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结束了,这个暑假应该读点什么书?怎么读?果断收藏!

 许兴华数学 2017-07-16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

1. 北师大二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陈立今老师新高一暑假阅读书单;

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前辈在1936年提出的阅读课外读物的方法。


来源:北师大基础教育教材


作者简介

陈立今,北京市级骨干教师,北京师大二附中语文教研组长,西城区兼职教研员。于文言诗文教学和写作教学方面有独到见解。


  


中考结束后的暑假有两个月时间,是个深入阅读,自我提升的好机会。但读点什么呢?很多家长和同学一说阅读,首先想到的是读文学,读名著,读整本书。其实这是个误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修业水平不同、对未来的设计不同,读的书也绝不应相同。即使就为和高中语文对接,个人基础不同,期望值不同,读的书也大不相同。

如果你对“文”的方面没有任何追求,只求顺利过渡至高中阶段,只求未来的语文成绩别太难看,那么可以考虑下北京市教委要求高中必读必考的12本书。从中找一两本书厚字多的先行阅读,如《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高中功课很紧,这12本书对那些于文科毫无兴趣的同学来说,其阅读量不啻为天文数字;而且这12部书均有难度,不是那种一翻就能引起兴趣的。从北京今年的高考命题看,考试院对此12本书还极看重,不仅分值高达13分,而且运用多种命题技巧进行限制,这让没读过这些作品的同学很难作答。

这12本书为:《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如果你就是为提高记叙文写作技能,以便和高一进行的记叙文写作接轨。那么,《杨朔散文选》应该一读,杨朔散文有其程式化的弊端,但也正因为如此,很容易学。要是觉得杨朔有点儿落伍,不妨读读周国平和鲍尔·原野的作品。后两者的文章常被选为高考或模拟题的大阅读文本如果你要求读文字更轻松点的,那就直接读林清玄的散文吧。如果你还希望能较方便地摘取些精短而充满哲理的语句,以便日后套用进自己的文章,那可以考虑读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笔记》,或者读读《季羡林谈人生》。另外,现在高中的记叙文教学很推崇故事化的文章,因此,还可读读《汪曾祺精短篇小说选》和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两者风格迥异,但都能教给你怎么讲故事。


如果你于文学虽无特殊兴趣,但希望自己有广博的知识,使自己日后的谈吐、气度都有可观,那么不妨读点儿“杂项”。文科方面的书籍,热门的可考虑读读余秋雨的《寻觅中华》《千年一叹》等,冷一点的可以读读诸如金性尧的《饮河录》、黄裳的《妆台杂记》等文人随笔理科方面的书籍可读王梓坤的《科学发现纵横谈》等。同时还要培养读读期刊报纸的习惯,比如《读者》《青年文摘》《生活周刊》《国家地理》《中国青年报》《作家文摘》等。


如果你对文学文化有较深厚的兴趣,不满足于在未来的学习中只得个基本分数,想在将要开始的高中语文学习上占个先手,那么不妨读读《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和列传。史记文字量不大,而且只读纪传,相信基础好的同学读起来不会太费劲,利用一个暑假把《史记》读通,读透,对日后的高中文言文学习大有裨益。高中文言文学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很多同学由于文言基础所限,一直跟不上,直到高三,作答文言文试题仍是基本靠“蒙”。其实高中文言阅读中的文化常识、历史知识、语法现象等,在《史记》中多已涉及。而且高中主要考查文言叙事性文本,这与《史记》的文体性质也相符。当然你不读《史记》而选《汉书》,效果也是一样的,而且你要能把《史记》和《汉书》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对比读,并勤于思考,你的文言赏析水平也能有个大飞跃。如果你对外交、战争、伐戮之事深感乏味,《史记》则显得篇幅太长了,你可试着读读《容斋随笔》《雪涛小说》《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多是短小的文言语段,很容易引发同学的文言阅读兴趣。


