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一九六九(16)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姑苏记忆 2017-07-16

我的一九六九(16)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汇演结束后,我们在红星剧场看了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

灯光渐暗,紫红色大幕徐徐拉开,白色银屏显露出来,同学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得高声尖叫起来,与文艺演出相比,我们更喜欢看电影。

这是一部反映阿尔巴尼亚人民反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斗争的影片。二战期间,在阿尔巴尼亚南部的纪洛卡斯特城,由于叛徒出卖,地下工作者米拉和女游击队员费尔蒂达被捕了。在监狱里,德国法西斯对她们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妄 图得到有价值的地下组织情报,可敌人的算盘打错了,两位年轻的革命战士临危不惧,宁死不屈。最后,在雄壮有力的战斗歌声中,她们昂首挺胸,毅然走向刑场,英勇就义。

影片音乐充满异域风情,节奏感强,旋律优美,特别是那首插曲更是让人着迷:

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

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

我们的祖国就要获得自由解放,

不管风吹雨打乌云满天,

我们歌唱我们战斗,

战斗吧,战斗吧,新的战斗,

我们的战斗生活就像曲曲诗篇!

………… 

我的一九六九(16)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我的一九六九(16)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我的一九六九(16)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这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电影,革命英雄的大无畏精神感染着我们,生命的美好与人性的丑恶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女主人公米拉年轻漂亮,英勇顽强,德军少校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影片穿插多个回忆镜头,那些打击侵略者的惊险场景令人兴奋过瘾,而狱中在法西斯铁蹄之下的血腥画面让人不忍目睹。

女生似乎生性胆小,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我们屏住呼吸,紧张不已。同学赵艳丽紧挨我坐,大气不敢喘,从始至终拽着我的胳膊,关键时刻更是从指缝中偷偷观看,不时会将头埋在胸前。我也害怕,可在艳丽面前还是坚强的,我不动声色地轻轻拍她,示意不必惊慌。

电影结束了,同学们的激情仍在燃烧。

“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这样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不用学就会,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装模作样地表演着。很快,校园里到处弥漫着《宁死不屈》的旋律,讲述电影里的精彩片断。

女同学喜欢年轻美丽的米拉,也喜欢英俊潇洒、沉稳智慧的贝尔拉,他足智多谋,热爱生活,他的吉它弹得那么好听,要不是战争的残酷,同学们已经羡慕那样的生活了。男生一定也喜欢米拉,只是不愿直说而已,他们模仿影片中的各种人物,他们学影片里的经典台词:“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现在有理,永远有理!”学小商贩的高声叫卖“花生糖哩,花生糖哩,快来买吧,快来买吧”,他们扯开破锣嗓喊着,叫着,咧着大嘴哈哈地笑着。

男女同学之间是有界限的,男生一帮,女生一伙,各自为伴。

有人开始挑衅了,调皮的孙智凯跑到女同学这边来,学着德军少校的口气对着我们:“要让你们开口并不难,没有一个人能逃过我的手心”,说着,扬起胳膊晃了晃,好像在空中甩动皮鞭,然后对着女生左一下、右一下地抽打起来:“啪,说不说,啪,说不说”,他比划着,一旁卖呆的男生配合着起哄:“哎呀,好疼呀,好疼呀!”

不知什么时候,班主任李老师出现在教室里,同学们闹得正欢,谁也没注意,老师表情突变,夸张地清了清嗓子,全班顿时安静下来,大家急切地回到自己座位。李老师很有本事,多淘气的男生在她面前也老老实实。

此时,温和的老师变得严厉,似乎火气正向上冲,她双手倚在讲台上,一字一句地说:“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竟然学起了德国法西斯,学起了盖世太保,拿起鞭子抽在革命者的身上,电影中的人物是有阶级性的,你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怎么好坏不分!

老师环视全班:“刚才是谁学德国法西斯了,给我站起来!”

