。

【歌诀】清骨散主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趣味记忆】清骨散:清朝识甲骨,老母叫二胡搞甲骨文

【翻译】朝识甲---清、骨、散。

老母教二胡搞甲骨---、知、秦、银柴胡胡黄连、

、鳖、地皮。

5、清热利湿

73.五神汤(《洞天奥旨》)

  茯苓30克  车前子30克  金银花90克  牛膝15克

  紫花地丁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利水。

【主治】 多骨病,腿痈,委中毒,下肢丹毒等。本方可用于治疗脉管炎、疮疡等外科疾病。有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肾盂肾炎、膀胱炎、疔疮并发手指骨化脓性骨髓炎等有较好疗效。

【方解】 伤后湿热瘀结于下焦,则水道不利,小便赤痛;热毒蕴结于肌肤,则痛肿。治当清热利水,行瘀散结之法。方中

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

银花、地丁---清热解毒;

牛膝---引血下行。

诸药合用,既能清利水道,又能解毒散结。

歌诀五神汤用地丁苓,牛膝银车湿热清。

        诸种疮疡和肿毒,四肢丹毒悉能平。

【趣味记忆】五神坐金车,紫花牛领着。

【翻译】五神坐金车---五神汤银花、前子。

        紫花牛领着---紫花地丁、 膝、茯

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明矾、砒石、雄黄、乳香

【功效】祛腐化管。

【主治】治痔疮、瘘疮翻花、瘿瘤、瘰疬、疗疮、发背等腐肉不祛或有瘘管

【歌诀】三品一条枪最灵,雄矾砒信毒无情,

        乳香细研共搓线,疔疽疬漏总能平。

【趣味记忆】凡胸屁乳。/三品凡胸,屁点大的乳。

【翻译】凡胸屁乳---明黄、石、香。

99.桂麝散(《药蔹启秘》)

麻黄5钱,   细辛5钱,  肉桂1两,  牙皂3钱,

生半夏8钱, 丁香1两,  南星8钱,  麝香6分,

冰片4分。

【歌诀】桂麝散治阴寒侵,皂角半夏天南星,

        麝香肉桂梅花片,麻黄丁香北细辛。

【功效】温经通络、化痰消肿。

【主治】一切阴疽、流注等,未溃者。

【用法用量】上为极细末。掺膏药内贴。

【趣味记忆】桂麝散兵造丁,射下肉麻新星。

【翻译】桂麝散,兵造丁---桂麝散,片、牙皂、丁香。

射下肉麻新星---香、生半、 桂、黄、细、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