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ZL89 2017-07-15

莱芜羊汤

羊汤是莱芜特色名吃,加工制作考究,选用放养的上等山羊,采用独特的秘方精心煮制而成,其特点:汤色乳白,肉质细腻,味道纯正,不腥不膻,色香味俱全,号称“中华第一汤”,属纯正绿色食品。它选用莱芜山区放养的山羊,采用独特祖传特制秘方,全羊煮制而成。羊肉汤原汁原味,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味爽口,开胃健脾。吃在口中,鲜而不膻,不腥,香而不腻,烂而不糊,不仅是一道适口的美食,而且还有许多药膳功能,具有温中散寒、强筋壮骨、健脾养胃、滋阴壮阳、养颜美容、助消化、延缓衰老、增加抗病能力等作用。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莱芜羊肉汤品名繁多,各具特色。汤清肉嫩,不肥不腻,不腥不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闻名省内外的特色名吃。羊肉性温,滋阴壮阳,是一年四季进补的最佳食品。 2002年被山东省旅游系统评为"山东省风味名吃",并先后得到全国各项特色食品评奖活动奖项20余种,得到了省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现已陆续推出真空包装的全羊汤、羊蹄、羊鞭、全羊宴等系列产品。


莱芜香肠

莱芜香肠也叫做南肠,当年有大名鼎鼎的顺香斋。顺香斋的创始人叫苏志亭,是济南历城人,祖上就是经营香肠的,但是生意并不是很好。清朝末年,苏志亭举家迁到博山。那时的博山已经是个繁荣的城市,手工业发达,作坊遍布大街小巷,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可是做了几年,生意并没有多大起色。

苏志亭又迁到了莱芜城北的吐丝口,也就是今天口镇。吐丝口历史上是个有名的集镇,在宋代就是齐鲁蚕丝的主要集散地。清末的吐丝口虽已衰落、繁荣程度难比博山济南,却也算是热闹的地方。苏志亭就是在这里,一手创出了顺香斋和莱芜香肠。

新中国成立后,百年老字号“顺香斋”几经变革,在新社会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70年代以来,口镇及所属下水河等村,在国营香肠加工厂“顺香斋”的影响带动下,纷纷开办香肠加工厂,使莱芜这一名吃制造业更加兴旺。目前,香肠加工厂有百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有全香斋、正香斋、玉香斋、盛香斋、锦香斋、聚香斋、源香斋、兴香斋等。

1955年,原厂家被改为公私合营企业;1966年,随着对私营工商企业改造的顺利完成,“顺香斋”企业被改为国营单位;1986年,经莱芜市政府批准成立了莱芜市口镇顺香斋南肠厂。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工序:

刮肠、剁肉、拌馅、灌肠、晾晒、蒸煮等工序,精制而成,风味独特。

制作方法:

1.原料肉和辅料选择:选健康新鲜的精瘦肉为原料。必须除去筋腱等结缔组织和碎软骨,以腿肉和臀肉为最好。肉质要有弹性,色泽鲜红。新鲜肉因粘着力强,可提高制品的保水能力。肠衣要求无异味,拉力强,有一定长度,直径为16~18毫米。肠衣品质对香肠外观影响较大,一般用羊小肠。食盐用纯度在95%以上的精盐,要求无杂质,水分在2%以下,庶糖选用含水分和灰水少的精白糖。酱油是加工香肠的主要调味品(灌肠中不加),用量较多,对香肠风味影响较大,所以选用上等白酱油或优质特制酱油。曲酒是使干式香肠具有醇郁味的重要配料,要求使用优质曲酒。

2.切肉:将瘦肉剔去结缔组织和碎骨后,切割成长10~12厘米、宽2.5~3厘米的肉条,用清水洗泡,排出血水后沥干。再用绞肉机绞成8~10毫米的肉末。肥肉以背膘最好,切成1厘米的小方块,用35℃温水清洗,以除去浮油和杂质,捞出沥干后可加食盐腌制。

3.拌馅:将定量的瘦肉末和沥干的肥肉丁混合倒入搅拌机内,按配制好的各种调料均匀撒上肉面上,如固体性配料可稍许溶化后再加入,以免搅拌不匀。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清水,以加快渗透作用和使肉馅多汁柔软(冬季可加温水)。加水量为肉重的10~15%。搅拌均匀的肉馅应迅速灌制,否则色泽要变褐色,影响制品外观。

