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是一种从内炼养心性的养生艺术,并无什么奥妙与神秘,其基本原理只有一个字“静”,在学理上讲属于主静派哲学,能让人由静以通绝对本体,而与天地万物宇宙打成一片。如何清净其心,使其能至一念不生和一尘不染的境地,这就全在功夫锻炼。坐,只是一种较易使人心神宁静的姿势和方法而已。初习静坐,一上坐便即杂念沓来,妄想纷飞,欲要其不想便欲要想,越要斩断念头便越斩不断,越要万缘放下便越是放不下。初下手偶得无念境界,心地清净,然而不一会功夫便有念头又起,妄想又来。如何降伏其心,使不散乱,我所常用的是系心法和息心法。也就是守窍功夫,观妙功夫。致静,是一种入圣的门径和方法,不可等闲视之。 当静坐时需宽衣解带似的气可以行往自如,如在床上打坐则应为木板床。静坐姿势以跏趺坐为上,即所谓双盘,中老年人不能双盘的单盘也可,此两种坐姿易收养神气稳坐长久不易动摇,双手结太极印或如来印置于脐下,两腿之上。正头竖颈直脊,不可弯腰驼背,口宜闭合,开口则气散,唇齿相扣,舌微抵上颚。二目垂帘返照泥丸片刻,导引内视脐下,即所谓辉光凝神寂照下丹。目为神窍,全开则伤神,全闭则容易昏沉甚至入睡,故取垂帘。寂照下丹可使肾水上升心火下降而得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效。两耳返听不逐声源。耳为精窍,极听伤精,返听于内不但可以养精,而且有助于寂心。道家以耳目口为外三宝,精气神为内三宝,斩绝外三宝,缄固内三宝,精心凝神止念使不外漏。 静坐的另一要领是守窍,静坐有守窍的也有不守窍的,一般打坐采取守窍的方法就是精神统一意念集中守住身体某一窍位而言。也就是心系一处的办法。守窍的部位很多,随老师的指点而各异,普通常用的有守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命门、涌泉等。初学以守下丹田最为稳妥(具体守窍上中下丹田之别,在内丹公众号13日文章内有详述,此处就不累述了。关注内丹公众号:neidan360即可查阅。)下丹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左近,。守窍的要领是因任自然勿忘勿助,在似守非守之间,有意无意之中的状态下进行,万万不可太过勉强,久而久之便可杂念断灭而至一念不生寂然不动的境界。到了寂然不动的境界真火自生且有感遂通,种种神通可悟。 静坐的次一要领是呼吸,又称调息,内家拳武术家中医家及养生家们称之为吐纳,人人都会呼吸,然而真懂呼吸长寿健康法的却不多。初学静坐的以采取自然呼吸法,鼻吸鼻呼为主,这是炼气功夫对呼吸训练的一个起点。呼吸要领有一“四字诀”即“细长深匀”。细以耳不闻声息为原则,长,一呼一吸频率变慢,但切忌故意强行闭气。深者以息息达到下丹田为初功小成,次之到达会阴,再次至涌泉或足踵(到达次,已是真人境,庄子曰:真人之息在踵,即是此。)。匀者即柔和自然均匀。 最后静坐后应注意收功。简而言之就是加点动功,并无神秘之处,网上、书上都有介绍,不无详细。类似搓脸搓耳搓手,按摩全身等,都可,就是不要出功后猛然站起即可。 静坐法唯一心法就是一个静字,数息、念字、止念、一灵独觉、心息相依,甚至佛家念佛等法门均不过要回归一个静字,适合自己哪个就用哪个,总要求是一念不生为第一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