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学医行医之路:第八章:抓住机会临证多,随师南下出风头。

 行唐中医李宏奇 2022-10-15 发布于河北

那个时候我师父对我喜爱有加,总是说我这个徒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还多次向人提起,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做什么老师都不反对,总是鼓励我大胆尝试。虽然在别人看来师父的脾气乖戾,喜怒形于色,让外人觉得不容易亲近,甚至靠近说句话都要战战兢兢的。但在我眼里,高人就应该有不同于常人的脾气秉性。师父特别看重我,虽然因为一些琐事经常冲别的师兄弟发火,但从来没有跟我生过气,对我诊病也是信任有加。

我的一个邻居因为严重的肺心病住院了,那个年代的急救措施还很落后,看老太太全身浮肿,呼吸急促随时就有生命危险,医院束手无策,眼看着老太太都已经奄奄一息了,家人就把老太太从医院拉回家准备后事。家人看着老太太还有口气在,就把我师父请过去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师父看完后回到诊所给患者开方,对我说你也去给这位老太太看看,你考虑应该怎么治疗。我听师父说让我看病开方,不敢懈怠,赶忙去病人家给老太太摸脉查看一番,回到诊所毕恭毕敬的写了一张方子拿给师父看。师父看了后会心一笑,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眼神,然后从自己抽屉里拿出自己开的方子一对照,小青龙汤加味,一味药都不差。

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缓解效果很好,事后师父说把经方用的得心应手了就很不简单了,真正做到药简效宏是始终离不开经方的。从那时起,师父的引导就为我以后很好地运用经方奠定了基础。

那时候总感觉师父不但对经方运用自如,对历代各家学说都能够了然于胸,集众家之所长,治疗常见病和一些疑难杂症甚至危重的患者能够力挽狂澜。治疗中风证尤其推崇明代医林状元龚廷贤的《寿世保元》中风篇,无论从理论方药和临床实用方面,全面系统指导中风证的辩证治疗。

我师父给我讲过一个看病的故事,一个干部得了半身不遂,到医院治疗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听说农村出身的师父治疗半身不遂医术好,就请师父来看,同时也请了医院的一个有名的老中医,想让两个中医会诊一下,我师父看了病人半身不遂,神志萎靡不清,四肢冰凉,汗出如油,脉微欲绝,断为脱证,就开了四逆汤加人参山萸肉回阳,那个医生开了补阳还五汤的方子,我师父看了他的那个方子,说现在阳气欲脱,赶快回阳急救还兴许有救,现在还补那门子阳啊,这个方子千万也不能服,活血必然阳脱而亡,那个医生解释这个是治疗半身不遂的经典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效,见两个争论不下,病人家属说你们先走吧,我们自己决定吧。

事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后,师父也已忘了这回事。有天那位患者的家属在街上碰见我师父了,师父问患者现在身体怎么样了,患者的家属叹息道,我家老人没喝您开的药,喝了那位中医的方子,喝了那个什么补阳还五汤,结果真是被您言中了,没多久就去世了,我们真是悔不当初啊。我师父听他这样说,表情凝重,说道你们也节哀吧,我也甚为遗憾啊。通过这件事,师父告诉我们临证中不论什么样的病症,保津液护阳气,是我们看病过程中永恒的主题。

我师父经常说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对每个方子的制方原理搞明白,明白每个方子和每味药作者的真正的原意,每个方子的作用点和用药后的反应,明白在心,在临床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这些都是在临床中师父通过一些实例给我们传达的一些信息和导向。

那个时候师父还曾经被湖北省蒲圻县(今湖北赤壁市)的民政部长和干休所长亲自来请去给他们的老县长治疗半身不遂。非常荣幸,我是唯一一位师父点名要求一同前往的徒弟,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我们县余底村一个86岁的老大爷突然得了半身不遂,半个身子不能动,脑子昏迷,不能吃东西,在医院拉回来,靠输液维持等儿女回来见最后一面,这位老大爷看着普普通通,但他的女儿女婿却是大有来头。女婿是蒲圻县的(今赤壁市)南下老干部人大主任,女儿是蒲圻县的(今赤壁市)县长,他女儿经别人介绍过来找我师父看看,出人意料的是老大爷这个女儿和我师父还是解放前的同学。他女儿说家里打电报让回家戴孝,回来了看老爷子还有气,别人都说孟医生治疗半身不遂特别拿手,所以找到你来了,我师父问了情况后,说我们先在这里叙叙旧让我徒弟去看一下就行,我去了一看,病人昏迷不醒,半身不遂,但脉弦浮迟,典型的中了外风,就开了小续命汤,回来向师傅汇报,师傅说就按你的方子抓三幅,吃了我徒弟这个药肯定效果好,结果一付药就清醒了,吃了7付药后就基本恢复自理了。

他们回蒲圻后不久,他们的一个老县长得了同样的病,半身不遂在医院治疗很长时间没有效果,就和老县长推荐了我师父。县里专门派了一个民政局长和干休所长,过来请我们师徒二人到蒲圻给老县长治疗半身不遂,吃药扎针,不到一个星期老县长说话就有明显的进步,半身不遂也明显的好转,县里广播专门采访报道了我们师徒不远千里治病救人的事,在蒲圻干休所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排满了来就诊疑难杂症的患者,效果很好,以至于县里的领导和我师父谈话,让我们师徒留在蒲圻医院。

这次跨省治病的事也使我开阔了眼界,南方的疾病和我们北方有很大的区别,南方寒证多湿证多,风湿的病人多,那时是最热的时候,可在大街上,经常看到穿着棉衣服的老人,一看就是虚寒的病人,这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南方的扶阳派那么盛行。我把这一想法跟师父说起的时候,师父沉稳的说真正的大夫,应该是热衷于研究任何一门医学文化的,不分派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看病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听师一番话,每次都使我的思想境界上升一个台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