4.灌肠:灌制前将肠衣洗净,泡在清水中,待其变软后捞出控干。灌肠有手工和机械两种。肉联厂都采用空气压缩灌肠机。灌制时把握肠衣的手,松紧要适当。避免肠内肉馅过多而胀破肠衣或肉馅过少,形成空肠产生气泡。灌制后的香肠,每24~26厘米为一小节,用水草绳结扎,然后在中间用小线再系结,使制品长度为12~13厘米。再用钢针刺孔,使肠内气体可排出。然后用清水洗净肠体表面的油腻、肠馅,使肠体保持清洁明亮,以利干燥脱水。

5.晾晒(或烘烤):灌好洗净的香肠,用竹竿挂起,使香肠不相互接触,送到阳光下曝晒每隔3~5小时,转动一次香肠位置。日晒1~2天后,将香肠悬挂在通风良好的场所挂晾风干。烘烤时,烘房温度应控制在45~50℃左右,香肠下部应离火苗60厘米以上,温度过高会使脂肪溶化而渗出、色泽发暗、瘦肉烤熟而降低成品率;温度过低会延长烘烤时间,肉馅发酵变酸。烘烤过程中,为了使香肠受热均匀,上下层香肠应对换,一般烘烤1~2昼夜。

6.贮存:在10℃条件下,可保存1~3个月。应挂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质量标准:色泽鲜艳,红白分明,表面干燥,无发白现象。具有特殊的香味,表面不应有较大横花纹,收缩皱纹较整齐。每条香肠长短相似,粗细均匀,肥瘦肉比例适宜。


莱芜姜酒

莱芜姜酒,是以全国名贵特产“莱芜生姜”为主要原料,配以山东大枣等辅料,经过严格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1986年曾被国家轻工业部推荐为五大新名牌酒之一。莱芜姜酒属低度、营养、保健、佐料型酒。生产姜酒所用鹏泉水的营养素含量可与青岛崂山矿泉水相媲美。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所用生姜具有抗老防衰、抗癌防癌之功效。姜酒中所含挥发油是促进血液循环的主要成份,能发汗解表,抗菌抗衰老、抗疲劳,所含的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和肠管道蠕动,其他大量的含氮物质、糖类和有机酸,是增加人的肌力的理想成份。姜酒虽属低度型酒,但由于生姜的特殊作用,使酒味醇厚、甘甜、口感醇和,具有纯净、爽怡、和谐的姜香酒香,尤其适宜于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高寒地区、野外作业及矿工等人员饮用。莱芜板栗

山东省莱芜市境内栽培历史悠久,《嘉靖莱芜县志》有“莱盛板栗”之记载。主要产地为莱城区大王庄镇的大槐树,产量约占全市一半,莱城区大王庄、上游、茶业口等镇亦有栽植,多零星分布于地头边,历来栽培量变化不大。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品种有明栗、毛栗、红栗、驴粪蛋、毛刺栗、红光、粘底板、无花栗等。板栗是我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板栗营养极为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


莱芜炒鸡

莱芜炒鸡是山东莱芜的一道汉族名菜,属于鲁菜系。莱芜地处鲁中腹地,俗称“凤城”。莱芜人宴宾待客对鸡颇受青睐,当地有句俗语“无鸡不成席”。餐桌上有鸡,寓有大吉大利之意。也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莱芜人吃鸡名目繁多,也很有讲究,莱芜炒鸡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三十多年的炒制历史,莱芜炒鸡,成为当地珍品,莱芜炒鸡是尊承传统工艺,采用散养的优质莱芜黑公鸡为原料,经过名厨精心炮制而成。其色泽红润、营养丰富、味美醇香、吮指回味,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佳肴。包装成品是方便快捷的旅游食品,也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莱芜炒鸡以其味醇、质朴、实惠的风格,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吃莱芜炒鸡又成了当今莱芜餐饮市场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在当地异常火爆,而且现已开设到周边的泰安、临沂、新泰、博山等地。

说起莱芜炒鸡的由来,最早兴起于位于莱城东北方的夹岭山。此山是莱芜通往著名瓷都博山的必经之地,由于这段山路蜿蜒崎岖,重山叠嶂,人烟稀少,致使过往的司机、路人就餐困难。当地头脑灵活的人看准了这一商机,在风景秀丽的宽阔地带搭起草棚,垒起了土灶,并就地取材,选用漫山遍野放养的土鸡,当着客人的面现宰现杀,用农家的方法,劈柴小火炖制,一壶茶的功夫,一盆家常炒鸡就端上来了。只见酱红色的大块鸡肉,配有褐色的松莪,翠绿的芹菜,柔软剔透的粉皮,宽汤热气,散发着浓郁诱人的香气。吃着炒鸡,再点上几道或拌或炒的田间野菜和简朴实惠的家常小吃,环视着迷人的奇山异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足以驱散一路的风尘和疲惫。这种吃法,伴随着汽车飞转的车轮越传越远,“夹岭炒鸡”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城里人带着家人、朋友,专门开车到这里来吃炒鸡,生意越来越红火。精明的山里人现已把炒鸡店开到城里来了。 还值得一提的是兴起于莱城东南郊区的“棋山炒鸡”。棋山群山环抱,风光无限。

