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诗趣

 杏坛归客 2017-07-15
  九九重阳,天高云淡,亲朋好友三五成群,身佩茱萸携带佳酿,欣然出游登高,一睹如画江山,饱尝金秋景色。自古以来,历代文人骚客描述重阳节俗的诗词,俯首即拾,给节日增添了许多情趣。
  登高,是重阳节传统习俗。这在古代诗词中描写最多。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邵大震的“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空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行,游人几度菊花丛。”写的都是作者重阳登高,远眺山河美景的情形。刘禹锡的《九月登高》诗日:“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露深。年年上高处,未有不伤心。”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玄武山》诗:“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这些都是通过登高远望的描写,表达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分。
  最脍炙人口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在诗中并不说重阳登高,而通过“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诗人怀乡思亲之情。还有李白诗“九月天气清,登高无秋云。”杜甫诗“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的佳句。自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丝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发出了作者人老志坚的慨叹。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词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把她赏菊时孤独凄凉心情,淋淳尽致的跃然纸上。
  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写的重阳诗,情调却与古人截然不同。毛主席在《采桑子·重阳》一词中,以雄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敌制胜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写下了“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不朽诗篇。朱老总的《尝菊》诗:“奇花独立树枝头,玉肌冰骨眼底收。且盼和平同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这些诗句,为重阳节活动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笔,广为人们传诵。

[杨海波/陕西宝鸡]
----------------中华楹联报2016.10.5 星期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