如果你有较高的文学文化积淀,并想日后深造,尤其是语文学习上有斩将夺旗的雄心,那么就应该学着围绕自己的兴趣点参考学术研究文章进行阅读。比如你对鲁迅的冷峻与深刻很着迷,暑期想好好读读鲁迅的《呐喊》,那么你还应该围绕《呐喊》读一读有关鲁迅研究的书籍,比如《最是鲁迅应该读》《孩子应该读的鲁迅》;再深一些的如:李怡的《鲁迅的精神世界》、陈漱渝的《搏击暗夜:鲁迅传》等,必要时还要尝试上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搜寻学界关于鲁迅与《呐喊》研究的最新成果。此外,你还应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与精神有一个鸟瞰式的了解,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精神》《民族与文化》《中国文化史导论》等均不可不读。你要是在这个暑假把这些都用心读了,你的思维见识都将迈上一个高台阶。


如果你已经胸怀大志,视野已不局限于具体的学科学习,希望日后于政治经济舞台纵横捭阖,指点江山,那么你现在不妨开始读读王逸舟的《国际政治概论》。这是大学教材,但认识中国字的人都能读,且也都能懂;很多孩子读得激昂青云。此外《大国外交》《西方的没落》《激荡三十年》《牛奶可乐经济学》之类也大可一读。很多读不进去《红楼梦》的同学,对这类书籍却如醉如痴。这类学生多是文综学习的翘楚和社会工作的活跃分子。


如果你性格优雅,喜欢诗词歌赋,想在这个“诗词大会”之类节目风行的时代露个“峥嵘”,《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续选详注》《宋词三百首》怕不能不好好读读背背。

如果你就喜欢通俗的,那么你把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通读了也是不错的选择,不然把《盗墓笔记》都读了也可以。这其中都有无数的文史和科学知识,还有做人的精神与原则,对日后的语文和其他文科学习都有潜移默化的助推作用。而且金庸在华语文学界的地位也不低。

……

也许你假期要用大量时间去报班预习数理化,时间很紧张,那么你可翻翻《十万个为什么》《九章算术》等,这定会对你数理化成绩提高有所帮助。

也许你假期要用大量时间去旅游,那也可以见缝插针,边游边读,“读以致游”:如去湘西,你就读读沈从文的《边城》,或陈渠珍的《艽野尘梦》;如去拉萨,你就读读姚敏的《不负如来不负卿》;如果你去山海关,你可读读《海子的诗》,也可读读戴逸的《简明清史》;如果你去西安,正好读读陈忠实的《白鹿原》,电视剧正热播……

……

可读的书很多。

没有哪本书是非读不可的。

但不读书是万万不可的。

此外,要想有切实可观的读书收获,大家还要养成随时摘录,随时批注的好习惯,凡是你读过的书都要留下你思维的印记。




本文节选自叶圣陶《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一文。

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应该明白,写在书上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可以依赖的。阅读果然要认真,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抱着批判的态度,要区别哪些是应该接受的,哪些是不该接受的,不能“照单全收”。不加区别地“照单全收”绝对不是妥当的读书方法,也不能提高自己的识别力。那么批判用什么作为标准呢?我想,用“此时”、“此地”来作标准,大致不会出什么错。凡是跟“此时”和“此地”不相适应的,一定是不可取的,至多只可以供谈助而已,决不能作为自己的行动方针和生活目标。

阅读课外读物,首先不能不谈到时间问题。中学里科目繁多,各科的教科书和讲义都得在课外温习,还有笔记和练习等作业大部分得在课外做,要划出充裕的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事实上是办不到的。阅读课外读物可以养成随时读书的习惯,这就要每天阅读,持之以恒,时间少一点儿倒不妨事。有的书读起来并无困难,一个钟头可以阅读1万字,即使要费点儿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读5000字。就以5000字算吧,一本10万字的书,每天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20天读一本书,一年不就可以读完18本吗?从初一到高三这6年里年年如此,不就可以读完108本吗?这就很客观了。一年里头还有两个不短的假期,暑假和寒假,都是阅读课外读物的好时机,假如每天读3个钟头,两个假期合起来作为8个星期计算,就有168个钟头,至少可以读完8本书,6年又是48本。所以时间并不是不充裕,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

