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宏奇:我的学医行医之路——一个醉心岐黄的行医人(14)

 茂林之家 2017-07-16

作者:李宏奇  

石家庄市行唐县西街71号行唐县西街村卫生室


I导读:从今天开始连载一个醉心岐黄的行医人,讲述他的学医行医的历程。


第二十七章

望诊脉诊六经辩,立体伤寒渐成熟



就这样,通过临床能够把握每种体质的得病趋势,以及其对应的性格心理问题,无论患者有什么疑问我都能够给他分析的头头是道,他的病是怎么来的,病的根源在哪里,应该怎么治疗,以及对应其体质有什么特点和性格心理问题,都一一解释的明白透彻,这也就更增加了患者对我的信任和医术的认可。


每一种体质就决定了他得病后的用药倾向,即使是同一种病,但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那用药方向就可能大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得了感冒,如果是身材纤瘦体质虚弱的林黛玉,用药和身体魁实体质壮实的李逵就会截然不同。有了这个大方向,我在临床运用的时候每每有所发现并总结下来就会觉得受益良多。


在随后多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以伤寒论六经为基础,结合望诊脉诊体质学说,融合脏、腑、经络、六气等学说,我创造了一个自认为还算是小有成就的立体伤寒理论辩证模型,在临床运用的时候,既简化了辨证过程,也更精准的了解了疾病的来龙去脉,真正做到见病知源,望诊体质学说结合立体伤寒论辩证模型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在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及重症治疗起来自然是手到擒来,两者在临床的运用结合的天衣无缝。

    

在逐渐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我便把总结的这套望诊体质学说和立体伤寒论熟练的运用起来,那就是在接诊的时候,每当看到一个病人,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神、色、行、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由此判断你是什么体质,得到身体各个方面的信息,然后在通过脉诊和问诊和患者进行沟通和印证,每当此刻患者都会连连点头称是,说到其性格特点时患者还会诧异道大夫你是不是会算卦,这时望诊体质学的魅力便开始展露无遗。       


       2014年10月

参加全国经方临床应用高级论坛,

会后和经方家黄煌老师讨论经方的运用。

    

找我看过病的患者都知道,我所讲的体质是针对一个人整体的,从宏观把握人体的趋势,而不是盯着身体某一处症状,这也就让患者更加明白中医看病看的是生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病,也会体验到什么是改善体质。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生态圈都存在一种平衡,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也只能遵循这个规律而不能突破这种平衡。就好像在一个鱼塘里面,如果水质发生变化势必会滋生细菌,一般人们会用抗病菌的杀灭细菌,但杀死病菌的同时也会殃及池鱼,但我们中医就会讲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给细菌一条出路,通过改善水质让鱼儿与细菌共同生存,相安无事就好,因为细菌是永远不会被消灭干净的。


这样就注入新的水流或者大盐调理一下水质,水质发生了变化有的细菌就无法生存,但鱼儿却能安然无恙,这就是两种思维的区别。这个现象就和现在的医院一样,西医在治疗疾病时总是盯着病患的痛处,当时看上去效果很好,可是疾病却越治越多,医院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现代的西医在诊断检查方面和治疗手段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时,各种慢性的疾病并没有明显的减少,而是越治越多,中医的治疗思路就会取得长久的疗效,因为中医的观点就是调理水质而不是杀死病菌。


同样人体也一样,最初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有他本来的模样,我们就像原生态的环境一样,未曾被任何药物沾染,我们的身体整个运转是完美的,遇到一些病痛自然是无往而不胜的。可是逐渐的,现在找我们中医看病的,好多患者带着成沓的医院的检验单,有的还是做过手术甚至受过放化疗的。这时我治疗的时候除了考虑他客观存在的病症之外,还是以患者的体质入手,即使再严重的病,假使只盯着某一处病症,这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什么区别。在临床中总是不乏这样的重症患者通过调理体质,改善他的身体状态,即使被医院诊断的病情严重,但却丝毫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很是乐观。


