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时的尚武精神,为何会失传

 半梦书斋 2017-07-16

说到尚武精神,有人会想到是日本,顺道说一句日本才历史多少年,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尚武精神,知恩必报是武侠间的一个重要行为准则,战国时期侠客的追求目标是追求死结而献身。套用孟子对齐宣王说的一句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为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贼。”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侠客纵横,抑强扶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是什么样的思想格局,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名的有儒家思想以礼治国,以德服人,而孟子的思想更是“民贵君轻”,道家思想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墨家主张爱人如己,提出尊天事鬼。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春秋战国时的尚武精神,为何会失传

儒家能成为主流思想就是因为主张维护皇权,为什么这样说,看看论语就知道了,皇帝一句话,众朝臣不敢多言。而战国时期的儒家中心思想却不是为了维护王权,因此统治者是不会推崇,后来儒家学派维护皇权了,也因此才被统治者所推崇朝拜两千多年,像一些三从四德、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等,这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尤其是清朝的官员大都是儒家学派,然而大都贪腐懦弱胆怯欺软怕硬之徒,早已背离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清朝的侠客也大多为利,即便是行侠仗义的侠客被捕,也都会对官府自称有罪,且表示臣服。

春秋战国时的尚武精神,为何会失传

儒家思想的变异也令整个清朝变得懦弱,民众也都是逆来顺受,即便受辱也不敢反抗,完全没有战国时期的尚武精神。不过话说回来,没有了尚武精神确实是降低不少的犯罪,同时也便于统治。不幸的是把一个王朝都变得毫无正义忠信可言,以致卖国求荣、奸邪狡诈之徒骤增,最终变成列强肆意宰割的羔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