课外读物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各种科目的参考书;第二类是关于修养方面的书;第三类是供欣赏的书;第四类是供临时需要的书。因为读书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就各异。读第一类和第四类读物,目的只求理解。只要读过之后,能通体理解书中所说的内容就可以了。譬如在物理课上学到了杠杆定理,你想多知道一些杠杆的实际应用,就可以找一本这样的书来看;你学游泳,想知道一些游泳的方法,就可以找一本游泳入门之类的书来看;读这些书,只要达到了目的,理解了书中的内容,你就不妨把书丢开;如果真的理解了,就会终身难忘,不必再看第二回了。至于作者的身世,作者写书的旨趣是什么,作者的文笔怎么样,都可以不必过问,因为对于理解杠杆的运用和游泳的方法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阅读的时候必须认真,不能放过一个词语的涵义,一句话语的真义,决不能采取不求甚解的马虎态度,以致造成曲解和误解。

阅读第二类和第三类读物,可不能但求理解。读第二类书,目的在于修身养心,是要躬行实践的。读第三类书,目的在于跟着作者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体会人生。所以阅读这两类书,不但要理解书中的内容,还要对作者有充分的认识。在读这两类书的时候,其实等于和作者交朋友,由文字做媒介,求得与作者心心相通。但是光靠一两本书,对作者的理解究竟是有限的,还有进一步熟悉他的生平的必要。阅读一位哲人的言行录,同时要考求他生活的历史时代,他一生的重要事迹;阅读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同时要考求他对生活的态度,他创作的时代背景;经过一番考求,得到的益处就会比仅仅读他的一两本书多得多。这两类书往往不能读过一回就算了事。第一回读,在这一方面得到了若干解悟,第二回读,又在另一方面得到了若干解悟,或者解悟一回比一回深入。善于读这两类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书竟能使人终身阅读而不感厌倦,好像是发掘不完的宝藏,每读一回总会有新的收获。

无论读哪一类书,都必须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辞典、图表,等等。要知道一个字的精密的解释,一个词语的正确的涵义,就得翻查字典和各科辞典。要知道一个地方的正确位置,就得翻查地图。要知道各种东西的实相,就得翻查各种图谱。要知道一个人物的经历、一件事情的概要,就得翻查年谱和大事表。工具书是不开口的顾问,会回答你的各种疑难;工具书又是包罗万象的博物馆,能让你查考各种想知道的事物。个人要置备所有的工具书是办不到的,你得尽量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公立图书馆里的工具书。在阅读各种课外读物的同时,你得熟悉各种工具书,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有的书比较容易读,读起来用不着花多大的力气,有的书比较艰深,读起来并不怎样松快。但是无论什么书,都不能让眼光像跑马似地溜过就算,一定要集中心思,把注意力放在书上。这是第一。第二,一口气直往下读,不如每读一段,稍稍停一停,回过头去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了些什么一口气往下读往往不能消化,好像囫囵吞枣一样;停下来想一想就像咀嚼一样,才能辨出真的滋味来。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的课外读物,尤其需要下这个工夫。第三,想到了什么,不妨随时提起笔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想的时候往往比较杂乱,比较浮泛;写下来就非有条有理不可了,非切切实实不可了;所以写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的一个好办法。读书笔记或者采用列表的形式,或者采用杂记的形式,可以根据所读的书的性质而定。

讲述读书方法的书和文章,都应该看,懂得了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大多数书的前头都有序文,序文有的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有的介绍这本书的作者,有的指导这本书的读法。在读本文之前,先读一遍序文,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36423



本文节选自叶圣陶《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一文。


读完文章,我们不妨总结一下叶圣陶老先生提供的读书方法。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