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浪屿之谜:人们口中“脏乱挤”的小岛,凭什么申遗成功?

 青木森森 2017-07-14

“鼓浪屿,从此成为国中之国。”一位在这个1.88平方公里小岛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老岛民,在电视机前看到鼓浪屿成功入围《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 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2017年7月8日16时44分,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进入“鼓浪屿时间”。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审议的“提问”环节,竟变成多国对鼓浪屿的“点赞”环节。


然而,在这侧大门之外,这个结果却遭部分国人的质疑:“除了攒动的人头、散落的景点、强买强卖的黑市,这个被旅游业过度透支的小岛,真是令人神往的“世遗”吗?   

图via网络 | 1930年的鼓浪屿旧景


鼓浪屿的申遗成功

是传说中的“申遗水平下降”,

还是说,我们根本未曾了解过她?




1

鼓浪屿,被旅游业耽误的“世遗”

喊冤:从未说过自己是“网红”

气势浩伟的中国长城、“世界奇迹”秦兵马俑、“皇家园林”颐和园、佛教“巅峰奇作”云冈石窟...这些都是中国世遗的“掌中明珠”,中华历史的瑰宝。而排列在第52位的“新人”鼓浪屿,这个让西方遇见中国的桥头堡,却长期被冠以“旅游圣地”之称。   


在旅客的认知中,鼓浪屿是“网红店”鼻祖的聚集处与“小清新”的朝圣地。“人满为患、摩肩接踵;景点散落、黑导盛行...鼓浪屿成'世遗',这其中是否有水分?”一位网友吐槽质疑道。   

图|via网络  这是一位游客拍摄的鼓浪屿。岛上人潮汹涌,正逢“旺期”。



当这座“海上花园”被多数人发现、去景仰、去神往,这应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他们踏上鼓浪屿之时,目光却往往被充满烟火气息的商业街吸引。


烧烤摊中的缭绕黑烟,早已将数百座红砖古厝建筑所遮盖;人们拿着盖章,在各种手信店中排起了长龙;游客匆忙地在各种美食网红店中穿梭拍照...再也没人去关心那些百年建筑的故事。       


更何况,鼓浪屿从未承认自己是个网红。 





2

鼓浪屿,你凭什么征服世界?

弹丸小岛,却创造了150个“最”


“这里,曾上演过波谲云诡的历史剧情;曾是明代郑成功屯兵操练、对抗清兵的军事据点。”除此外,它还创下了150个“中国之最”:中国足球起源地之一、最早创立幼儿园、第一个没有车辆的地方;郑成功、秋瑾、林语堂、林巧稚等名人,更是与这片浪漫热土结下不解之缘。 

图|via网络  一张珍贵的旧照,开启了中国男足新篇。这是在番仔球埔拍的一张老照。当年,传教士山雅各把足球从故乡英国带到这座小岛上。可以说,鼓浪屿是中国足球的起源地之一。  



鼓浪屿为何能申遗成功?除了一段段见证中国近代史的文化传奇,最直接展现这项价值遗产的,是这51组历史建筑及宅院遗存---它见证了亚洲全球化早期的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林语堂故居、“别墅之最”八卦楼...每一处遗存,都是一部见证中西文化交融的史书。   


作为鼓浪屿的地标建筑,八卦楼位于鼓浪屿笔架山东北隅半山坡上,其背后传奇一度被当地人流传:据闻,建筑原主人林鹤寿为建这幢建筑花费了足足13年,不惜花重金投掷。在大楼快建成之时,林家资产亦被八卦楼拖垮。迫于无奈,主人远走,自此人去楼空。        

图|via 网络  鼓浪屿建筑的杰出代表,称为'小白宫'。



实际上,鼓浪屿上还有多国领事馆旧址,其建筑风格各异,因而被称‘万国建筑博览’。而它们,则是中西文化结合的重要见证者。


如今,许多建筑由于历史沿革,或由于产权混乱,如今有的是私人住宅,有的为公司占用,有些则空关多年。 





3

进入“世遗”名录,并非终点

想办法让它“留得下,活起来”


鼓浪屿申遗成功,在庆贺之余更应清醒。毕竟,申遗不是最终目的,更好的保护才是未来之选。如今,中国通过52个“世遗”,把最丰富的基因库和最具悠久文化的代表作推向世界。 


然而,保护与利用之尴尬,是“世遗”的心结:如何让文化遗产走下“神坛”,亲面民众?又如何对这些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在面临挑战之前,数字化保护必不可少。 

图|via四维时代   这是一座拥有两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为旅美华侨回故乡建造。现已成为当地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事件的实物载体。(无人机拍摄+三维数字化扫描技术,精准采集整个区域每一处自然地理信息)    



无论遗址如何修复和保护、如何“以旧修旧”,总体还是会处于一个退化的趋势。三维数字化技术,或许能够让这些遗存“容颜永驻”。  

图|via四维时代  让文化遗产“留”下去、“活”起来。



如今,鼓浪屿申遗成功,能让国人甚至全世界把目光投注在这片美丽的新世遗身上。数字化技术的加持,让游客不上岛漫游世遗美景。如此一来, 也能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的老化进程。点击下方,开启漫游)




 九年申遗、五年整治。

 鼓浪屿申遗成功,无疑是一次文化里程的登顶。

 但世遗并非“镀金”,绝不能沦为旅游商的招牌。

 让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告别商业化怪圈,

 重返文化与理性,成为一座博物馆岛。 

 这是我们最大的期待。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