我县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性患者,在甲状腺癌手术后,放化疗一年,花费很多,普通百姓家庭经济上也已经无法承担,患者的体质也越来越差,病情越来越重,脖子异常肿大压迫气管和食道,饮食呼吸困难,于是决定放弃西医的放化疗,找中医治疗,初次来时我望诊患者体形中等偏胖,大便干,口苦口干渴,面色黯红,舌紫黯苔白厚腻,脉滑数,两关脉弦大,明显的大柴胡汤证,用大柴胡加小陷胸汤7付,药后脖子明显好转,肿胀已不明显,后用中医调理至今已三年多,每天坚持服药效果越来越明显,现在已经能恢复正常的生活,领孩子做饭都没有问题。

 

好多这样的重症患者在找到我治疗的时候,迫切的想让我给出承诺能不能治疗这类绝症,患者这样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大夫不可能给任何病人以承诺,看病毕竟不是打仗,勇敢的将军上阵杀敌可以立下军令状,但大夫面对的是患者的病,以及你的病能不能痊愈,这是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的,说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一点也不过分。尽管这样说,我还是竭尽我所能为患者解决痛楚,每当医治好患者时,我身上也会充满了力量。 

   

现在总结出这许多道理,把这许多细节从记忆中翻出,像一个捣药工一样,经过琐碎繁杂的一道道工序,最后炼蜜为丸,纵使这颗药丸所含的根茎叶花穗都不相同,但无论是主干还是枝叶,都是我成长的一部分。可能其中涉及到专业知识的,有的人会觉得枯燥乏味,但于真正的中医人来说,肯定能从中汲取营养。



第二十八章

医患关系乐融融,继承创新展未来

    


在这多年的行医过程中我也一直奉行不抱怨,不强求,认真工作仔细看病,总是在接待病患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把发自内心的激情传达出去,瞬间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从而使患者信心大增,成功的医患沟通也是我行医的一大亮点。

          

  对每一位患者,

我都是耐心细心的和他讲解病情分析体质。

    

我的学生在跟诊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问我,老师你对每个病人都这样悉心交流,而且饱含激情的和他讲他的体质及病理,你觉得累吗?我当然不会觉得累,一个对自己事业无比热爱的老师,在教他的学生的时候,在接诊病人的时候,当然会发自内心的渴望把这份激情传达出去,更是迫不及待的把我们中医文化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最耀眼的部分展示出来,让人人都能感受到这门文化的美好。


在这个医患沟通的过程中,我就会考虑,如果我是患者最希望从大夫这里得到什么帮助,以加深对自己身体和疾病的了解,我的病在大夫看来应该怎么治疗,他所说的能不能让我放心从而产生信任和治愈疾病的希望。


我在接诊的过程中和患者互换角色,只有做到换位思考,用心感受每位患者所陈诉的病情和身体真实的感受,才能真心明白患者的真实需求,在诊断完毕后我会对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分析的明白透彻,告诉患者他的病是怎么来的,病的治疗原理和方法,以及服药后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什么变化,病情有什么发展都会一一告知。


除此之外,我对自己开出的方子都品尝过,因为有的重症患者需要常年服药,我开的药是不是可以被患者接受,患者能不能坚持服药我都得考虑到。

    

我所说所讲都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医患沟通,这个过程使我对患者的治疗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个氛围能够让病人同样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的同时放心的把自己交给你医治。


作为一名大夫,我们自己要明白,中药只是在传递一种信息,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患者自己的身心,让患者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的身体能够做好。这时沟通就变得至关重要。我常说病症于人来说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病人无论风怎样动,树静。这样用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怎么和病人沟通才能做到恰到好处,怎么说以及说些什么才能让他接受。


我经常说,我有这样的平台也有这样的能力去应接不同性格不同体质的病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斟酌,要说出最好的东西去传播一种正能量,传递积极向上的东西,说的话要有分量,有营养。


除了药物,这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和病人沟通的过程让我很享受,自觉也很潇洒。通常经过一番语言沟通之后,无形中会增强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拉近与你的距离,有的甚至激动的起身站立庄严的和你握手,更有甚者说到患者心坎里会潸然泪下。我想,这就是中医让人领会到的真正的美好。


