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艺术史:古代埃及美术【3】

 艺术宝库美术 2020-03-10

原始、古代美术

埃及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埃及是尼罗河赐与的礼物"(希罗多德),尼罗河由南向北纵贯埃及,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一条狭长的绿洲。在这里产生了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5000年,埃及社会出现了阶级的萌芽,公元前4000年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统一的专制王朝。国王被尊为法老,既是人间君主,又是太阳神之子,利用宗教的神秘力量来统治国家。此后的埃及经历了古王国(前3000—前2300)、中王国(前2150—前1700)、新王国(前1071—前332)三个统一时期。

一、古代埃及美术的特点

     埃及是古代东方奴隶制专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具有从法老到大臣、平民、奴隶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奴隶主服务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专制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好大喜功,法老不惜用数十万奴隶为自己建造陵墓、庙宇,雕凿巨像,表现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基本法则和程式,并且迫使艺术家用美化的方法来表现对象。

     古代埃及艺术的形式和表现程式在3000年间基本处于稳定少变的状态,总的说来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这种缺少变化的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埃及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种封闭的状况。它的周围是海洋、沙漠、高山,仅东面有苏伊士地峡与亚洲相通。与外界的隔绝造成了文化发展上的单一状况。

     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埃及人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甚至法老也必须借助宗教力量来统治国家。埃及人相信"灵魂永生",认为在肉体死后,灵魂不灭,只要尸体保存得好,灵魂可以得到永生。埃及人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修建庙宇和陵墓上,对尸体的保存和坟墓装饰特别关心。

二、古王国美术

  古王国时期的美术以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壁画尚处在初期阶段。

  建筑: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在古埃及人观念中, 陵墓是永久的栖身之地,它甚至比宫殿更为重要。王朝初期,埃及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头建筑,里面放着装有木乃伊的石棺,这种长方形石墓叫"马斯塔巴"。后来,随着陵墓的扩大,原来的一层马斯塔巴变成了由大到小的几层相叠的梯形金字塔,其著名代表是撒卡拉的台阶金字塔。到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是其主要代表。吉萨金字塔中最大的是胡福金字塔,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各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是一座四方尖锥形庞然大物。它由230万块2.5吨重的巨石垒成,石缝间未用任何粘合物,但却非常严密。金字塔内部有入口、走廊和通气管道,中间有石室存放法老的木乃伊。

  金字塔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它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站在它的脚下,人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金字塔的外观对称、稳定,它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印象,尤其是它屹立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之中,象纪念碑巍然耸立在炎炎烈日之下,象征着法老的威严地位不可动摇。

  雕刻:埃及雕刻程式在古王国就已形成,以后被当作典范沿袭下来。雕刻程式有: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几乎没有感情表现;5.雕像着色,眼圈描黑,有的眼球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效果。

     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它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成。雕像身长约57米,面部为5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它头戴菱形巾冠,前额雕刻着圣蛇,两眼直视前方,面部仍保持着哈夫拉的相貌特征和威严气派。由于岁月和风沙侵袭、战争的破坏,它已鼻崩目残,在风沙弥漫、日影昏暗之时,远远望去,残破的脸部显示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和奇异莫测的神情。

狮身人面像

  《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线条柔和舒展,在严格的程式限制下表现了王子敏感而多疑的性格以及他妻子的端庄美丽、长衣亦遮不住的灵巧身躯。这一组雕像完全保留了原来的着色,黑檀木做的眼珠,目光炯炯有神非常逼真,是古王国雕刻的杰作。坐像集中体现了埃及王族的雕像规则:人物正襟危坐,双腿并齐,男子右手横陈胸前,左手置于膝上;女子双手护胸,面容平静严肃,没有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流露。

《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

这一时期的帝王雕像代表作还包括《哈夫拉法老雕像》、《门考拉王和王后》等,都具有体态健壮、面容俊美刚劲的特点。

《哈夫拉法老雕像》

《门考拉王和王后》

  《村长像》和《书吏凯伊》是古王国时期写实主义的杰作。《村长像》表现了具有农民气质的王子卡珀尔柱杖而立的形象,当时,王子作为王家族庄园的管理者,类似工头的地位,在田间监督奴隶劳动,兼及组织人力筑坝修水渠。生动的神情和鲜明的个性表现出艺术家惊人的观察力和把握力。

《村长像》

《书吏凯伊》表现了一个盘腿而坐的中年男子手握笔杆,展开纸草长卷、双目凝视前方,似在全神贯注聆听的表情。雕像生动刻画了人物内在的精神和聪慧以及长年从事文职工作所特有的体态特征。

《书吏凯伊》

斯芬克司像又叫塔尼斯的人面狮身像,长220厘米,被确认是阿门哈特三世的雕像,在埃及同类雕像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在于人的脸上长出了狮子的耳朵,并用厚厚的鬣毛把头、胸、肩包了进去,从而增强了头部浑厚凝重的效果,充分显示了庄严威武的力量。

《斯芬克司像》

阿门哈特雕像是中王国时期雕刻的最高成就代表,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在古王国时期那种绝对的威严观念已经开始削弱,开始注重人物的情绪刻画。

《阿门哈特雕像》

《装饰门》是第五王朝时期作品。这件装饰门实际上是一件木刻作品,门的三面刻满了象形文字和立于两侧的男女立像,门楣上有男女相对而坐,均以对式结构,十分庄重美满和谐。

《装饰门》

     浮雕和壁画:在古埃及,浮雕和壁画有着共同的程式:①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②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③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④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⑤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

