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当 | 练养生长寿功的效应

 武宗 2020-06-20

修炼气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一般说,凡是练功得法,遵守注意事项的效应多为正常效应;而练功不得法,盲目冒进,有意追求效应,违背练功注意适量就会出现异常效应。这些效应与练功者的身体状况,对气功常识的理解、进度等诸因素有关。正常效应可以使体格健壮、延年益寿;可以使病情好转或治愈,而且可以感觉到练功者身上的一些生理变化。

一、正常效应

正常效应也称良性反应,是练功后由于气血运行畅通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对机体起到有益的作用,分正常感觉和效应感觉两种。

1.全身或局部温热出汗

由于练功时特定的放松姿势和深长的呼吸、意念的集中、血液循环的增强、末梢血管扩张,因而四肢和全身皮肤温度上升。

2.唾液分泌增多

在练功中由于放松入静,舌抵上腭,尤以内养功练呼吸时伴随舌的上下起落,对唾液腺的刺激更强,因此能引起唾液分泌增加。又由于练功中采用复式呼吸,激发了胃肠活动,也反射性地引起唾液分泌增多。待唾液分泌量增多至满口时,可分次咽下,以意送入丹田。通过咽精咽气,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治疗各种慢性消化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如内养功治疗胃溃疡及多种慢性胃病效果较好。

3.肠鸣、矢气、噫气

练功时由于腹式呼吸增强,膈肌上下运动幅度加大,推动了内脏运动,胃肠蠕动明显增加。故练功者在练功时往往自己可以听到腹内咕咕噜噜作响的肠鸣音,也有的矢气(即俗语所说的“放屁”)现象增多,或噫气(打嗝)现象也增多。由于练功后胃肠蠕动功能和唾液功能均有增强,故对治疗慢性肠胃技能减弱的消化不良和习惯性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4.食欲增强,食量增加

练功时深长的腹式呼吸,直接对腹腔脏器肠胃肝脾起柔和的按摩作用,调整了胃肠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食欲。

5.新陈代谢的改善

由于练功中姿势的放松,呼吸深长,以意引气,内脏功能和大脑功能均得到调整,促使新陈代谢旺盛,所以练功后会感到全身舒适轻松,精神活力增加,四肢全身温热,皮肤光泽,面色红润,毛发指甲生长比平时迅速,有的还可白发变黑,即所谓“返老还童”现象出现。

6.全身舒适,头脑清晰

练功中由于放松入静,使大脑皮质技能活动逐渐进入兴奋集中状态,其兴奋的周围渐入于抑制扩散状态,增强了全身放松及大脑的休息,使皮质细胞恢复技能,因而出现了全身舒适、轻松愉快的感觉。练功到一定入静阶段时,多数有头脑清新、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的感觉,这是练气功者都有实际经验和体会的。

7.异常效应

练功到一定程度,由于身体处于气功态的状态,身体内外感受器官原来所受到体表或体内微小的刺激或反应,都可以传导到相应的神经中枢,明显地被练功者扩大化去感知;相反,也可能把本来比较强烈的刺激微弱化地去感知。加之,身体内部气脉的变化感觉会变得很敏感。如微小灰尘落在皮肤上,会使练功者感到大片皮肤发痒,甚至感到像虫子爬。有时由于放松、意守丹田掌握得好,体内或四肢血流量增加,而热感突出。练呼吸时,尤其呼时掌握很好,体内组织可能出现膨胀,大、重感突出;反之,练吸为主掌握得好,小、轻感突出等。在练功中,练功者由于上述原因产生的大小、轻重、凉热、麻疗的感触,称为“八触”。“八触”是练功中自然产生的,对待“八触”不要惊慌,保持自然的心态,任其来去,不理不睬,继续练功,很快就会过去。

二、异常效应

异常效应也称不良反应,在练功中由于对练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未能正确掌握,所以在练功中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头昏脑涨、胸腹胀满、气不归原等各种反应。这些异常反应的出现,影响练功的进展和健康,故称不良反应。遇有此种情况出现时,应及时从各方面调整、纠正。一般在短时期内,大约一周,即可自行消失。如出现异常反应后未能及时纠治,异常反应进一步发展,长期不消失,即会造成偏差。故有人认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即为“偏差”。一般异常反应有如下几种。

