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园极则 | 典范彩霞池(下)

 言日言日言日日 2017-07-15


彩霞池东北角是月到风来亭内观景时的视觉中心。

池东岸是高大的围墙,墙后是住宅区万卷堂和撷秀楼的高大山墙。墙下建一亭,名半山亭,直达水滨,亭南为一座小型黄石假山,从撷秀楼山墙、到园林东围墙、再到半山亭、最后经黄石假山到达水面,如此便形成了层层跌落的关系,从高房大屋逐步过渡到水面,避免了突兀之感。

池之东岸,并无大型园林建筑,为园林东界墙,有此高墙,本来会对游人观景视线起到骤然切断的作用,显得生硬突然,但隔墙即是住宅区的撷秀楼和万卷堂,其高峻山墙成为池边一道亮丽的风景,两堵高大山墙的优美曲线将游人思绪引向住宅区庭院的美景之中,起到了隔而不断的作用。

池之北岸东部,前为面水的竹外一枝轩,轩东以射鸭廊与半山亭相通,轩后为两层的集虚斋,集虚斋之东又有两层的五峰书屋,却比集虚斋前出一半,形成错落有致之感。从五峰书屋、集虚斋到竹外一枝轩、射鸭廊,再到临水石矶,点以花木,也形成了层层跌落、步步过渡之感。


从云冈东麓看池北岸建筑,左为后退的看松读画轩,右为集虚斋书楼和竹外一枝轩。集虚斋为二层小楼,若直接临水,会对彩霞池形成压抑之感,所以整体建筑向后退让,与看松读画轩成一直线。看松读画轩以花木老松作为遮掩与过渡,集虚斋则以竹外一枝轩为遮掩和过渡。竹外一枝轩名为轩,实为廊道而已,亦可看做是集虚斋的门廊。此处手法又是对照,一轩一斋,若均以花木或均以建筑作为遮掩过渡,未免单调雷同而显得呆板。如今这处理方法,就使得彩霞池北岸活泼、丰富多了。

竹外一枝轩外形小巧玲珑,颇似小舟,泊于彩霞池畔。


池北岸的看松读画轩与集虚斋,也是一退一进、一虚一实格局,,使得彩霞池在空间上疏朗了许多。西部的看松读画轩退离池岸,前为花坛,植以老松古木以为屏障。集虚斋群组建筑包括竹外一枝轩、集虚斋两座建筑,高房大屋紧面池岸。

如此则水池南北两岸建筑在空间也形成对应关系。西部,南岸濯缨水阁面水,则北岸看松读画轩后退。东部,南岸小山丛桂轩后退,则北岸集虚斋面水。试想一下,如果所有四座建筑都面水压水,则会显得彩霞池局促不堪,如此着意经营,堪称匠心独运。


从云冈顶部看彩霞池东北角,屋宇高下,层层叠叠,线条丰富多样而优美大方。


彩霞池东岸的半山亭与黄石假山


云冈山虽不高,但山势高峻,临水形成断崖峭壁,颇具险要之势,但对彩霞池却无压迫之感,端赖临水辟有石矶通道一条。此通道形成了云冈与水面之间的过渡,同时又是环池游道,也使得彩霞池畔环池气韵贯通流畅,亦是大家手笔。


月到风来亭,以两道游廊襟带左右,左为看松读画轩,右为濯缨水阁,成为整个彩霞池的中心。正是通过亭拔高、轩退让、阁缩小等调整手段,设计者硬是生生地成功营造出亭子为主、轩榭为辅的景观格局,这一手段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似为孤例。


从黄石假山石矶上看月到风来亭

池之东岸,并无大型园林建筑,为园林东界墙,有此高墙,本来会对游人观景视线起到骤然切断的作用,显得生硬突然,但隔墙即是住宅区的撷秀楼和万卷堂,其高峻山墙成为池边一道亮丽的风景,两堵高大山墙的优美曲线将游人思绪引向住宅区庭院的美景之中,起到了隔而不断的作用。


池东岸、园东墙下的小径,通往小山丛桂轩东侧入口处。

高峻的山墙脚下,设置了射鸭廊、半山亭和一座小小的黄石假山,过渡到池岸,以免突兀之感。同时,撷秀楼、集虚斋、五峰书屋、竹外一枝轩等密集的建筑形成了月到风来亭的强大对景,成为在月到风来亭内观景时的视觉中心。


半山亭北、撷秀楼西墙下的射鸭廊。

射鸭是古代宫廷中仕女的一种游戏,扔出藤圈套住池塘中游鸭的脖子,多中者为胜。唐王建《宫中三台词》有句:“鱼藻池边射鸭,芙蓉苑里看花。”

射鸭廊尽头西首即为竹外一枝轩

竹外一枝轩后为两层的书斋集虚斋


五峰书屋之名出自李白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造园者常以此为典故,在天井内沿着南墙堆叠厅山,其例熟滥,不胜枚举。然中国园林厅山,十座厅山九座败笔,皆因一味追求堆叠体量、技巧,而不顾天井面积与假山之比例是否协调。此处厅山,却以简取胜,仅以湖石围叠花坛而已,山势洗练,山形起伏有致,实为精彩之笔。

从看松读画轩前看彩霞池东南角


云冈与池东小山之间有一带清溪南去,溪上架一桥,形成“两山夹一涧”之意,生动别致。


从月到风来亭上俯瞰看松读画轩前的石板曲桥


图文来源:新浪博客@玉山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