就是有了这样饱含激情的与人沟通的方式,使我在任何场所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起别人对中医的兴趣,不管是有没有中医基础,都能被我所讲的深深吸引,有的从国外回来的患者,专门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来和我进行交流,全身心的听我讲述各种体质以及真正的中医治病所秉承的理念。 

                             

每次受邀出外讲课,

参会的人都会热情高涨的让我通过望诊来分析他们的体质。

 

就是这种成功的医患沟通,让我与患者的关系处的很好,有的过去治愈的患者,有什么生活上的问题也会过来找我商谈,有的不孕症患者还经常带孩子过来咨询问题,还会主动提及当年因为要孩子所经历的种种囧事,谈笑之间,两眼溢着光彩,仿佛是在茶余饭后说着别人的故事。


甚至当年治好的不孕症患者现在当爷爷奶奶了,还带自己的孙子来治病。每每有这样的场景,都让我倍感欣慰,心想多年的坚持和努力还是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赞扬,也让我心中油然而生对中医这门学问的亲近和敬畏。

    

所有的这些道理都是经年累月浪淘沙似的沉淀下来的,想当年,初次临床的时候也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每天看病的时候会录音,然后晚上回家后反复的听以寻找不足。


行医的过程也是自我修行的过程,慢慢地,让你身上那些浊的东西都放下,人就会变得轻快,轻盈,人也会变得简单从容,这样才能在这条路上走的更加踏实。我在学习各家脉学,总结望诊以及立体伤寒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返璞归真,做一名真正的中医人,虽然方子还是那些方子,但底气更足了,因为心里对每个方子的理解更深了,每味药的定位更准了,哪些方子适用于哪类人群也就更加信心十足了。


说了这么多,只是在传达一点我所悟出的中医理念,中医给了我一种我喜欢的生活方式,我们这个行业是干净、简单的,给人治病是快乐知足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从事中医这个行当,使我们依然保持初心。同时我们这个行业是名副其实的活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你翻开书本都会发现有要学习的东西,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己。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第二门学问能像中医这门文化这样,能对人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当人们不假思索的追随科技进步的脚步去研究创新各种医疗器械和治疗手段时,是否能够停下脚步,去回顾一下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精髓呢?当我们回过头去看,就会发现时代不管怎么变迁,社会医学及科学无论怎么进步,现在的人们依然需要一两千年前的文化精髓去抚慰身心,治愈身体,这也是最让我们感到骄傲和心里踏实的。

 

支持我工作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徒弟,以及一直默默付出的家人,我也深深的为他们的付出和坚持所感动,这样说也许会有人说太煽情,但这的确是我感到心安和给予我力量的,如果冒犯了别人心中所推崇的理念或临床方式,实属无心,这本来就是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走过的路而已。


由于精力有限,想到哪写到哪,也可能由于才力不及,每个人由于立场和所学不同,所看到的内涵精髓也是不同的。我既不要求看到的人非常认同我的风格,也不会想着听我讲解病的时候对我俯首帖耳,就如同我多年来行医一样,不论是哪个学派,扶阳派滋阴派或泻火派,也不管你是学院派还是民间师承,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能够从中汲取营养,对某个困惑能够得到些许点悟,对钻到牛角尖的不解能够稍稍释怀,我依然会饱含激情的对中医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学习。

 

      完善的熬药设备,

每天都严格按要求执行熬药规则。

       

现在每天忙碌但很充实,有我自己的师徒经方研究团队,每天不断总结望诊脉诊和立体伤寒论以不断提升,完善的熬药设备,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对病人负责而且治病效果高效。


跟我学习的学生看到我是怎样用心做事的,通过教授他们方法,也和我一起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面对大量的病人,我有完善的电子处方系统,可以简单快速帮助我处方和保存病案,通过这个电子档案,可以很快的知道患者以往的病史以及用药记录,近几年积累了很多的上万份的电子档案和处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