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伏了,冬病夏治这“三驾马车”,哪个更适合你?

 绅申 2017-07-16
2017-07-125评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句话形象描绘了人们在三伏天运用穴位贴敷、针灸、拔罐等手段进行 “冬病夏治”的场景。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常用的冬病夏治的方法,你看看哪种方法更适合你?

一、穴位帖敷

说到冬病夏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三伏贴”。此疗法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至明、清时期,随着中医外治法的开展,在三伏天熏涂、贴敷药物治疗疾病得到应用。清朝张璐在《张氏医通》全面论述了贴敷法的适应症、药物组成、选穴、贴敷时间等。

“三伏贴”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选用辛温类具有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药物制成贴敷膏,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期,以人体背俞穴为主要穴位进行敷贴,治疗某些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例如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中医辨证为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均可进行穴位帖敷

穴位帖敷一般每年贴 3 伏(如有闰伏则为 4 伏)为 1个疗程,以连续贴敷 3 年为好。

二、艾灸

除三伏贴外,灸疗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方法。灸疗是利用艾叶等药物,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灼、熏熨和贴敷,借其温热性或化学性的刺激,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一种外治法。灸疗具有良好的温阳通经、驱寒利湿的效果。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三伏天人体阳气达到四季最高峰,肤肌腠理处于开泄状态,此时如果进行灸疗,机体内的风寒湿邪则易于发散、经络易于疏通,同时还有扶正固本的效果。

灸疗的方法有很多,如温和灸、温灸器灸、隔物灸、温针灸等,用艾灸治疗疾病时,不同的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型可以选用不同的灸法,如过敏性鼻炎可以选用隔姜灸、温和灸等。

另外在保健中也可应用灸疗。可以温和灸的方法来艾灸足三里,每次10分钟~15分钟,每天灸 1 次。

三、内服药物

对于一些阳虚体质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辨证施治,内服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以达到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改善不良体质的目的,到冬季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避免上述疾病的发生。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冬病夏治并非人人皆宜,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模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