相传,棋山是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此下过棋而得名,现已划为旅游景区,游人如织。棋山炒鸡与夹岭炒鸡在制作方法上有所不同。棋山炒鸡采用的是干炒法,成菜干香耐嚼,麻辣适口,也是近年来风靡莱城的名吃。


亓家酱肉

亓氏酱香系列是由“ 神厨”亓宝银老先生根据清道光年间的本家食谱《亓元食章》尽一生心血所创,山东老字号,山东名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其最大特点是色泽深红(不使用亚硝酸盐)、风味独特、香而不腻、鲜中带咸。本产品采用祖传秘方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科学加工技术,以精选新鲜牛肉为原料,配以十余种名贵香料,陈年老汤,经蒸煮、真空包装、高温杀菌等十余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肉质鲜嫩,低脂肪,口感好等优点。实为旅游、家宴、馈赠之佳品。


弥家烤鸡

弥家烤鸡为山东名吃,清真食品,已有百年的历史,经祖传秘方腌制后烤制而成。其色香、口感俱佳,是非常受老百姓欢迎的特色食品。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弥家烤鸡现已经风靡莱芜、泰安、济南、济宁、威海等山东省十余个地市区,连锁规模达到几十家。产品种类有烤鸡、烤鸡腿、凤爪以及包装礼盒。包装礼盒送礼或单位福利皆可。


汶阳狗肉

俗话说:“寒冬至,狗肉肥”。“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寒冬是吃狗肉的好时节。汶阳狗肉,味道醇厚,芳香四溢,所以有的地方叫香肉,它与羊肉都是冬令进补的佳品。狗肉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狗肉含蛋白质14.5克,脂肪23.5克,可与牛肉、猪肉相媲美,而且含有钾、钙、磷、钠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理想的营养食品。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狗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食用狗肉可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部分地区还有在处暑那天吃狗肉能避暑的说法。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


口镇放火烧、热豆腐

莱芜口镇方火烧因其方形有别于多为圆形的火烧,故曰“方火烧”。而其制作工艺也有别于油酥火烧、千层火烧、庄户火烧等。制作方火烧不用发面而是死面。和面不用加料,只是用水和的硬些即可。但制作却是很讲究,共有三道工序。一是制形。拳头大的一块面,用擀面杖压成薄薄的长方形,抹上一层油,然后左右各向里对折,压住。再将上方两角轻轻一拉,以致上宽下窄,样子不再呆板。然后是烙,把做好的面饼放进大平锅,盖上盖件,两面都烙,直到挺身。第三道工序是烘烤。这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火烧好吃与否主要看烘烤的效果。必须掌握好火候、温度,也是制作方火烧的关键技术所在。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吃方火烧,还有一绝配,那就是热豆腐。豆腐是农村家常菜。口镇的豆腐一般都是浆豆腐,味浓纯正,特别有豆腐味,也很结实。将刚做好的浆豆腐,切成半斤沉的方块,放在热浆里热着。吃的时候,捞出一块放在碗或盘里,加上蘸水蘸着吃。蘸水各种各样,供人们自由选择。有青辣椒、红辣椒、蒜泥、香椿、薄荷、韭菜花等,吃多少自己加,吃起来很清爽,很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莱芜烧饼

据史书考证,烧饼是汉代班超时从西域传来的。《续汉书》有记载说:“ 灵帝好胡饼。” 胡饼就是最早的烧饼,唐代就盛行了。《资治通鉴·玄宗》记载: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至咸阳集贤宫,无所裹腹,任宰相的杨国忠去市场买来了胡饼呈献。当时长安做胡麻饼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辅兴坊的店铺。为此诗人白居易赋诗一首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谗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 说在咸阳买到饼象不象长安辅兴坊的胡麻饼。胡麻饼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盐面清油、碱面、糖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加酥入味,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制,因而白居易说“面脆油香”了。此做法与现代烧饼差不多。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莱芜吊炉烧饼呈“椭圆型”,上层“洒着细细的芝麻”,薄且香脆,当中有很大的空心部分,下层软中带脆,百吃不厌。莱芜烧饼没什么特别的材料,椒盐面团油。面讲究“三合面”,即发面、生面、老面,按一定比例配制。旧时加工,一般常用驴油当作酥油。现在市场上所加工的烧饼一般用花生油作酥油的居多。烧饼烤制的家什比较特别,是个类似镂空抽屉样的炉子,期间还要不停的翻烤。刚出锅的最好吃,酥酥的有点椒盐的味道。