唰,唰,唰,孙智凯等三个男生站了起来,他们不解释,不狡辩,承认演了德国鬼子,这下,老师更来劲了。

结果,老师足足训了我们一堂课。

好久没有正式课本了,课程表由以工宣队为核心的校革委会统一安排,背诵毛主席语录、学习阶级斗争的理论、忆苦思甜、排练文艺节目,若无特殊安排,每节课都是班主任随心所欲讲,这节课呢,由孙智凯演反面人物引起,干脆就成了训斥课。李老师觉悟高,想得多,看得远,很会拉纲上线,她担心同学们站错阶级立场,将来接不了革命的班,大道理一套又一套,同学们只能硬着头皮听。

我们都觉得老师有些小题大作。


我的一九六九(16)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我的一九六九(16)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我的一九六九(16)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我的一九六九(16)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孙智凯就是一个淘气包,没那么多心眼,他是同学们的开心果,喜欢体育,爱踢足球,最显著的特点是爱出汗,鞋臭脚臭,上课时常偷偷将臭脚丫子放出来凉快一下。他没心没肺,爱与同学逗乐玩闹,语录背不下来几条,喜欢扮演反面人物,哪会想到接革命班的大问题?同学们都很同情他。

其实,老师过虑了,长大后的孙智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是大比武冠军,散打比赛第一名,立过功,受过重伤,这是后话。

下课铃声终于响了,老师离开了教室。孙智凯瞪眼狠狠朝老师背影甩了一句“李疤瘌脖子”。李老师脖子上有个小疤,讨厌她的人背后都叫她“李疤瘌脖子”。

虽然挨了顿批,可同学们对《宁死不屈》仍情有独钟,只是议论时别让老师看到听到。

说起向英雄人物学习,说起不怕死的精神,同学们又是一阵七嘴八舌。在法西斯皮鞭下,在严刑拷打面前,我们会怎样做,真的不敢往下想。赵艳丽单纯,为人真诚,她是班上年龄最小、最革命、最幼稚的一个,她曾响应号召将家里户口本偷出,想提前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她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女,总是想入非非,想当英雄,可当英雄难度不小。对于米拉的勇敢,艳丽说她忍受不了敌人的毒打,若在战场上突然死了倒好,说到这,竟有些呜咽,英雄高大完美,让人无法企及,与英雄相比,她对自己很失望。

崇尚英雄,向英雄学习,是每个同学的梦想。

我们各自做着自己的梦。

时局仍动荡。几天后,上级下达了下乡命令,分别的时候到了,一些同学随父母离开了城市。像歌曲中唱的那样,艳丽真的“上山”了,去了东部长白山区,孙智凯去了中部松辽平原,我去了西部草原。

还没来得及照毕业像,这个班就解体了。

《宁死不屈》是离开城市前看过的最后一个电影,带着“赶快个山吧勇士们”的优美旋律,我下乡到了陌生荒僻的农村,在那里,我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寂寞。

草原上人烟较少,村落稀疏。

行走在一望无际的荒甸上,常常想起以往快乐时光,头枕草原,遥望蓝天,学校里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思学校,想同学,那一次次演出,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每每想起过去,我总会放开喉咙尽情地歌唱,唱的最多的,当属那朗朗上口的阿尔巴尼亚歌曲。

斗转星移,时光如闪电。

几十年后的一天,电视中又传来耳熟能详的音乐,“赶快个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重温经典,我欣喜万分。正在高兴,儿子推门进来,我兴奋地告诉他,这是我小时候唱过的歌,特好听,随着音乐我又唱了起来。“好听吗”我急切地问,儿子想了想,不紧不慢地用鼻子哼了一声“行”,显然,我对他的回答不满意,儿子悟出端倪。他问:“妈妈,能说实话吗?”

“当然!”

“我没觉得有多好听”,儿子说。

我突然明白了,这首歌只属于我,属于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