  古王国时期的浮雕代表作《纳米尔石板》、《猎河马》等都严格遵循这些程式。

《纳米尔石板》

  古王国时期的墓室壁画为数不多,其代表作《群雁图》,构图别致,刻画写实、生动,设色和谐动人,整个画面富有诗意。

三、中王国美术

  中王国时期,战乱频繁,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崩溃,地方贵族势力强大。这一时期美术成就远不如古王国时期,但在建筑、墓室壁画方面仍有独特成就。

  建筑:这一时期不再有古王国时期那样宏伟的金字塔,取而代之的主要建筑是庙宇。如门图普太普享殿,由两层平台相叠而成,顶上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从中王国开始,庙宇入口处两侧出现了方尖碑,上面刻有国王的名讳、封号,其中以法老谢努塞尔特一世在太阳神庙前建的方尖碑最为有名。

  墓室壁画:在中王国时期的地方贵族陵墓中,壁画逐渐流行。壁画在程式上仍遵循古王国传统,但表现风格显得更加活泼、圆润和优美。如霍姆荷太普王子墓壁画《饲养羚羊》中,画家没有被程式所拘束,画得随意自由。

        古埃及人在色彩的运用上,极其喜欢赭石、黄、绿和白,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到处是沙漠和绿洲,沙漠是黄褐色的,绿洲是绿色的。

阿门哈特石碑》

  这是古埃及中王国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000年)时期彩色浮雕作品。彩色浮雕类似于立体绘画,形象微微凸出于壁面,外轮廓仍勾线填色,背景空白处阴刻象形文字以表达画中含意。画中人勾肩搭臂形成一个整体。人物和景物都被置于一个平面,在一条水平线上进行构图安排,极富装饰性,造型程式化富有简练概括单纯的美感。

雕塑:在中王国时期的墓室里还流行一种小型的木制雕刻。最有名的是在阿西尤特地方的一个将军墓中发现的有80个战士组成的队列雕像,像高40厘米,有弓箭手和枪盾兵。其中的弓箭手是来自努比亚的雇佣军。

《墓室里的战士》

四、新王国美术

  新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制统治重新巩固,国势强盛,经济空前繁荣,进入了埃及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美术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从制作技巧上看,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第十八王朝时期,法老阿蒙荷太普四世进行了一场宗教改革,主张崇拜太阳神"阿顿",自命为"埃赫纳顿"。在改革期间,艺术曾一度出现摆脱传统的程式约束,以写实来表现对象的局面,给新王国时期艺术带来了勃勃生机。

  建筑:新王国时期建造了大量的神殿、享殿、方尖碑等纪念性建筑,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享殿沿代尔·埃里·巴哈利山脚地势高低分布成三层建筑,各层前面有柱廊,中间有斜向通道连接各层。垂直的山崖与白石构成的柱廊相互映衬,形成统一的整体。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

        柱廓的每一根方柱前都有与方柱一样高大的女王全身立像。立像双手交叉于胸前,一手握着生命之匙,一手握着象征着权力的权杖,这是法老特有的姿势。

  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尔克神庙是新王国时期的著名建筑,神庙的外形均为长方形,沿一条中轴线建成。卢克索神庙的圆柱线条优美,形状宛若绽开或闭合的纸莎草花。卡纳尔克神庙的圆柱殿有石柱134根,每根柱子直径为3.5米,柱头呈纸莎草花形。殿堂仅以中部和两旁屋面的高侧窗采光,使殿内光线阴暗,造成神庙所需要的幽深、神秘的气氛。

《卡纳尔克神庙》

  第十九王朝的阿布-辛姆贝勒神庙建于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它的宏伟无与伦比,正面有四尊与山体相连的拉美西斯二世像,高达21米。神庙内的柱子雕成人形,石壁上刻满象形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活与功绩。这一神庙是王权神化的集中体现。

《阿布-辛姆贝勒神庙》

  雕刻:新王国时期的雕刻又开始出现古王国时期的繁荣,出现了真人大小的雕像和巨型雕像。刻画的重点由脸部扩大到对手、脚的表现,尤其是埃赫纳顿时期的法老雕像也开始出现有表情、有个性的描写。《埃赫纳顿法老像》是埃及雕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并不俊美的王者像,真实的表现了这位法老的外貌:长脸、大头、细脖、大腹便便。这种写实的表现显然得到了法老的支持。

《埃赫纳顿法老像》

《纳菲尔提提王后像》是埃赫纳顿之妻肖像。这是一尊着色石灰岩头像,容貌清秀,线条柔和,脸部洋溢着活力和东方女性的端庄高雅之美。

《纳菲尔提提王后像》

  埃赫纳顿的宗教改革随着他的去世而结束,以后的艺术仍然恢复了旧有的传统,但埃赫纳顿时期的美术仍然对以后的十九王朝雕刻艺术产生了影响。

  壁画:新王国时期,壁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它主要用来装饰宫殿、庙宇和陵墓,其中保存最多的是墓室壁画。它的内容多表现主人生前奢侈豪华的生活以及仆人们从事耕牧劳动的场面,具有明显的世俗性。在形式上,它继承了古王国、中王国的传统,但处理手法更纯熟、大胆、自由多样。在常见的军事、狩猎、乐舞、宴饮等场面上,对人物姿势的描绘更为生动自如,大多具有鲜明的享乐倾向。如底比斯的纳赫特墓中的宴乐场面,其中有三个女乐师形象极为优美。艺术家透过轻盈透明的衣裳把三个妙龄女郎的躯体画得若隐若现,娇憨动人的姿态、华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达到了极为和谐的境界。底比斯尼巴姆墓室中的《渔猎图》、《舞乐图》以同样的手法表现了贵族的享乐生活,充满了喜悦的气氛和轻歌曼舞的情调。

《三个女乐师》

       艺术宝库带你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