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马古道(87)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7-07-16

茶马古道(87)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喜马拉雅山东端,地球板块碰撞形成南北向的缺口,帕隆藏布汇集众多冰川,把缺口中的所有河流连结起来,接纳来自印度洋的丰盛水汽,使帕隆藏布成为雅鲁藏布江流域水量最大的支流。帕隆藏布也连接了喜马拉雅山东端珞隅和察隅之间三条重要的纵向通道,其中一条仍为当今汽车越野的经典线路。

    帕隆藏布江自上游段起,与G318并行至排龙分离,汇入发源于色季拉山的拉日曲后拐入雅鲁藏布江。人们无法从现代公路的路基下、或在原始森林中找寻出古道的踪迹。这里是山地猎人的天下,门巴人、珞巴人、独龙族、及尚未识定的民族僜人世居于此。植被茂密繁盛,即使优秀的猎人也无法在一年之后找出曾经走过的鸟道,其中通向南亚三条最为著名的古道分别是:

一、翻海拔4900米的德姆拉山去往察隅,经察隅河谷进入南亚。

二、从墨脱沿雅鲁藏布江、迪汉河进入南亚。现存线路有四条:1、翻海拔4300米的嘎隆拉雪山至墨脱;2、从直白翻海拔4200米的多雄拉山、经拿格、汗密至墨脱,为著名的徒步线路;3、经排龙至门中沿雅鲁藏布江至墨脱(注:在甘代的溜索多年未使用,不能保证过江);4、从古乡横渡帕隆藏布,翻海拔4400米的随拉山至雅鲁藏布江河谷至墨脱。

三、沿南伊沟南伊曲翻海拔4150米的鲁霞拉山、经巴嘎沟进入布拉马普特拉河左岸支流,后两条道路出现在铁器时代之后。

    最早记载这一地区出现于十三世纪藏文史籍《红史》,黄教兴起后,开始将此纳入版图。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古乡渡口,进入墨脱的徒步线路之一。与帕隆藏布一山之隔的背后,是雅鲁藏布江。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2017年4月拍摄

 

茶马古道(八十六)北纬30°·帕隆藏布(G318并行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