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总是陷入“病态的爱”?┃ B14《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2

 指月軒 2017-07-16

图片来自网络


你的爱,病了吗?

1、爱与病态的爱

正常的爱,一个人虽然很喜欢另外一个人,但有时仍会对TA发脾气,不答应TA的某些要求,或希望偶尔独自相处;

病态的爱,一个人时刻警戒、提防着TA,把TA对任何其他人表示出的任何兴趣都视为对自己的忽视,把TA的任何要求都视为强迫,把TA 的任何批评都视为侮辱。

正常的爱,允许对别人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

病态的爱,要求TA尽善尽美,对TA提出种种难以实现的要求。

正常的爱,偶尔发生小争执、小矛盾,并不动摇两个人的关系;

病态的爱,对方一个不友好的言行,都可能导致关系彻底的破裂。

……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尼认为,“爱和对爱的病态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在真正的爱中,爱的感受是最主要的;而在病态的爱中,最主要的感受乃是安全感的需要,爱的错觉不过是次要的感受。”

那么,你是真正的爱,还只是在不断追逐着爱的幻觉呢?

2、病态的爱的主要特征

对爱的病态需要,是由对爱极其渴望的焦虑、不被人爱的感觉、不能够相信任何爱,以及针对一切人的敌意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卡伦·霍尼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分析“对爱的病态需要”包含两个主要特征:

(1)对爱的需要的强迫性。

对神经症病人来说,获得爱,不仅仅是一种额外的欢乐源泉,而是一种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前者的意思是“我希望被爱,我因为被爱而感到愉快”,而后者则是指“我必须被爱,为此我不惜任何代价”。打个比方,前者吃东西是为了享受美食,后者则是为了生存。

这种对爱的强迫性需要,必然导致过高评价被人爱的实际意义。而神经症病人的存在、幸福、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能被人喜爱。

这种强迫性需要,可能会表现为他们希望得到任何人的爱。如果在生活中碰到的每一个人,亲密如家人,或萍水相逢永无再见的路人甲,哪怕对他显露出一点冷淡、不屑,都可能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情绪,甚至是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强迫性需要,也可能会集中在某个特别的人身上。这种情况常见于两性关系中女性对男性的期望,这个时候,男性的忠诚、关怀、甚至只是在场,都会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哪怕一个电话没有及时接,也可能会让她觉得整个世界都要崩溃了。这种希望他人在场的愿望背后,是对安全感的确认。他们会极其害怕独处,因独处而产生强烈的恐惧,感觉自己独自身处汪洋大海之中的孤岛。这种恐惧的背后,是时刻需要与人发生联接的需要。

既然爱是如此的重要,为了获得爱、维持爱,神经症病人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其中最常见的付出代价方式是顺从和情感上的依赖。顺从的表现,如不敢对他人的意见持任何否定,不敢批评他人;情感依赖,最常见的如总想紧紧抓住那个能提供保护性许诺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2)对爱的需要的永不知足。

马云不需要证明自己很有钱,反过来,一个需要不断验证自己拥有爱的人,恰恰是缺乏爱的。

因为缺乏,所以人格上会呈现出一种“贪婪”的性格特征,表现在日常行为上如狼吞虎咽、购物成瘾、急不可耐等。

这种永不知足的爱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要求对方无条件的爱和嫉妒

这个时候的嫉妒,表现为不断地害怕失去对对方的占有。嫉妒背后,隐藏着神经症病人的内心想法“你必须只能爱我一个人,如果你对别人也很好,那你对我的好就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即便对方只是他的医生,这个医生去看了其他病人,或仅仅是提及其他病人,都会让他极度敏感嫉妒。总之,爱一旦变得需要与他人分享,就会立刻丧失其全部价值。

要求对方无条件的爱,包含着一种希望别人毫无保留的爱自己而自己不给予对方任何回报、好处的愿望。如果一旦给予了回报、好处,神经症病人就会怀疑“对方之所以喜欢我,只是为了从我这里获得好处”。更为甚者,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站在自己这一边,甚至是希望对方为自己牺牲一切。

3、获得爱的方式

神经症病人如此渴望爱,他们又是如何去获得爱呢?霍尼从临床资料中分析归纳出了4种主要的方式:

(1)收买笼络

利用这种方式的神经症病人此时的心理是“我深深地爱着你,因此你也应该以爱我作为回报,并为了我的爱而放弃一切”这种方式,常见于女性。用爱作为一种策略,是很多女性实现她们一切愿望的唯一或主要的方式。