1.胸闷憋气,呼吸不畅

练功中由于姿势不当,如收腹挺胸或含胸过甚,或呼吸用力过强,勉强追求深长细匀的呼吸,用力气沉丹田,或停闭呼吸时间加长、意守呼吸过重等,均可造成胸闷憋气、呼吸不畅。如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应找出原因加以改正,重新调整姿势。如挺胸者应调整使胸部肌肉放松,呼吸过重或闭气时间过长者应改为自然呼吸,意念过重者,应将意守强度减低,改为似守非守。这样使姿势、呼吸、意念均调整到放松和顺乎自然,胸闷等现象即可得到纠正。

2.心慌

少数练功者,在练功中出现心跳加快或自觉心慌,有的是偶尔出现,也有的持续时间较长。临床观察心慌者,多由于练功时思想有顾虑,姿势不自然,全身未能放松,呼吸用力或停闭呼吸时间过长引起,尤其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或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较多。如遇有此种症状发生,应及时解除思想紧张,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待心慌平静后,再进行练功。

3.头昏、头胀、头痛、耳鸣目眩

练功中出现头昏、头胀、头痛及耳鸣目眩的症状,多由于情绪紧张,用意念强度偏大,或勉强用意念导引气血上头,或意守部位偏高,如意守上丹田(印堂或百会)或强行呼吸闭气引起。如出现此症状,应放弃意守,采取自然呼吸,待头部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练功。如意守部位过高,应改为意守下丹田或涌泉穴。一般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练功,应意守下丹田,不守上丹田。

4.腹胀、腹肌疲劳

练功时出现腹胀、腹肌酸痛的最常见原因多由于有意鼓腹、追求深长的腹式呼吸后停闭时间过长,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腹肌紧张,肠胃运动受抑制而引起。纠正之法首先是改为自然呼吸,减少腹肌的紧张用力,即可消除。如腹肌明显者,可暂停练功,将腹部自我按摩或改为卧式、半靠位练功,这样较易使腹肌放松,腹胀腹酸逐渐消除。

5.腰酸背痛

腰酸背痛的症状,多见于练功初学者。由于姿势不正,未能沉肩含胸和松腰松腹所引起,或初学者体质虚弱,练功时间过长,超过了体力支撑的限度所引起。遇有此种情况,应暂停腹式呼吸,身体微向前俯,使胸腰部肌肉放松休息一下,再继续练功;如系练功坚持时间太久引起的,应适当将练功时间缩短,待体力恢复后再逐渐加长练功时间。

6.昏沉、困盹、欲睡

练功初期由于环境安静、双目微闭,全身放松,思维活动减少,大脑兴奋性减弱,形成了睡眠的有利条件,故初练功者易出现困盹入睡的现象。从生理学上来说,睡眠是大脑皮质的广泛性抑制扩散,而气功的意守入静,则是皮质机能的兴奋集中,二者截然不同。练功中出现昏沉困盹的原因,一是由于意念未能集中,兴奋性尚未提高时产生昏昏欲睡的现象;二是由于练功前过度疲劳,勉强练功所形成的。如有昏沉欲睡现象时,可微开二目,或将身体晃动几下,以驱散睡意,振作精神,再继续练功。如再重新出现困盹欲睡,并不易克服,说明与疲劳过度有关,应停止练功,安心睡一觉,待醒后疲劳解除时再度练功。

7.肢体疼痛麻木

初练功时,由于内气未充,气血运行尚未畅通,加之练功者急于求成,可能出现肢体或局部麻木或轻微疼痛感觉。如麻木疼痛的症状感觉很轻,可以继续练功,不去管它,带练功进一步后气血运行增强,麻木疼痛自会消失。如仍不能消失,可暂停练功,做一下局部活动和按摩后自会消失。

8.发冷感

练功中突然出现身体发冷,甚至寒战发抖,这可能是由于体质虚弱、内气尚未激发出来的表现,一般不要为此异常现象恐惧,可继续练功,多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如不能自行消失,可以加强鼻息法,以鼓动气血流通,或暂停练功,活动一下,待冷感消失后再继续练功。

9.身体过热感

在练功中有时全身或局部突然灼热似火烧,热流有时上冲或流动,这种现象多在短时间内消失,可能时入静后对局部内气变化敏感增强所致。如系内火过盛引起,可做退火功,两眼先注视鼻尖,再转移注视膻中,再注意力转移至脐、至膝,每部位注视各2分钟,最后注视大敦穴约8分钟,再意守大敦穴约4分钟,可以引火下行。

▼▼▼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