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如何养生?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怎么说?

 芳草书屋676 2017-07-14
[03]
《黄帝内经·素问》
饮食养生


首先,省苦增辛,适当食寒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偏旺则克肺金,味苦之物可助心气、味辛之物可助肺气。因此,夏季一般不主张多吃苦味食物,以免心气过旺。辛味归肺经,多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可防夏季心脏功能过强引起的肺脏功能虚弱,所以夏季特别是素有肺病的人应该适当多吃些白萝卜、葱、姜、蒜等辛味食物,如民间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谚语。


酷暑盛夏,阳热盛极,出汗很多,常感口渴,可适当食用味苦性寒的食物,以制约阳热之气太过,帮助体内散发热量,并补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生津的作用,如苦瓜、芥菜等苦味食物,或西瓜、绿豆等寒性食物可经常食用,也可适当用些冷饮。但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凉菜、生冷瓜果等。否则,食冷无度会使胃肠感寒、脾胃阳气损伤,引起疾病。

其次,春夏养阳,清淡营养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盛夏,列日炎炎,暑气逼人,人们汗液大出,阳气易于耗散。加之许多人不知夏季如何养阳,常常乘凉外感风寒,饮冷内伤寒湿,使阳气进一步挫伤,所以人们阳气多有亏虚。故本篇指出要“春夏养阳”。如元代养生家丘处机《摄生消息论》主张夏季“宜桂汤、豆蔻、熟水”,在我国各地也都有夏季吃羊肉、狗肉或鹿茸、附子等补养阳气的习俗。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常形成阳气在外、阴寒内伏的状况,同时夏季胃酸分泌减少,加之饮水较多,冲淡胃酸,导致机体消化功能较弱。但夏季由于出汗较多,睡眠不够,常常致使人们能量消耗较多。因此饮食调养应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宜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并适当选择酸味的、辛香味的食物以增强食欲。但是,清淡不等于素食,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营养失衡。所以在夏日不要拒绝荤菜,可适当摄入一些瘦肉、鱼肉、蛋类、奶品以及豆制品,关键是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等方法,切记不要做得过于油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