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晕的辅助检查——贵在精而不在多

 吕康悠然 2017-07-13

“头晕”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患者,但严格来讲,“头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仅仅只是某种或某一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其对应的疾病谱相当广泛,涉及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精神科以及其他内科系统,并且由于“头晕”一词具有显著的主观性和非特异性,不同的患者口中所述的“头晕”代表的含义可谓千差万别,据不完全统计,患者所描述的头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4大类的含义:①伴有环境运动错觉(视物旋转)或自身运动错觉的眩晕;②头重脚轻感,具体又可分为站立及行走的不平稳感(行走时的晃动,踩棉花感);定向障碍及意识模糊状态(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度下降,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③晕厥及晕厥前状态(头昏,虚弱无力,大汗,眼前发黑模糊);④焦虑,紧张感(头部紧缩感、压迫感,常伴有心跳增快,紧张不安感)。因此,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医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向患者询问头晕的相关细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上图显示的,就是人体最重要的平衡维持系统——前庭系统,主要包括中枢前庭系统和周围前庭系统,两者以前庭神经节为界。中枢前庭系统具体又包括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皮层等诸多结构;周围前庭系统则包括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及前庭神经。当中枢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时,临床中我们更多的依靠各种MRI成像方法去评估病变的范围及性质。而针对周围前庭系统病变的检查,按照其检查的靶器官的不同,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①周围前庭系统的检查:包括视频甩头试验、眼震视图、转椅试验、前庭肌源诱发电位检查;②针对邻近结构——耳蜗的检查,如电测听、耳蜗电图、耳声诱发电位检查等。

此外,在初步明确病变受累部位之后,有时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医师尚需根据需要开具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如对于检查结果提示双侧前庭功能下降的患者,医师常常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饮酒史,并完善特殊感染(包括梅毒、HIV等)、血沉、C-反应蛋白、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等相关指标的检查。而对于深感觉障碍的患者,则需要进一步完善血糖、叶酸、维生素B12等检查。

综上所述,头晕涉及的疾病谱广泛,辅助检查手段极其宽泛,因此在辅助检查的选择上需要因病而异,因人而异,需要充分体现个体化诊疗的医疗指导原则。因此,在您就诊之初请尽可能为医师提供准确的病请描述(包括头晕的类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并配合完成诊室内初步的体格检查,这将十分有助于医师选择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以便于我们以最经济高效的途径明确诊断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