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漆工:永不褪色的千文万华

 昵称41961047 2017-07-15

中国漆器,在国人印象中或许没有玉器、瓷器和金银器普及,但却被视作“唯一能以时代姿态代表中华文明的传统器物”。而天然漆更是中国独有,“白如雪,红似血,黑似铁”,被国外称为漆中之王。

中国漆工艺

中国漆工艺,传统手工髹(xiū)饰,是一种用天然漆在胎制器物表面进行髹涂,再进行描绘、镶嵌、雕刻等装饰手法的工艺,广泛应用于日常器具、各式工艺品甚至兵器等。

古装剧中高频出现的各类漆器:

漆盒

漆案

漆榻

最开始的古漆工艺主要应用在贵族王室。古漆者,光泽华,似乌金而非寒,明丽堂皇,其制作工艺也异常繁复,一件臻品漆器,通常延续数年才能大功告成。

中华漆工艺

器物载体不同,漆工艺的制作手法也有所差异,大体可分为三个环节:制漆、髹漆、装饰。

古代漆器所用为生漆,即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

半透明的天然漆液氧化之后变成黑漆;在生漆中调入银朱、丹砂或绛矾得到朱漆;更为华贵的则有金漆。

以生漆为原料而成之漆耐潮、耐高温、耐腐蚀,逾千年寒暑而不失其光彩。

曾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

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曾发现被遗弃的“破琴一张”—大圣遗音古琴,据传是唐代至德年间的第一批宫琴。

正是得幸于琴面包裹的大漆,在1200余年后,此琴依然保持有盛唐时期之风貌。

髹漆,就是将漆涂在器物上。最朴素的漆器仅涂漆为饰,故称素髹。

以漆器家具为例,髹漆工艺包括涂灰,上灰,髹漆三道工艺。涂灰是进行装饰工艺和增加坯胎强度的一道重要工序。上灰以达到去污、去毛刺的要求。

髹漆,即用生漆髹涂于器物的表面,待漆要干未干时,揩掉表面漆膜,如此反复层层髹漆达几十层或上百层。

漆料髹饰完毕之后,还要打磨光滑,直至表面色泽光亮,形成生漆特有的温润美感。

古人利用生漆黏稠的特性,将金属、玉石、角骨、琉璃、蚌片等材料镶嵌成图案,以达画龙点睛之效。

历经时代变革,具体的漆器装饰技艺可谓极度丰富,多不胜数。如描金、堆漆、填漆、雕填、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等等,其中金银平脱、螺钿最为知名,百宝嵌更集数种珍贵嵌物于一身。

在中国众多的漆器品类当中,犀皮漆器是存世量最少的一种漆器,多用赤、黄、黑三色填入,被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赞为“漆器之首”。

犀皮螺钿漆器

七千年风华

中国漆工艺,以新石器时代为起源,以秦汉为高峰,以唐宋为复兴,以明清为繁荣,贯穿中国历史长达7000年。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胎朱漆碗,距今7000多年,造型古朴,是最早的漆器之一。

《韩非子》记载:“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

该记载标明,战国时期的漆工一般为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特点是“墨染其外,朱画其内”,红黑对比强烈,漆器整体器型大,造型古朴。

战国彩绘凤鸟纹漆圆奁

战国 曾侯乙彩绘内棺

秦汉是漆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该阶段的纹饰红黑辉映、飞扬流动,漆器图案形成富有音乐感,瑰丽多彩。

秦彩绘云凤纹漆圆奁

西汉彩绘云凤纹漆圆盒

唐宋元时期的漆工艺达到空前水平,更多装饰技法开始盛行,总体风格华丽,精妙绝伦。

唐 金银平脱铜镜

南宋人物花卉纹朱漆戗金莲瓣式奁

元代雕漆双凤穿花圆盘

明清时期的漆器,可用王世襄先生的一句话概括:“不同髹饰变化结合,迎来漆器的千文万华”。

明中期 黑漆嵌螺钿高士图四撞菱形套盒

明嘉靖剔彩龙寿八宝花卉纹大圆盒

清 剔红玉兔纹海月香盘

清 黑漆描金香车套盒

中国四大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始于南宋,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

其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轻巧剔透”,郭沫若将其描述为“举之一羽轻,视之九鼎兀”。

扬州漆器

扬州远近郊区许多汉代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及其残片多达万件,其胎骨以木制为最多,有关学者称扬州为木胎漆器发源地。

元代开始,扬州漆器一直是漆器制作中心,诸品具备,至清代开始出口远销欧美,年销量两万多件,“岁入三万两”。

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映影如镜,漆光闪闪,又称“金漆家具”,始于唐开元年间,图案多为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等。

成都漆器

成都自古也是中国漆器的主产地之一,成都漆器又称"卤漆",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中国漆工艺,古今纵贯7000年,历世代风尘,光彩永存。

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