还有一种隐形方式,即试图通过理解对方,在对方精神和事业的发展上帮助对方,为对方解决种种困难,以及通过其他类似的行动来赢得对方的爱。

(2)乞求怜悯

神经症病人此时的心理是“你应该爱我,因为我正在受苦并且无依无靠”。神经症病人往往会拿他所遭受的痛苦和他的无依无靠来引起他人的关注。

(3)诉诸公正

神经症病人此时的心理是“我已经为你做了这事,你将为我做些什么呢?”这种情况最常见于父母对子女,父母实际上是希望得到子女绝对的孝顺忠诚。还比如随时随地为他人效劳的“老好人”,从来不拒绝别人的请求,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其实隐秘的期待着从别人那里得到他所做的一切。这种自我牺牲倾向,本质上是他缺乏自我肯定,以弱者自居,期望以此换得别人的宽容。

(4)威胁恐吓

神经症病人此时的心理是“你使我受了痛苦,你毁了我,因此你有责任帮助我,照料我,资助我”。主要是通过使他人产生犯罪感或内疚感,来使自己的要求显得正当合理。此时,痛苦成为他有权向别人提出过分要求的正当理由。常见的方式如通过自杀、自残获得别人的关爱。

4、爱的困境

神经症病人思维方式中存在着自我欺骗。他并不知道自己处在一种既极其想要得到他人之爱、又没有能力去爱、也无法真正接受爱的困境之中。

一方面,缺乏爱的能力。神经症病人的敏感、潜在的敌意、苛责的要求,都会严重干扰到他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们对冷落极其敏感,任何不能顺着他们心意、要求的言行,都会被视为拒绝和冷落。这种拒绝和冷落,被认为是一种侮辱,将他们抛回焦虑之中,激发出更大的愤怒。比如一个热切盼望着约会的女孩子,因男友迟到了几分钟,而立马变得态度冰冷、断然分手。而对冷落的恐惧,也可能导致一系列严厉的抑制,而使得自己变得胆怯。如因一次简历被拒收,而变得再也不敢参加招聘会。

另一方面,不能真正接受爱。任何形式的爱,都可能给神经症病人一种肤浅而表面的安全感,或甚至是一种幸福感。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却是不相信这种爱的感觉,对表示怀疑和恐惧。他不相信爱,是因为他固执地相信没有任何人可能真正爱他。神经症病人会对任何给予他的爱,都表示怀疑,认为背后有不可告人的动机。这种“不被人爱”的感觉,不会因任何事实证据而动摇。

5、亲子关系“以爱为名”的背后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一种爱,往往披着爱的外衣,伤害着彼此。这种爱,存在于父母子女之间。

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时刻秉持完全自我牺牲的态度,时刻宣称他们一心都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这样的家庭氛围反而比任何东西都更能够在儿童心中埋下未来巨大不安全感的种子。这样的父母通常都是极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因此把自己对爱的需要全部释放到子女身上。一个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可能会为了抓住这种爱,而不敢有任何反抗,唯恐会因此而失去做“好孩子”所得到的奖赏,或是因反抗而感到内疚和负罪感。

霍尼对此行为的看法,值得我们深思。

“尽管爱不能容忍为了某种满足而利用对方,但这不意味着爱应该完全是利他主义的和富于献身精神的。那种自己不需要对方任何东西的感情,同样不配叫做爱。那些表现出这种想法的人,恰恰透露了他们自己不情愿给他人以爱。”

有的父母,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行动和态度,也会在孩子心中造成敌意。如,对某些子女的偏爱,处理子女纠纷不公平,时而过分溺爱、时而拒人千里,没有兑现的诺言,对子女各种迫切愿望的嘲弄、干涉、阻止、破坏。

有的父母,过分强调挫折的危险,导致他们完全不敢对子女有任何干涉、职责,深恐因此而伤害到子女。这也是不妥当的。其实,儿童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忍受一般性创伤,如偶尔的打骂,只要他在内心深处有足够的爱和温暖,是能够确信自己被人真诚地爱着,是能够确定这种惩罚是公正的,而不是有意侮辱。这种真诚的爱的体验主要来自于幼时大多时候父母对待孩子的主要态度。

作为子女,在我们的文化中,通常是不能直接反抗父母,或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不满。而一个孩子越是掩盖他对自己家庭的嫉恨,通过顺从父母来掩盖自己对父母的不满,他就越是会把他的焦虑投射给外部世界,形成对一切人的不信任感和怀恨态度,并因此而认为整个世界都是充满危险和恐怖的。

事实上,让所有人都喜欢我,这一点并不如神经症病人想象的那么重要,也不可能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