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寻拳之路和学拳心得

 昵称38341247 2017-07-16


 

作者:安徽萧县杜艳芳

 

 

    在我十八岁生日的那一天,外公和爸爸带我到萧县著名书画艺术家刘惠民老先生的家里做客。老先生当时不在家,我一个人就在附近随意散步,就在老先生家竹篱笆栅栏外的一片林子里,我看见老先生正在打拳,白衣白衫,白发白须,拳路若行云流水、飘逸飞动、轻灵圆和而不失浑厚沉着;其情其景,我如入仙境偶遇一位仙人。后来问过老先生我才知道,老先生打的是太极拳,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太极拳,竟是如此的美,如此的动人,在我年少的记忆里刻下了深深地烙印,我当时觉得这是只有世外高人才会有的功夫,真是美不可言!

 

    十八年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我的身体变得很差,吃了很多药,中药、西药成了我随身携带的必备品。我想了很多办法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真的不愿意年纪轻轻的成为一个药罐子。就在这时,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看到了几千人表演的太极拳,刹那间,我的心被触动了,想起了十八年前刘老先生打的太极拳,而且曾经听说打太极拳可以改善身体状况还能治疗很多疾病,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决定学习太极拳,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寻拳之路。

 

    在县城的公园有位拳师在教太极拳,我开始是和很多退休的老同志一起,跟着老师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学拳。从踢腿,压腿,站桩等基本功,到简化24式太极拳、杨式42式、48式太极拳;32式、42式太极剑和太极扇,日复一日,三年过去了,我的身体状况经过锻炼,慢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又听说陈式太极拳是各式太极拳的母拳,更适合年轻人习练,于是我又开始学习了陈式太极拳,首先学习的是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74式),因为有以前学习杨式拳的基础,一个月下来,我就学完了老架一路的套路。与此同时,我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也被更大的激发了起来,习练之余,我从网上、书上也开始学习太极文化和理论知识,同时把学到的知识体会运用到太极拳的习练中,然后再把学习和运用的实践进行综合思考。几个月之后,我遇到了一个困惑,就是在习练一路拳的过程中,为什么膝盖总是在不停的晃动,这样人的重心是不稳的,太极拳是一门武术,既是武术,就要有武术的本质,是可以和别人练习交手的运动,通过交手才可以检验习练的正确与否,自己习练时的步法和重心姑且不稳,与人交手如何能稳呢?重心都不稳,岂不是别人一推就会倒了?

 

    带着问题,我开始寻找答案。我想找个太极拳功夫高的人帮我解答,可发现公园里周围人都是在不停的晃动打拳,他们也有这个疑问,但大家都不愿意停下来去面对问题,还在继续的习练着。可我不死心,既然县城找不到答案,我就在附近的城市------徐州找答案吧,听说徐州习武之人较多,且高手云集,一定可以找到答案。就这样,我开始搜寻徐州学习太极拳的信息,通过大量的信息筛选后,我选择了去找蒋家骏太极网的田芸老师。选择田老师的原因,一是因为蒋家骏太极网里介绍了很多太极拳和力学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知识,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太极拳的习练是应该符合力学依据的;二是我仔细的观看了田老师习练一路拳的视频,步法稳健且圆转自如,动作含蓄优雅又沉着轻灵,很有古朴之风,看完一路拳,让人会觉得心里异常舒服;三是田老师是蒋老师的学生,蒋老师的网站既然交给田老师负责,那么田老师所学的功夫一定是得到蒋老师十分的认可的。

 

    一年前的“十一”假期我见到了田老师,开始了跟随田老师的学拳之路。田老师平易近人,教学严谨缜密。你提出的问题,她除了用理论讲解之外,还会结合动作的运用告诉你答案。让我一直存在心中的疑惑终于找到了答案。同时我又得知一个更加让我振奋的消息,原来刘惠民老先生竟和蒋家骏先生是忘年交,几十年前,在徐州云龙湖畔刘先生看到蒋老师练拳,十分赞叹,于是一位书法界艺术大家和一位武术大家成了挚友,以后的交往中,蒋先生教刘老先生习练太极拳,刘老先生教蒋先生学习书法。原来刘老先生打的太极拳竟是蒋先生所授,得知这一消息,我真的被镇住了,难道真有天意吗?是什么在冥冥之中引导我找到这里的呢?能跟田老师学拳,真是圆了我这么多年的太极梦!我是何其幸运啊!

