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 · 事|心无所系,夏有凉风

 月满西楼057 2017-07-15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

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

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白居易《夏日》

今日入伏,天气燥热。裹在一团黏潮滞郁的暑气里,容易令人感觉烦闷、迟缓、压抑、受困。此时,最重要的是静心。正如俗语所讲:心静自然凉。若心无所系,在家或出门亦无不同,何况炎凉冬暑。

7月7日是小暑,古籍《群芳谱》有记:“暑期之此尚未极也。”因为小暑过后,三伏天就要到了。

俗语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初伏第一天,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日头毒辣,大地上热浪滚滚,世界仿若一个蒸笼,正如陆游所说:“坐觉蒸炊釜甑中。”

与自然相伴,需要的是经验和意志。天地间锋芒再利,也总有办法安然度过。因此人们又说:“数九就数暖,数伏就数寒。”从第一天开始,就看到了季节转换的从容与必然,所以能不畏不逃,满怀希望。

“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三伏”这种说法自秦代就有,《汉书·郊祀志注》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这是雨水集中、气温最高的日子,也是阴起、阳降的时候。

古代春、夏、秋、冬四季被冠以木、火、金、水,一年年自然循环,而由夏至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因此要潜伏一段时间。“三伏天”是五行家对于季节的另类安排,具有警示的作用。

春夏养阳,开窗纳凉

没有空调的时候,古人的生活是:“仲夏苦夜短,开窗微纳凉。”现代人家家使用空调,往往门窗紧闭,恨不得把自己锁入冰屋。

其实,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万不能太过贪凉。相反,为了防患于未然,应当在阳气即将耗竭之时及时增补。如果夏天为了凉爽,逞一时之快,很容易让邪风进入身体,引发各种疾病。

民间流传“夏不敞胸热不晾背”的说法,正是出于这一理论。这也是《红楼梦》中的酷暑养生法。《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袭人为宝玉缝制肚兜,说:“如今天气热,睡觉都不留神,哄他带上了,便是夜里纵盖不严些儿,也就不怕了。”

人体最怕着凉的几个部位是:咽喉、肩颈部、腹部、胃部、膝部。即便天气炎热,也一定要注意这几处的保暖,尤其是在夜晚。由此可见,即便天气炎热,也一定要注意身体关键部位——尤其是腹部的保暖,特别是在夜晚。仲夏之夜为了安眠,可以铺上凉席。可是等三伏天一过,最好就立即撤下来,以免损伤了阳气。

面食滋养,冬病夏医

《魏氏春秋》上说,曹操养子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可见伏日吃面食的习俗,至少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面食温和、糯软、易消化。华北地区有谚语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新麦收获不久,静心烹制的面食可以增加食欲,弥补闷热天气里的体力消耗;也可以使人发汗,排出“热邪”。

三伏天里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炎热的天气还容易导致火气上升,因此人们总喜食些清凉解暑的食物。古人云,西瓜能使人“心胸顿冷,烦渴冰消”,因此是最佳的解暑良物。

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三伏天正是温补的好时节。正所谓“冬病夏治”,应在这时多用些温阳补虚的食物,起到祛湿避寒、暖胃生津的效果。如能配合药膳进行适当调补,更可以事半功倍。

以茶代酒,食不贪凉

古代国人有在三伏天饮酒聚会的习俗。《汉旧仪》中有记载:“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唐人也有诗云:“欲逃三伏暑,还泛十旬觞。”可见,炎夏漫长,唯有酒能使人逃离这寸寸焦灼的人间。

虽则如此,从养生的角度考虑,三伏天饮酒却最应节制有度。此时喝酒容易引起肝脾的不适,影响气血运行,继而损伤身体元气。更应慎饮滋补类的药酒,以免增加五脏六腑的负担。

溽暑时节,不如“酌茗聊代醉”。一盏清茶,坐观汤色澄亮,亦使心中淡雅。一般说来,体热之人可以多饮绿茶,能够起到清热降暑的功效;体寒之人应饮温性茶,以其温通之性,帮助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夏日食冰,不是今朝人才有的习惯。《清稗类钞》就记载了北京人夏日用“冰果”宴客的风俗:“京师夏日宴客,订盘既设,先进冰果。冰果者,为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其凉彻齿而沁心也。”

夏日食冰固然很美,但既有“贪凉”一说,便可知过犹不及。元代丘处机所撰《摄生消息论》中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冰、凉粉、凉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可见吃太多冰凉食品,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更会使体内阴阳失调。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写:“说着,芳官早托了一杯凉水内新湃的茶来。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将茶连壶浸在盆内,不时更换,取其凉意而已。”这也是《红楼梦》教给我们的养生之法。

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风韵;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意蕴。夏日虽好,但有三伏这种极端天气;生活虽好,但也有种种规范、限制。

先认识自然,之后才能顺应自然;先认识自己,之后才能调整自己的身心,规划自己的生活。

艺术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