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诗人”一路走好 第B04版:文化 20170714期 济南时报

 zcm1944 2017-07-14



  


在山东乃至全国,一提起苗得雨三个字,一些60岁左右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说,“我是读着苗得雨的诗成长起来的。”记者昨日从山东省文联获悉,7月12日23时,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被称为“孩子诗人”的山东著名诗人苗得雨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在济南逝世,享年85岁。定于2017年7月16日下午1:30,在粟山殡仪馆第一告别厅举行告别仪式。
他这一生“把山东的诗都写尽了”
  山东省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苗得雨是山东沂南县人,1932年3月生,12岁就开始写作,随后因被媒体称为“解放区的孩子诗人”而享誉全国。他14岁时创作的《走姑家》在解放初期就收入山东省小学三年级《国语》课本;48岁时创作的4行小诗《燕》——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小燕儿,/衔着春光飞来,成为名符其实的大作,不仅收入《中学生课外读本》《中国当代文学教材读本》,还收入了《中外名诗三百首》。因此有人将他的诗称作“诗歌编年史”。
  在原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作家王延辉眼中,曾经作为他老领导的苗老,尽管当时是令人敬仰的著名诗人,但却和蔼可亲,非常关爱晚辈。“尤其是在创作力方面,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就算到了晚年,苗老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歌咏写作。苗老的诗始终与时代同步,他是一位时代的歌者。”
  当代著名诗人、苗得雨老人的好友雷抒雁曾说,“山东的诗都让苗得雨写尽了”。确实,创作70余年,他一生发表诗歌4000多首。在苗老眼中,生活处处皆诗歌,作为一名诗人,要走到哪写到哪,看到哪写到哪,他曾说:“一个作家要做到‘蹲、跑、飞’,是深入生活的三种方式,是点、线、面的三个层次。要深入生活,多走多看。”几十年来,他跑遍了中国大江南北,所到之处,皆留诗篇,他曾在德国、奥地利访问一个月零六天,就写出百余首诗歌、十几万字散文。
  2015年,苗得雨被中国作家协会列为“抗战作家”。有评论家称:“读苗得雨的诗文,都会时不时地,有意无意地浸洇出一种民族性、时代性、现实性、历史性、传奇性和预见性,让人读着不是热血沸腾,就是浸透灵窍,给人一种彻悟之感。”诗论家周良沛也曾说:“我相信:郭沫若的《女神》绝不能顶垮刘大白的《卖布谣》;艾青的创作成就再大,也不可能取代苗得雨。”晚年保护山东戏曲,父子相传
  此外,苗得雨还把一生的阅历、平日的思考写成散文和随笔,他的散文包罗万象,对于往事的沉思、旧友的怀念、现实的针砭时弊、生活中的趣事等无所不及。
  就算到了退休,他也依旧不闲着,除了写作,还加入到保护山东戏曲的行列。据了解,苗老曾写过一篇短文,名叫《有个梆子调快要失传了》,发在报纸上并破例附上了曲谱。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天津的读者看到了这篇文章与他联系,说苗老脑海中的梆子调叫做靠山梆子,也叫溜山梆子,在临沂费县汪沟镇一带,好些老人还会唱。最终,经过苗老呼吁,费县组织起剧团,对靠山梆子进行深入挖掘。此外,他还深入研究《沂蒙山小调》的源头,经过一番探寻和考证,最终得出《沂蒙山小调》起源于沂蒙山区当地的花鼓调。
  受苗老影响,他的长子苗长水也成为山东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家,著有中篇小说集《犁越芳冢》、《染坊之子》等,先后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国家第十三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等。
  “苗得雨的一生,是在文艺百花苑地笔耕不辍、硕果累累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省文学艺术界的一大损失。”山东省文联相关人士表示。 (记者石晓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