 

    我学拳的时间很短,至今还只是一个站在太极的门旁,对门内的世界充满异常的兴趣,并使劲往里探头的门外汉。跟随田老师学拳的一年里,自己总结了一些学拳的体会,很想和初学太极拳的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同时也真心希望得到老师和前辈们的指点。

 

    首先我不断地在追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什么?当初为了治病、改善自己身体状况的时候我是如何练拳的?之后当我慢慢地发现爱上了它,生活中离不开它的时候,我又是如何练习的?主动和被动的练习,只有身体会告诉你答案,它的感受是不同的。只有当你全身心的投入,陶醉在太极拳的习练中,即使是专业性的持续训练,自己的身体也不会感到十分疲劳,反而还会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畅。任何的目的都是被动的,只有当你真正热爱它的时候,你才是主动的。

 

    其次我觉得学习太极拳的心态很重要,因为学习太极拳,尤其是学习陈式洪架太极拳的过程是辛苦,也是艰难的,这条路并不容易走。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断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可能会是不断的、反复的出现,所以心态上一定要放下畏惧与急躁,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蒋老师在2013年新春授拳的视频中讲到了三舍:“舍掉面子、舍掉力量、舍掉主观思想”。如果你可以舍掉这些,那么剩下的就是“得”了,只要你在不停的按照老师的教授认真练习,那么今天你“得”不到,明天就能“得”到,有人“得”的快,有人“得”的慢,不用和任何人比较,只要你自己不断在练习,你就会有“得”,哪怕你“得”了又失,只要你坚持,那么你一定会失而复“得”。

 

    我分享一下自己习拳的成长经历,在最初练习腰胯的螺旋运动的时候,我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放松腰胯,上下螺旋运动,每天抽出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就这样练习,内容是枯燥的,而且练了几天下来,虽然腿部力量得到了锻炼,但是肌肉的酸痛让我上下楼扶楼梯,坐个板凳都要扶着桌子,咬咬牙,好不容易坚持下来,当腿部肌肉更壮实的时候,确实不再像开始时那样酸痛了,腿部有了力量,身体也就更放松了。

 

    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因为和几个以前一起练拳的朋友一起交流,大家都想学习陈式洪架太极拳的这种腰裆缠法,我认真的教了他们,天天还看着他们一起练,按照膝盖一提一落的,就这样练了一段时间,不知不觉中就“化学”变了样。田老师从北京回来了,我再见到老师的时候,老师说我动作失去了规矩变形了,我自己也感觉不对了,可我怎么练也找不回以前那种感觉。老师又不厌其烦地重新教我方法,仍然没有进展,我开始有些着急,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自己沉静下来思考了几天,我决定暂不做腰裆缠法了,天天就按照老师教的正反旋圈的练习方法天天画圈,先找外形再找“劲”吧,自己仔细体会,慢慢揣摩,慢慢地我又找回了“劲”,找到了规矩。这种学习的思路也许就是太极拳中的“不丢不顶,顺势而为”吧。

 

    学习太极拳,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受,现在看以前刚练习的时候都是错的,可在当时,那种感觉对于你来说,就是“对”的。初学的时候,腿都站不住,怎么可能做到放松呢,那时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突破,都感觉是“对”的;后来,画圈的时候,手上的刃口找到劲了,全身的劲都在往手上使了;再后来,我感觉到了手上的劲必须是腰胯挤出去的才是对的,于是开始使劲的挤出腰胯的劲。现在,我又体会放松腰胯做螺旋旋转最重要,不管是行拳还是画圈的时候,手是跟着腰胯走的,也可以说没有腰胯就没有手,或者是心中、意中只有腰胯没有手;也许明天,我还会有不同的感受。

 

    不光是学拳者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感受,就是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也是在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学习身体缠法为例,最初老师教我是膝盖的提落形成身体的螺旋,这时我的意念会放在膝盖上,感觉总不对;后来老师告诉我,是“松腰沉胯”来带动膝盖的提落,通过腰胯和膝盖的提落形成身体螺旋运动,身体有了一点感觉,但也不是完全对;再后来,老师告诉我,是整个身体自上而下“塌”住劲形成的全身螺旋运动。近日再接收老师检查,才知道这种感觉就对了。原来,“沉”和“塌”还是不同的,“沉”是重力引起的下落,是被动的;而“塌”,是从上而下的下垂,是主动的。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最为重要的,就是一定一定要有一个好老师,一个“明师”,而非“名师”。一个可以在你出现问题的时候帮你找出答案的老师,一个能帮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老师。否则的话,走的越快反而离目标更远;练得越多也会错的更深。如果你喜爱太极拳,人生就这么几十年,付出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练习太极拳,为什么不把时间用在正确的练习方法上呢?

 

    现在,我是家人、朋友、同事眼里出名的“太极迷”,工作、生活、教育孩子,甚至饮食,解决各种问题我都会用到“太极”,在“太极”的世界里其乐融融!“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就是一阴一阳的文化,我愿意在太极的道路上继续痴迷下去,享受下去。如果你问我,你希望练成什么样的功夫,那么我会告诉你,“只要耕耘,不问收获。只要我能天天享受‘太极’就足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