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效率读生产方式

 牵牛360 2017-07-15

从效率读生产方式

01 什么是真假效率?

任何企业都追求生产效率,都希望自己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得到最多的产品或最好的服务。假设现在市场需求X产品1000PCS/D,现在有一家公司,生产此产品需要10人,产能正好为1000PCS/D,现在这家公司面临提升效率的压力,它会怎么做呢?

从效率读生产方式

公司可能选择方案A,同样的人力将产能提升到1250PCS/D,也可能会选择方案B,保持产能不变,将人力由10人优化为8人。看似两种方案都达到了提升效率,提高人均产出的目标,但是背后的思维逻辑却天壤之别。方案A是追求在同样的时间、资源条件下,生产愈多的产品;方案B则是建立在市場每日的需要基數上,追求以最少的人力來生產出需要的量。最终的结果将变成方案A多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浪费了资源最终产生了库存。而方案B不仅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减少了资源投入,客观上增加了收入。所以,效率是建立在有效需求的基础上。方案A是假效率,而方案B是真效率。

从效率读生产方式

02 生产方式有哪些?

说到生产方式,主要指推式生产方式、拉式生产方式和推拉混合型生产方式。如图简单明了的说明了推式生产和拉式生产的区别。推式生产方式各个部门按照公司规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上工序无需为下工序负责,生产出产品后按照计划把产品送达后工序即可。拉式生产方式只将生产计划指令发给后工序,前工序根据看板生产后工序的需求,一切生产都由后工序拉动。

从效率读生产方式

从效率读生产方式

从效率读生产方式

03生产方式的效率

现在同样假设市场需求X产品1000PCS/D,按照推式生产方式(假设良率100%),则排配生产前先抓取各个工序间库存数据,然后根据库存及强大的计算系统排配工序A 1000PCS/D的生产计划、排配工序B1000PCS/D的生产计划、排配工序C1000PCS/D的生产计划,各个工序按照排配的生产计划独立生产。此时如果市场突变或后工序出现异常,则所有前工序的产品都会变成半成品库存,甚至呆滞。我们花费了资源生产的产品却不能进入市场,出现了生产的假效率。

而按照拉式生产方式(假设良率100%),只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将生产计划发给工序C即可。工序C将1000PCS的需求拆分为10张100PCS需求量(假设工作时间为10H)的看板,工序B每小时接收的信息是100PCS的需求,所以工序B只按照100PCS的需求生产即可。从而保证工序B仅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生产。此时若工序C出现异常,则工序B不再接收工序C的需求,从而停止生产工序C所需要的部件,杜绝了大量半成品库存的产生。而不会像推式生产那样盲目的生产1000PCS然后变成半成品库存,体现了真正的生产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