鄂庄肴肉

鄂庄肴肉采用传统秘方,精选鲜猪头,集多种名贵中草药研制,经科学加工,严格检测,香味醇厚,口感细嫩,酥润不腻,咸淡爽口,不含色素。体现了鄂庄肴肉“香、鲜、酥、嫩”的四大特点。色透明,味香嫩不腻,作小吃、冷盘、大菜无不适宜。后来开发出桶装礼品肴肉,成为莱芜礼品年货中的必备。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肴肉虽是凉菜,但非同于一般熏腊之类。它精肉绯红,虽凉但酥嫩易化,食不塞牙;肥肉去脂,食之不腻;胶冻透明晶亮,柔韧不拗口,不肥不腻。此菜爽口开胃,色雅味佳,颇振食欲。若配上姜丝,略加香醋,更有一番滋味。点点醋香,清新不腻。入口后,酸爽甘肥,舌感为之一振,另历一番佳境,更令人感到口福不浅。


雪野鱼头

雪野湖群山环抱、水满盈盈,几十年来从未干涸过。阳光充沛,加上水草旺盛,使得雪野湖的鱼长得特别欢,特别净,特别大。理所当然的“山青、水秀、鱼头汤儿鲜”也就被称做是雪野三绝。雪野湖的鱼不仅个大,绝还绝在这鱼头上,一条十几斤沉的鲢鱼,往往鱼头就能占去一半,胖呆呆的很是喜人。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雪野鱼头汤主要以雪野湖产的花鲢、鳜鱼、甲鱼、鲫鱼为主,并辅之以河虾、河蟹等湖鲜,特色菜有红烧鲤鱼、温炖鳜鱼、清炸串条、鲫鱼汤、甲鱼汤、鲳鱼汤及各种湖鲜。特别是用正宗的雪野湖花鲢鱼头做成的雪野鱼头汤,取甘甜的泉水,配以独特的佐料,以木炭慢炖缓熬,肉质细嫩、汤洁白如乳,色鲜味醇,具有清心明目、壮腰健肾之功效,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名吃。因此雪野鱼头汤被食客誉为雪野一绝,并被省经贸委组织的专家评为“山东名小吃”。并有“不吃花莲头,枉来雪野游”之说。

原料:雪野湖大花鲢1条,蒜叶,姜葱若干,胡椒粉,料酒,开水备用,荤油备用。

制作方法:1、以荤油起锅,放入少量姜丝,待油热后放入雪野鲢鱼鱼头,用文火煎。2、待鱼头一面稍有淡黄色后,鱼头翻身,加入少许荤油,文火煎, 至鱼头另一面稍有淡黄色。3、加入料酒; 后加入适量开水。4、先以大火将汤至沸,后改小火,慢慢熬汤, 至汤显粉白色,加入些许胡椒粉; 取出,加蒜叶和葱。


陈楼糖瓜

莱芜特产陈楼糖瓜,始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制作糖瓜先从制作黄米饴开始,然后精加工而成。陈楼饴糖是用黄米(黍子米,也叫大黄米;粘谷米,也叫小黄米。)和大麦芽,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制作而成。

陈楼糖瓜经“巧人绘春”加工成许多花色品种,形似瓜样的叫糖瓜(大的有五六斤重),而且在表面粘有一层薄薄的芝麻,吃在嘴里既粘又甜,香气四溢。过去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买上几个糖瓜来辞灶(灶王爷)。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而今,陈楼糖瓜已成为人们营养、保健、馈赠亲友的美食佳品。


干烘茶

干烘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明代由皖入鲁,盛行莱芜,辐射齐鲁,福润万千黎民,史曾上贡朝廷,故有“齐鲁干烘”之美名。当今二十一世纪初,山东五福茶业创始人、齐鲁干烘复兴者——吕守祥,承前启后,磨砺十载,创新研制成皖、闽、贵、浙、滇五大系列干烘茶产品。

太美味了!莱芜这14大名吃,你吃过几个?

干烘又名“黄大茶”,源于安徽省霍山,六安一带,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后传入莱芜,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其叶大,梗长,为半发酵茶。其汤浓色重,具有浓烈的老火香,性温,适于胃不好人群。此外,黄大茶具有药物作用,可治轻微感冒,帮助消化,提神,解乏,解酒,止渴等功能。是莱芜人喜好的饮品,亦是人们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齐鲁干烘茶之所以受到齐鲁地区人民的喜爱,是因为与我们当地的饮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喝干烘茶“解咸、养胃”是非常具有科学道理的。“解咸”事实上就是能化解人体多吸收的盐分,“养胃”就是暖胃,其次能化解油腻,加快胃排空,达到降血脂、降血压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